净空法师名言语录图片

2017-06-19

净空法师是一位资深的法师,一起来看看净空法师的名言语录吧!!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净空法师名言语录,希望你喜欢。

净空法师名言语录

1) 人生最大的幸福、福分就是能听闻圣贤的教诲,能有高度的智慧。有了高度的智慧,人生可以经营得非常简单,因为都会下对人生的决择,都能够“道法自然”的来生活。

2)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容易犯的是盗戒。在佛法里面,凡是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将别人的利益,想方设法据为己有,这都属于盗心、属于盗行。

3) 天天读经、念佛,是天天亲近佛菩萨;一天不读经,一天不念佛,跟佛菩萨就远离,佛像供在面前也没用。

4) 佛法是觉悟之法,智慧之法!以佛法为食,是养我们的法身慧命。

5) 古代圣贤人的教学,非常简单,非常扼要,五桩事情——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懂得这五种伦常关系,这才像个人。

6) 六根接触六尘,世人以为是乐,其实是苦。五欲六尘乃是生死冤家,生活苦才能激发道心。佛训示以苦为师,太苦了必然想办法脱离这个娑婆世界,所以生活环境不好的人未必不是幸福。

7) 古大德常教人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五欲六尘回头,从自私自利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从一切罪业回头。

8) 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无量劫的教导,无非是告诉我们这么一桩事情,无非是劝导我们看破、放下而已。看破什么?万法皆空。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一切都看破放下,你就会大彻大悟,你就会得大自在!

9) 世间人自私自利,贪着自身的利益,天天在造业,很苦,那我们怎么做?我们要反其道,做出无私无我,一切心行都是纯粹为利益众生,事情做好了,名闻利养丝毫不沾,清净自在,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叫人去反省,叫人觉悟。

10) 我们多读一点佛经,多听、多记一些,以为自己智慧开了,错了,那是记问之学。智慧开了,你烦恼、无明没断,要晓得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辩聪”。

关于净空法师名言语录

1) 印光大师劝诫我们,要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这句话的真正用意:第一个是提高自己的警觉,第二个是叫我们放下万缘。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劝勉我们放下。

2) 佛法讲得很清楚,父母跟子女是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你要把他杀掉(堕胎),纵然是报恩的,恩变成冤仇;如果他是报怨的,那冤仇就愈来愈深,后来再遇到,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3) 佛跟我们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人心,依报是环境;人心好,就风调雨顺,人心不好,这自然环境就变坏了——这是感应!

4) 拜佛,这也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像对佛这样的恭敬。我们以诚敬心处事待人接物,无论顺境逆境都用真心,这就是拜佛。

5) 念佛一定要趁早,所谓是“练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们现在天天在训练,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给诸位说,什么样的业障都没有了。

6) 我们学佛的人有愿无求,我有很大的愿,我愿得一心,我愿生净土,但是我不求,我老老实实地念佛,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就了,所以我很快乐。

7)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们能够帮忙的,是教学、是指导。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遇到了,他能够依教奉行,能信能解能行,命运就转过来了。

8) 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境随心转,相随心转,人的体质随心转,所以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养生之道。你想要相好,你的心要好。你要身体好,也要心好。你的心好,样样都好;你的心不好,想好也好不了。

9) 我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那个磁场摄受了我。章嘉大师言语很少,我很欢喜跟他坐在一起,一句话不说,坐两个小时,非常欢喜,法喜充满,那个气氛不一样。所以他老人家在世,我每一个星期一定会找他坐两个小时。

10) 佛门有个俗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人为什么会堕地狱?本分的事情没有尽到,心里面贪嗔痴慢没断,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道业荒废掉了,所作所为都是罪业。

11) 要积功累德,不但要抓住机会,还要有高度的智慧。佛法里面常讲要种福田,你是不是真的种在福田上?你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福田,哪些是假的福田,你自己要用智慧去辨别。

12) 佛法发源在印度,十一世纪之后,佛法竟然在印度灭绝了,这不是佛法有障碍,而是这个地区的众生有障碍。

13) 大家都晓得脑最重要,用什么补品来养都没有用处,都起不了作用!脑的营养就是休息,把一切妄想统统放下,什么都不想,这是对它最好的营养。

14) 我们念佛人,口不出恶言、身无邪行,念念关怀社会、关怀众生、爱护社会、爱护众生。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要有这个心。你能够这样存心,能够这样修行,一定得诸佛护念。诸佛护念你,龙天善神保佑你,你的烦恼就会少了。

15) 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实质,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没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转变成功德。

16) 他没遇到佛法,这是没这个福份。即使遇到了,遇到了不懂,也等于没有遇到;或者是懂,懂得不多,懂得不够深度,影响了信心。如果不能够建立坚固的信心,那个信心就像俗话所谓的露水道心,若有若无。

17) 有利害得失,没有不造业的——遇到顺心的事,生欢喜、生贪爱;不合自己情意,生怨恨、生嗔恚。不仅嗔恚是烦恼,贪爱也是烦恼。贪爱的果报是饿鬼道,嗔恚是地狱道。

18) 凡夫之所以会退失道心,天如禅师说得好,有退失的因缘。“因”是对于宇宙人生道理、事实真相没有真正明了;“缘”是内有贪嗔痴、自私自利,外面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内缘外缘都不善,你怎么会不退转?

19) 清净心、善良的心,是你的本性,是佛心,你怎么会不成佛?为什么自己要作贱自己,把人家的长处、好处忘得干干净净,专门看人家的恶念、恶行,变成自己一身的罪恶,养成自己的恶心?关键都在这一念之间。

20)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只有讲经教学,没有形式;形式上大众在一起修行,是以后祖师大德们提倡的。修行是个人事情!自己认真努力断烦恼,把自己的贪嗔痴习气除掉,这才叫修行。

净空法师名言句子语录

1) 现代的社会,一般人烦恼习气很重,迷失自性很深,所以心不能住在道上。什么是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就是道。这十二个字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

2) 这一想我要怎样怎样,这叫造业。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不是造业,那是功德。功德是什么?与法性相应。什么是法性?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

3) 我们念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一切大众互助合作,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里面清清净净。我们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二六时中,心里就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就好。

4) 佛在《无量寿经》里面,教给我们“仁慈博爱”。什么是“仁慈博爱”?我们爱自己,用爱自己的心,平等地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仁慈博爱”。

5) 法布施里面最殊胜的是“依教修行布施”,我们能够真正依教修行,不但福田具足,功德也具足了,所以这是最殊胜的福田。

6) 佛法法门很多,我们所修的法门不同,一定要彼此互相尊重,不可以彼此互相破坏。互相破坏,你修得再好,你还是要堕三途受果报。为什么?你破坏别人的道心,你造的是破和合僧。

7) 福是什么?福是定,是清净心,心清净才是真福。有福报的人心清净,心清净多快乐!快乐是福,离苦得乐是福;心不清净,没福。世间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虽富不乐,他苦,不算有福。

8)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给诸位说,不是财富,为财富而活是错误的,不是权力、不是地位,而是什么?是快乐。你在这个世间,活得快乐,你就没有白活了。

9) 佛与众生都是心变的,在觉悟的时候就叫“佛”,在迷惑颠倒的时候就叫“众生”。

10) 经选一部,天天念它,念到熟悉,不要求解,为什么?经里没意思,你求什么解?你所了解的统统叫打妄想。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所解的都是胡思乱想,决定不是如来真实义。

11) 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业。所以我们的身体是为佛法、为众生服务的工具,有缘,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没缘,没缘更好,可以休息,省事!

12) 世尊教学四十九年,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事实真相彻底明了通达叫看破。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能放下执着,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成阿罗汉;再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再放下妄想,你就是佛!

13) 人生短暂,一晃就过,如真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最有福报之人。若欲往生必须求解,除非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要求解,否则必须听经,以免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14) 无量无边的烦恼,那个病的总根就是这个“贪”字。佛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它?用布施。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度悭贪的,是来对治这个烦恼的。

15) 对于所有误会我的人、嫉妒我的人、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是一个感恩的心——我在这里面得清净心,我在这里面生起无量无边的善愿善行。

16) 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它?就是爱欲在推动。

17) 五欲——财、色、名、食、睡,佛在经上常讲,这是“地狱五条根”,这个东西你要不把它拔掉,你要想超越轮回,难!

18) 世尊给我们做示范,我们看到善财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说明行不难。你为什么不肯行?是你知道得不透彻,你是一知半解。

19) 我们的身体不是人设计的,大宇宙的运作也不是人设计的,但是它很有规则;很有规律,我们称这个叫天道。人这一生,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行为,要能顺乎天道,那就非常健康;违反天道,那就很麻烦。

20) 一个人能接受佛的教训,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善根所致。印光祖师说,能够死心塌地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第一等聪明人。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今世修行人应以修净土为正行。

21) 学养,“学”是学问,样样都知道;“养”是修养,知道运用什么方式,待人处世最恰当。所以不管在乱世或者治世,佛弟子与世间圣人君子都会随机应变,运用善巧方便处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诚心”、“恭敬心”的大原则,绝对不改变。由此可知,无论在何时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

22) 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净土,念念之中有阿弥陀佛;若心中一时无阿弥陀佛,即离了道。阿弥陀佛即是信号,心中无即失了航线。

23) “知”,真的是太难了,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就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明白这个道理。“行”,实在讲一念之间,那个念头一转,即身成佛。

24) 念佛人一定要定早晚课,早晚课决定不能缺。早课是提醒我们,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遵守佛菩萨的教诲;晚课是反省,是检讨。

25) 十大愿王以礼敬诸佛列为第一,礼敬并非仅向佛像叩头礼拜而已,是无论善恶,对一切人均要恭敬,一律平等看待,此系菩萨道之基础。

26) 往生要靠福报!经论里常说,“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就是大福报。我们所修的一切善法,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不求这个福,修福不愿意享福,愿意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

27) 诸位一定要记住,庙跟祠都是供养鬼神的,佛教的寺院是学校,是教化众生的场所,我们学佛,一定要认识佛教的本来面目。佛教的本来面目,给你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谛,决定没有迷信!

28) 我们每一天接受佛的教诲,念念不忘佛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把这些教训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这个叫学佛。

29) 世间法叫“为学日益”,它是讲知识,讲学术,我知道得愈多愈好。佛法是为道,道是心,为道要日损,损是减少,减少什么?减少你的妄想,减少你的杂念。

30)人生苦短,弹指之间就过去了,所谓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去造业?人不能不觉悟,不能不及早回头,所以断恶修善要趁早,要赶快!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