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700字

2016-12-02

初三作文700字1:上初三了

一转眼,两个春秋冬夏过去了,然而初一报到时的场景似乎就在昨日。时间过得真快,真让我感到措手不及啊!我仿佛看到时光年轮嘎吱嘎吱地又转了一圈,中考的战场在不停的向我逼近,一股股肃杀之气向我涌来。学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我心口。

曾听一位初三的朋友说:“初三苦哪!像在地狱里煎熬。初三累哪!每一天就像扛着枪上战场上打了一仗。早晨天不亮就要去上学,晚上天黑才能回家。日子不是过的是熬的。熬过365天,8760个小时就算熬出头了。”那时我上初一,认为它的看法是很滑稽的,上初三不就是多学多写点嘛!那有这么夸张,这种想法我持续了两年。可当我第一次来到初三时(补课),我一下子就被如此快节奏的学习惊呆了。一份又一份卷子上密密麻麻的字是我顿时感到头晕脑涨,像掉入了无敌的深渊,无边无际,无法自拔……而这仅仅是补课而已。

上初三了,我的心灵的天空好像失去了颜色,灰蒙蒙的一片。从这一天,我仿佛预知了未来一年的心情。快乐注定里我远去。

明年的这个月就是决战,这场战斗的惨烈和重要性我已从父母的训斥中了解了不少。毕竟这是人生两大考之一。这学期我一定要用拉磨的驴一样的精神学习,要一次次地挡住考试的猛烈袭击,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才能在最后那场决战中活下来。穿过一次次的风雨,还怕见不到彩虹吗?

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严进宽出,中考就是龙门,学子们就是水中的鲤鱼,冲过了门就是龙,也就是以后的生活垫定了基础,而冲不过去,就还是一条鲤鱼,说不定一辈子都是鲤鱼,所以,初三的生活苦也罢,累也罢,愁也罢。只要挨住了煎烤,顶住了压力,冲过困难,春光灿烂也就不远了。初三,一个时时刻刻都充满挑战的忙碌的时期。

初三作文700字2:绿的随想

偶然间,瞥见了那么一种绿。

是一种深墨一般的绿,她的每一丝脉络,竟流淌着如此之多的苍老,如此之多的疲惫。她是即将枯黄,

才会显得那么倦怠吧?

是一种将要燃尽的绿。

从没见过如此死气沉沉的绿。

时至深秋,绿的同伴都已飘去,这份老绿,留下来一定十分不容易吧?

这到也怨不得她了。

可她为什么要留下来呢?

苍老的绿

老绿又渐渐老去,新绿却还未生出;只是,落地的黄快要铺满了路。

秋愈演愈浓。于是,我望见了那份老绿,干枯得纸一般单薄的老绿:枯黄已经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可

不难辨,那憔悴的黄中还夹杂着几抹更苍老的绿。

黄绿相融,只是干瘦干瘦的,有种冷雨敲窗的凄冷。

是秋的凄冷。

是绿的凄冷。

不明白如此苍老的绿该如何承受凄冷。

绿绿的黄

终于不见了那种绿,终于燃尽了那种绿,是受不了凄冷吗?总之,原本仅存的绿,像一滴水摔在地上一

样,粉身碎骨了;像一张纸烧残了一般,灰飞烟灭了。去了也罢,她若留着,也只是受累。却也是留下

的黄,我怎看怎觉得那就是绿。是我的眼睛对绿的祭奠吗?

绿绿的黄,在秋风中摇曳,在萧瑟中摇曳。

那么柔的身子,仿佛一触即断。

那么韧的样子,却仿佛要屹立永世。

不明白,绿的黄,黄的绿,哪里来的力量去屹立。

绿黄的落

绿绿的黄落了,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只是拥有清风的午后。阳光平和的射着,如夏日一般。夏日?

!那抹绿是否在唱歌呢?

就是这么好的时间,绿绿的黄落了。风很轻很轻地吹着,她便跳了下去,没有流星的感觉。飘飘摇摇的

她一定不甘寂寞了。

她飘飘,飘飘,落落,落落——

——我接住了她。

突然发现,那一丝丝脉络间,竟然还有绿!——仅管是尤其苍老了的。

绿,老绿,黄绿

她竟一直坚持到了如此地步!

还是不明白,是怎样的心理,怎样的勇气,让她存在至今。

后记

它是绿啊!是代表生机的绿啊!她是一抹绿!绿是有尊严的!为了尊严,绿宁愿孤独,宁愿疲惫,宁愿

寂寞。是绿,就应该坚持到最后!

初三作文700字3:面对大海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是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绚目——因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聆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于是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无论是印象画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 适者生存。但大海给予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冲刷,我自巍然不动,当潮水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个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鱼还是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但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鲁尔弗的神秘、柯塔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先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