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017-03-08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职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通过主动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班级管理,融入社团、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大学语文和思政课平台推行"价值文化建设"活动等路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校园文化;融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秉承和践行的价值观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给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政治缺乏信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错位、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1]高校校园中存在的新生入学时开学典礼的整齐有序与毕业离校时毕业典礼的松散混乱形成巨大反差,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挥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牢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刻苦学习的奋斗意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创新才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开展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贴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创新形式,在学生管理方面抓好宣传教育,搭建校园文化宣传和交流平台,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径,以学生喜闻乐见地方式推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的进行实践,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一、主动占领网络舆论宣传新阵地,掌握话语主动权

辅导员应注重舆论正确导向,抓好舆论宣传工作,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板报、橱窗、QQ、微信等平台在高职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校园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使校园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他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3]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网络语言,密切关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时事动态,和学生积极互动,主动发声,宣扬核心价值理念,主动占领舆论宣传阵地,掌握话语主动权,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探索在班级管理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主题班会、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班级环境建设及常规管理工作中去,营造氛围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一种重要的班级集体活动,是在辅导员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一定阶段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不同于固定班会和临时班会,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辅导员可以爱国、守法、民主、文明、和谐、诚信、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辅导员既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也可以在每学年的不同阶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精心设计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题班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校史校情介绍,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并熟悉校园环境,以增强新生爱校情怀,平时结合时事、节日、纪念日等活动召开爱国爱家教育的主题班会。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结合学业预警,学习学生手册,规范文明行为,加强大学生行为文明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行为文明建设,通过“学习学生手册,争做文明学生”系列活动,辅导员带着学生学习,在班级开展文明学生评选、学生规范知识竞赛、不文明现象随手拍等活动选出最文明学生、最励志学生、最诚信学生,并曝光不文明现象,宏扬校园正气,宣传正能量。加强诚信、感恩励志教育。如三月学雷锋可以召开“雷锋月里话雷锋、做雷锋”主题班会,党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等以爱国、励志感恩为主题,心理健康月以'阳光生活,走近你我'为主题等;结合期末考试,评审奖助学金及评优评先的契机积极开展诚信考试、诚信助贷、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等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班会;在毕业生中进行文明离校教育等,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高职大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

(二)融入班级制度建设,民主管理班级。班级制度,在内容上,结合专业特色及班级情况民主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奖惩办法,班费管理,教室公约,寝室公约等。在做法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制度建设,采取学生自主制定与辅导员指导相结合的民主办法制定班级公约及相关规定更有益于制度的落实。针对高职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以培育现代文明职业人为标准推行与企业文化对接的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在学生寝室、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学生餐厅等按照6S认证标准管理,制定6S文明教寝室公约和相应规范并在班级醒目位置张贴和悬挂,引导高职大学生养成职业文明素养,彰显职业院校的文化特点。

(三)融入班级文化及环境建设,营造班级民主文明健康和谐氛围。从内容上看,班级文化管理主要是指班级活动管理。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应引起辅导员的兴趣。班级文化能够反映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对班级各项工作都能够产生影响。因此,辅导员应着力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以专业特征为主题设计特色鲜明的班徽、班标、昂扬向上的班级口号,集中团队的力量创作或改编班歌,增强班级核心凝聚力,为建设和谐班集体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融入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班级工作的有序性更多地体现在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其中,党团工作管理,学习管理,学生的奖勤贷助补管理是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采用民主管理,责任到人,指导得当,奖惩分明的办法管理班级,有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稳定实施。学生奖勤助贷评选工作尤其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做到民主评审,程序公开,结果公平公正,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同时利用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举办系列活动,通过视频、诚信感恩演讲比赛、征文,诚信讲座签名活动等具体校园文化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思政课、大学语文等课程平台,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开展校园建设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设者。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是传承人类和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选择围绕“价值文化”,选取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优秀文学作品。因而辅导员可以加强与这两门课及其他教师合作,充分利用课程中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题材方面的教学资源,增强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并自觉践行,课上课下共同开发有益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行“中国梦,我的梦”、中华诗词朗诵比赛、辩论赛,观看爱国主义电影,讲好中华好故事,传承经典与中华文明,平时注重大学生‘三观’建设,立德树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四、融入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做知行统一的合格接班人

针对高职大学生中存在的“知”与“信”脱节,“言”与“行”悖离现象,采取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行为转化,将理想信念、价值认同转换为生活实践。社团、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国家情况、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丰富自身知识、累积社会阅历、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4]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通过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社团、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一些关键性的节假日,如国庆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等,实施讲座、演讲、知识比赛等主题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理念培育。[5]借助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是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社会调查、社区志愿服务、企业参观访问、科技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拓新平台。进一步开发社会资源对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学习价值。帮助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赵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路思考[J].职教论坛,2014,(29).

[2]闫志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J].教育旬刊,2014,(08).

[3]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R/OL].(2008-06-21)[2013-07-08].

[4]刘佳.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06).

[5]高小燕.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4,(01).

高职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措施 》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背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因此,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我国的职业教育文化背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入,境外教育资本的涌入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进,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创造了更有利的运行和发展环境。

3.学校发展背景。我校是地处西部地区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国家级千所中职示范校之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能取得了如此大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研究的目标

1.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模式。

2.探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3.基本摸清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一般规律和遵循的原则。

4.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校园文化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关系并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探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以校风学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近些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校风和“厚德、重技、励志、尚美”的学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文化。学校迁址职教园区如今,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草坪如毯。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句示语,教学楼道与行政楼等都添置了宣传版、展示牌,有专门的版块用来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和获奖征文,由此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教室内每班都设有文化园地、专业园地展示区等,专业园地与文化园地布置各具特色,班班有绿化包干区。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手册》。制度体现了三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平时加强学习,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以技能训练为载体,展示职校特色文化。职业学校教育有它自身的特性,对所培养的学生文化成绩没有普高那么严,但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的要求却很高。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安排每班每学期到实训工厂实训几个星期,练习基础技能操作,并将所有操作能力的考核也列入考试之中,期间还组织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技能竞赛,展示我校的风采,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会具有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从而达到了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高学生“手勤”、“技高”素质的目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我们根据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2014年6月,我们开始进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定期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同时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论文。我们认为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会形成共识,从而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3.基本摸清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一般规律和遵循的原则。通过对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我们希望能摸索出学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般规律:如:善良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不做坏事,帮助弱小同学等;语言方面的不说脏话、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语言表达准确等;思维提高方面的思维敏锐、头脑灵活、办事点子多、学习成绩好等;勤劳方面的热爱劳动、办事效率高、乐于帮助人等;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方面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较强的竞技体育水平等;专业技能方面的操作技能提高、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加强等;思想品德方面的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事业、对朋友忠诚、有诚信等。

4.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对此课题的一年研究,基本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指根据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来评价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评价人员的不同又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来校人员评价。从评价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校外评价指根据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进行的评价,从参与评价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社区评价、企业评价、单位评价等等。从评价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能比较客观地获得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某些做法,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1.潜移默化,教会学生与人为善。通过晨读《弟子规》、主题班会、辩论赛和演讲等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崇尚利国利民利他人的思想、多做利人又利已的事、不做损人利已甚至损人不利已的事情。几年研究下来,同学间的互助多了,矛盾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乱花钱的少了;尊敬老师的多了,顶撞老师的少了;遇事冷静的多了,冲动的少了;宽容心多了,嫉妒心少了。

2.长期训练,教会学生语言美。语言美的同时,要让语言更具有大众化、通俗化、易接受的特点。每学期开学我们就在学生中推广文明礼貌用语,提倡学生在校见到老师要问好,回家见到长辈要招呼,与同学交谈,语言要谦逊、文雅;与亲人交谈,语言要真诚;与师长交谈,语言要彬彬有礼。每年开学初还召开“让脏话远离我们”的主题班会活动。现在在我们学校见到老师、长辈问好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走在校园里几乎听不到脏话,取而代之的是“谢谢”、“对不起”“、您好”。从我校毕业的很多学生由于善于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得体,具有亲和力,能和领导、同事打成一片而在单位得到重用。

3.率先垂范,教会学生手勤。就是要求学生勤奋、勤劳、手脚勤快,会合理安排时间,愿意去干活做事,并且能把事情做得很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并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不断地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些目标既是他们前进的方向,也是他们勤劳的动力。一开始,学生们可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得不勤劳,久而久之,勤劳就成了他们的习惯,成了他们的重要品格。

4.训练思维,教会学生动脑。主要是指机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触类旁通。这些都是以踏实的态度为基础,要求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普高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欠缺,突出表现在理解能力不强,反应运算能力弱,思维不活跃。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我们在学生中推广一些趣味数学和创新设计,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

高职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高校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摘要: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如何正确发挥社团的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所服务,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分析了该校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帮助该校社团实现良性发展,以推进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高校;社团;校园文化;建设

社团是兴趣、爱好、特长相近的学生群体形成的一种群众性活动组织。高校社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高校社团的合理化构建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一、高校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传承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一方面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也成为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广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快地融入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之中,更好地去体会校园文化的滋味,而随着学生的新老交替,社团活动自然而然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这也是众多高校校园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心理学认为当人处在一个相对安逸、宽松的环境当中,而且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以后,人的个性就能得到十足的发展,创造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社团活动具有群众基础广泛、灵活自主等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高校社团永远在学生心目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而且在感受文化的同时也能不断促进学生发挥创造力,改进社团活动的形式及内容,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者”。“以人为本”一直是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倡人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人的发展空间广阔而又自由,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合作。高校社团是青年大学生中一批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群体所形成的一种群众性活动组织。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们之间提供了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改进的机会。因此,社团活动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践。

二、社团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中的制约因素

(1)品牌化社团数目稀少。在学校“双百双进”的政策引导下,我校各系都于近段时间成立了大量的社团,据数据统计,我校目前社团数已达68家,其中院级社团18家,再过不久便能达成“百团大战”的宏伟目标。但是,一味追求社团数量,虽然在量上有了保证,但是在质上能不能同样得到保证,这是需要打问号的。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校的品牌化社团数量远远不够,这也是学校社团力量薄弱其中一个重要表现。

(2)社团活动缺乏自主性。社团要有活力和凝聚力,必须靠开展活动,这是社团发展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发挥社团自主性的重要前提。但是,以我校社团的活动数量而言,着实有些偏少,多数活动也是学校老师安排的,这大大制约了社团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社团的长远发展。

(3)资金不足,活动空间有限。社团活动要有无限的动力,一方面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便是要有一个相对宽广的活动空间。但是,从目前多数高校的社团发展情况来看,多数社团无论是从资金支持上也好,还是从活动空间来说,都出现了物质资源条件不足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社团的长远发展。就我校来说,在经费方面,虽然社团的成员人人都会上缴会费,但是这些小额的会费想要支撑起一个社团一个学期乃至于一个学年的正常运行,实在是颇有难度,加上各系的学生活动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活动的开展。活动场地方面,除小部分社团拥有相对稳定的场地之外,绝大部分社团都需要靠“打游击”才能开展活动。物质资源的匮乏,极大制约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专业指导,社团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要使一个学生社团得到良性的发展,专业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学校每个社团在成立时都配备了一名专门的指导教师,但是由于大部分指导教师都不够专业,因此,在指导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再加上学校缺乏对社团指导教师的奖励机制,导致某些指导教师仅仅是挂名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去履行自身的职责。另外,系社团之间、院社团与系社团之间、校内社团与校外社团之间的联系甚少,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经验没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得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远远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

三、健全高校社团管理模式的路径

(1)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社团的“良性化”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对实现社团的良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已制订出了《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社团管理方法》,其中包含了社团申请、成立、资金管理、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各系缺乏配套的社团管理措施,导致学院社团管理办法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学院团委应加强与各系之间的联系,督促各系制订出符合本系社团特点的社团章程和工作制度,对社团成员的日常行为加以规范化管理。

(2)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训,提高社团自主性。社团能否正常有序地发展,社团骨干是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专业社团指导培训以及经验交流学习等活动,有效提高各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这个自治组织的作用,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加强教师指导,实现社团的“专业化”发展。在保证社团活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之下,应加强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力度,以实现社团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应出台相关的社团指导教师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组建出一支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在社团建设中的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社团活动形成一种合力,促使社团的运行及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确保社团活动在每个运行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样不仅能切实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而且还能以此形成一种核心,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培育精品社团,实现社团的“品牌化”发展。要实行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精品社团,对那些活动主题鲜明、效果好、成绩突出、管理规范合理的社团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扶持这些精品社团来达到引领校园文化的目的。实践证明,一批专业化的精品社团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主流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开勇.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方法初探[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1).

[2]杨凤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与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

有关高职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2.财经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高职教育论文

4.浅议人文素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关于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6.人文素养教育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