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归

2016-11-11

曾有老性师告诉我,不要随随便便就写人性这样的大话题,现在这样小的年纪,对人性的认识和感悟能有多少呢?硬着头皮写出来的人性之见定然会轻飘、浅薄。潜移默化之下,我也觉得人性这东西太博,太深,凭借我现在的水平是不能做很深入的探求的。只是后来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一些触发我对人性思考的人和事,我觉得自己非要记下点什么不可了,人性是个大话题,要是让它成为了我思考和写作的禁区,那就是我的一大损失了。

其实,对人性的思考,是缘于比我小九岁的弟弟。那时候弟弟还小,我们在处理一些小老鼠的时候出现了大的分歧,我坚持老鼠是有害,应该立即消灭。弟弟却坚持小老鼠是有家的,也有爸爸和妈妈,和我们人是一样的,应该把它们放生。当时弟弟没有能拗过我的坚持,老鼠没有逃脱被杀的厄运,但是从此之后,弟弟就开始叫我“坏人”了。

而今想起来,弟弟坚持要救下老鼠时,眼神里满是怜悯和神圣,完全就没有想到老鼠的善恶,他只是遵从着一种最简单的生命的平等的原则来坚持他的放生的观点。其实这就是人性最原始的状态——善良,单纯和正义。然而,很遗憾的是,这种状态只是凸显于我们纯真美好的童年时代。

当我们怀着最初的梦想和信念一一淌过岁月的长河,我们这才发现,自己由一颗棱角分明的石子变成了圆圆润润的鹅卵石,这个过程中被岁月磨蚀掉的,恰恰是儿时拥有的一些人性的东西。稍稍回首,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不是那么善良了,对不相干的人和事并不那么关心了;我们觉得自己变得不再单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已经习惯先去考虑它的价值和它带来的利益;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心中的正义也像是丢失了,旁人的苦难和不公平的现象再难以激起心中的涟漪……

在这物质和欲望渐渐成为时尚,个人和自私日渐兴盛的周遭的世界里,我们慢慢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太主流的,太物质化的东西渐渐占据了我们有限的个体生命和生存的空间。人性的缺失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心灵上的和精神上的空虚,但是这种人的本性的空缺又给了我们思考人性复归的契机。

影视界红极一时的《暮光之城》就很成功地引导了人性复归的潮流。我们记得,当吸血鬼的故事刚刚出现时,吸血鬼们毫无例外的都是丑陋的、凶残的、冷酷的,它们表现出一切与美好的“人性”相悖的品性。如果说,吸血鬼也象征着一类人的话,那么当时的人性的探索者对于人性就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而这种批判的出现必然是以不尽合理的人性的缺失为基础的。但是当时的探索者也只是提出了人性缺失的问题,而并没有找到一种恰当的引导人性回归的方式,还是停留在表现的层面。

今天的《暮光之城》则不同,它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很人性的吸血鬼,他优雅善良,勇敢执着,而且帅得一塌糊涂,是个近乎完美的“鬼”。但是,相比之下的人反而猥琐了,怯懦了,自私了,变得不像是人了。看过吸血鬼的人性之美,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真的很容易生发一些“鬼且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来。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向这样的“鬼”靠拢了,“鬼性”成了一种崇高的人性。人们在崇拜着这种“鬼性”的同时,其实就是加入了人性复归的队列。

如果把人性比做是一座封存已久的冰山,那么当“人性”这个词以及它的内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和接受,也就是人性的冰山渐渐被这些探索者敲碎和融化的时候,人性的话题也将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会如冰山融化成的湍急的河流,不可抗拒地引领着我们去发现心灵的世界,回归精神的家园。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