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暴风雨说课稿

2017-06-02

暴风雨是鄂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下面小编给你分享鄂教版暴风雨说课稿,欢迎阅读。

鄂教版暴风雨说课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碾,眠”等12个生字,理解“窒息”“惊悸”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好处,并会仿写比喻句。

4.感受文中描写的暴风雨的景象,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懂得要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感受暴风雨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懂得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熟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春雨细如毛牛”“春雨淅淅沥沥”可今天我们所见的春雨却是一场暴风雨,他和我们平日所见的春雨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学习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歇的《暴风雨》。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

1.请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生字表和工具书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书,及时正音,重点点拨下列读音

“沉闷”,“囱”,“绮”“哽咽”

3.再读课文,看看是否通顺流利,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惊悸: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的发声。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可以同等匹敌。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选择读的好的段落学生互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在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只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主要写暴风雨的景象,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2.指导学生划分段落。

(1):雨前的闷热天气,闪电和闷雷。

(2—6):狂风大作,飘波大雨下下来了。

(7—11):雨后的美丽春景。

(12—13):抒发作者的感受,阐明哲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天气闷热,闪电大,闷雷响)

2.重点理解“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悸”

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

齐读,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过度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初步感受了这场雨的大。这节课继续学习下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品读重点词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6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雨中的那些景色?用“”划出,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用“”划出。

2、反馈学精。

a、描写了闪电,雷,狂风,瓢泼大雨

b、重点指导理解下列语句。

第二自然段修辞手法是什么?把什么好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暴雨如注,倾盆大雨的特点)

c、铿锵的乐曲……仿佛……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好处?(雨变小,淅沥,温柔甜蜜)

3、总结学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雨后写了那些景色?

2、你觉得那种景色最美,读出你的感受。

3、重点理解两个比喻句。

绿叶上的水珠如同珍珠……把什么比做什么?写出了水珠的美。

四、你们能试着用“如同”“犹如”“宛如”说几个比喻句吗?

五、学习最后一部分,领悟道理,深化主题。

1、读后,说说你对最后两段话的理解。

2、师生总结

看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看,事物的弊端之处,往往隐藏着优点,正如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鄂教版《暴风雨》课文原文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的人们。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而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