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医内科护理论文

2017-03-23

从整体护理与辨证施护是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未来护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展望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现状与前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医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中医内科护理论文范文一:浅谈中医内科护理

【摘要】中国传统中医内科护理技术源远流长,灸法、针刺法、拔罐法、敷药法等在内科临床护理上能发挥出特殊功效,面对患者的现实需求,应该大力发展中医内科护理技术。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笔者从中医护理的治疗效果和护理特点入手,阐述了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整体辩证特需心内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21世纪的护理核心理念是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中医药学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传统医学主张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倡导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中医内科护理的一些看法。

一、 中医护理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如灸法临床适应症达186种,其中内科常见病症有:腹泻、类风湿关节炎、面瘫、输液反应、哮喘、不寐、糖尿病并发症、痛症、放化疗不良反应、肌肉注射后不良反应、中风后遗症等。灸法是结合灸火热力和药物作用,达温经通络,活血行气与散寒祛湿作用,对内科虚证和寒证改善效果很好。拔罐可用于外感风寒导致的系列内科病证,如头痛、关节疼痛、腹痛泄泻、腰背酸痛、咳嗽气喘、胸胁苦闷等多种疾患。耳穴压豆法、中药离子透入、梅花针及气功等方法可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可改善失眠症。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二、 中医护理的护理特点

1.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皮肤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协同,互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排泄,各自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为用,相互影响。人体与大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整体思想贯穿在生理、病理、辨治和护理的各个方面。如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和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的变化,人体随之也有相应变化。除四季外,朝暮晨昏变化对人体也有影响。

2.辨证施护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中医认为证和症有着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腹痛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的概括,如感冒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病包括了证“病之总者为病,而病总有数证”,如伤寒病拟有六经分证,温病以卫气营血分证,所以中医护理不仅要针对症状病名,同时还要正确辨析证的寒、热、虚、实,才能取得很好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并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相同病机或证可采用相同护理方法,不同病机或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三、 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1. 特需内科的护理 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 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护理与中医学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治疗和护理是密切相关的,治与护相辅相成,只有服药而护理跟不上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服桂枝汤,给热粥以助汗,如只服药而护理缺如,就不能取得微汗的效果。中医护理是中医治疗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手段,由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掺杂在不同治疗方法中,理论和实践均无专门论述,建国后中医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已被列入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重点,因此,认真总结发掘中医护理的有关理论和经验,对奠定护理学理论基础和指导中医护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有关中医内科护理论文范文二:谈内科中医护理

【摘 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及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较迅速地发展,逐渐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就完全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之作用。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15-02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科研验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用具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使某些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如电针就是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特需患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事业单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外国人。对于特需病人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有时甚至是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再根据这些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护理专家们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病证的护理分科已越来越细。

3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 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幕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3.2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巾氏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2)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F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3.3 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晕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冉加L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丁形式。

参考文献

[1] 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2] 付庆华,谢晗飞,江雪琴.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2008(4)

[3] 伊文波,佟丽华,韩凤珍,方秀娟.期刊论文.脑出血微创术后内科护理新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

[4] 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5] 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围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6] 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7] 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 中华护理杂志.

有关中医内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2.关于内科护理论文

3.有关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5.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6.内科护理个案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