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队后勤管理论文

2017-02-24

后勤管理是消防部队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涉及范围广,管理复杂。作为一项较为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消防部队的发展和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部队后勤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部队后勤管理论文范文一:浅析军事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人力资源是一支军队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资源。本文通过对军事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及其意义的阐述,在对军事后勤开发的基本内容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军队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分析了部队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关键词]人力资源 军事后勤 开发现状

一、军事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及其意义

1.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后勤队伍建设的新课题,迫切需要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军事技能的高素质后勤人才。对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上,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开发后勤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即将后勤战线上的每位管理人员的能量发挥出来,形成合力,圆满完成各项后勤保障任务;二是在整体人力资源中发掘、培养和使用后勤专业人才,激励后勤管理人员开拓进取、改革创新,适应部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必然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它的意义:

其一,后勤人力资源开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我国管理科学已进入高度发展阶段,部队后勤管理也进入科学化、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后勤工作作为部队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强化部队后勤管理的改革创新,寻求部队后勤工作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必须有新的突破,这将迫使后勤人员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成为懂业务、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其二,后勤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三基”工程建设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保障“打得赢,不变质”的必然选择。后勤部门担负着部队官兵的军需、卫生、器材等物资保障各类任务,上对机关,下对基层,位置突出,责任重大。因此抓住新时期部队“三基”工程建设的实践,着力抓好人才培养,把保障打赢作为当前人力资源开发最紧迫的课题,按照“建为战,训为保,战为胜”的要求,时刻为保障打赢做好准备,切实做到需要什么,就建什么;仗怎么打,后勤保障就怎么练,确保实现“三基”工程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双赢目标。

二、军事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

军事后勤保障要实现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的目标,必须将传统的机械化观念向信息化观念转变,确定军事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努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后勤军事人才。

1.着眼于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特点,明确后勤人才建设的新要求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全新的战争形态,全新的后勤保障模式,对在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中具有关健作用的后勤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调整后勤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建设与现代战争需求相适应的后勤人才队伍。军事后勤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是:后勤指挥人才、后勤理论创新人才、后勤装备技术人才、后勤网络管理人才、后勤专业应用人才等。

2.着眼于现代后勤建设跨越发展,确立后勤人才建设的新观念

培养保障打赢现代战争的后勤人才队伍,推进现代后勤建设跨越发展,是新形势下后勤全面建设的主题,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我们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一是确立超前培养观念。前瞻设计,超前培养,使后勤人才培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确立跨越培养观念。积极吸纳和借鉴世界先进成果,缩短人才培养过程,跨越知识结构,实现以跨越缩短差距,尽快完成后勤人才建设的跨越发展;三是确立整体培养观念。要根据现代后勤建设的发展要求,既培养顶尖有才,又注重整体提高,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筹划,实施群体规模建设。

3.着眼保障打赢高技术战争需要,谋求后勤人才建设的新发展

在未来战争过程中,知识将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因此,培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后勤人才,必须把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新型后勤人才培养的关健环节来抓。首先,积极创新培训内容。从构建新理论体系,增加岗位培训强度方面,紧紧围绕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提高后勤人才群体的组织指挥与现代技术装备的实际和运用管理能力。其次,走开放式培养路子。坚持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培养后勤人才。充分借助国民教育的主渠道,借助地方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有计划地安排部份后勤人员进修深造;从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后勤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三,构筑完善持续的教育体制。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持续教育体制。在时间上,教育要贯穿于全过程;在空间上,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把持续教育纳入正常工作,使其规范化。

三、部队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

当前,部队在后勤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上,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与现代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新时期部队后勤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与外军相比有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培养与使用相脱节

近年来,部队各单位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还是很重视的,表现在舍得智力投资,在后勤人员培养上狠下功夫,使后勤人员的学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发展不平衡和学非所用的现象,就后勤队伍整体来讲存在着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

2.使用与开发相脱节

有的单位的领导对工作得心应手的人员不能忍痛割爱,以致不能“人尽其才”。国内外的管理研究和实践证明,世上少有无才之人,只有用非其才的混乱管理。世人皆知:“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用人不能求全,而要用其所长。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是人力资源开发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3.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培养专业人才的路子不宽、层次不高,后勤管理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只注重当前任职需要,忽视了人才潜力的挖掘、培养,导致后勤管理人才培养的滞后。

4.人力资源潜力发挥不够

由于后勤工作相对较有专业性,而且大部分是幕后工作,往往导致领导对后勤人员重视不足。个别领导依然认为,后勤工作只是经费、物资的简单分配,忙时少、闭时多,在评功评奖、个人进步等方面把后勤人员放在最后考虑。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后勤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阻碍了后勤人力资源的充发挥。因此,我们在人力开发方面必须根据钱少人多的特点,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坚持挖掘潜力与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有关部队后勤管理论文范文二:试论贯彻军民融合观念谋求后勤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合同管理方式为研究视角

论文关健词:军民融合 合同管理 后勤管理

论文文章摘要:“走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内涵极共丰富的战略命题。作为后勤管理工作也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的观念,通过设立合同管理这种方式实现军队后勤管理方式的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时要求:“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同时还提出:“军队应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军民融合观念是在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和深化,是现阶段党提出的军队今后的发展趋势和转型方向,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人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新途径新方法。这种观念要求我们应以战略思维、大局意识、科学态度,从新的视角和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我军后勤建设的发展,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谋求后勤建设的新突破、新成效。在部队后勤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依据军民融合思想,通过科一学地引人合同管理这种方式,实现军队后勤管理方式的创新。

一、军民融合观念的解读

早在1998年党中央就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当时这个方针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而言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之路”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战略命题,是党中央从目前的现实出发,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打破部队、地方相隔离的状态,进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军民融合思想的提出,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适应世界国防力量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基于国家总体目标而作出智慧的选择。新时期的“军民融合”不同于以往“军民结合”,也有别于国外的“军民融合”,而是具有更宽广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

笔者认为军民融合思想应该包括几层含义:

(一)军民目标趋近。军民融合是将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与国防现代化目标有机融合起来,使发展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利益指向统一起来。它是以国家总体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而确立的发展方向,是国家总体设计的结果,是我们党提出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两头兼顾”重要思想的体现,是统筹兼顾、全局谋划、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科学定位的产物。它既没有倾向于发展地方经济也没有侧重于国防利益,而是将发展与安全两大战略目标融合于一个过程中实现,各有侧重同时齐头并进。

(二)军民资源共享。军民融合在资源表现为军民共享。除了国防专用资源,其他的资源,诸如资金、设备、工艺、材料、技术、人员、机构、制度等等尽可能实现军民一体化。本着低成本高收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铺展军民共通的资源平台。军民之间的资源共享能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因争夺资源而显现出来的竞争关系弱化,共生共长、互惠互利使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正合博弈关系。军民之间资源共享的程度越高,国防发展的支撑力就越强,国家的负担就越小;国家的负担越小,就越有利于对国防事业的支持,就越有利于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军民机制接轨。军队应该充分借鉴地方高效的资源运行机制,高效的机制能使军队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积极引人市场竞争机制,将军队后勤保障力量融合到社会大系统之中,达到资源总体上的合理配置。创造性地设立军地之间交流、转换、协调机制,保证资金流、技术流、物资流、信息流、人才流在军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系统,保证军地之间资源能够快速合理地转换,保证平时战时状态地迅速切换。

二、合同管理一一后勤管理贯彻军民融合观念的创新

现代后勤管理不是封闭式、单一式的管理,而是采取了纵横结合、立体交叉、开放合作的管理模式。随着军民融合观念的提出,后勤管理应继续推进创新变革的步伐。我们应着眼于军民融合理念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贴近后勤管理领域的新特点和新现象,探索后勤管理工作与地方经济接轨的方法与途径。而合同管理方式就是现代后勤管理领域贯彻军民融合观念的产物。

(一)合同管理方式保障了军地双方的利益,增强了后勤管理的效益性。现代合同是主体在利益追求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活动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理性的主体在进行选择过程中总会倾向于能为其带来最大化利益的方式。当不同的理性主体的价值指向汇聚到一起时合同便产生了。合同的精髓在于当事人意志的汇合。而合同的价值在于通过平衡来实现各个社会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合同是为了最大化地实现利益主体的均衡态,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辨正运动达到的一种均衡,一种双方边际利益相等的动态均衡。”现代后勤采取合同方式对后勤系统进行管理能够促进军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进而能够使国家和社会从整体资源配置上达到最佳效果,增强了后勤管理的整体效益。

(二)合同管理方式明确了军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后勤管理的法律性。合同是将宏观抽象的法律具体化和具体现实的行为法律化的有效途径,是联结宏观和微观的一种最好的法律形式。法律中所规定的一般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具体的合同形式便折射为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载体。军地之间通过订立规范双为一权利与义务的合同,使双方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有了可靠的法律支撑和承诺保证。同时还为军地双方提供了明确系统的行为规则和救济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军地之间交互的紊乱和障碍,通过法律的手段使军地之间的交互模式由随意化、感情化向法制化、刚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合同管理方式锁定了军地交易的成本与周期,提高了后勤管理的经济胜。军方通过考察交易标的的物价走势和发展趋势,可以选择成本相对低的交易价格与地方签订供货合同,该合同一旦订立,交易成本不会因为市场上标的物价格的波动而收到影响,这样便会降低军方的购进成本。同时,军方也可以根据对市场交易中日标物资的供应余缺波动的观察,调整汀货周期,稳定后勤保障的物资筹措和供应计划。军队后勤系统通过合同管理这种方式锁定了军地交易的成本和周期,避免了之前交易的盲目性和不计成本带来的损失,节约了军队后勤的成本,提高了后勤管理的经济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少了。

(四)合同管理方式规范了军地交易的模式和程序,推进了后勤管理的统一性。传统的后勤管理的手段单一,主要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血行政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这就很可能因为行政领导的个人水平和长官意志的不同导致部队之问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合同管理方式以战斗力需求为牵引,通过为合同双方一主体提供可预期的行为模式和交互方式,强化行为的法律责任,从而保证军事经济活动更好的展开。后勤系统普遍地采取合同管理的方式,通过规范军地交易的先期行为,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纠纷的解决等关键环节,为军地交易提供了统一的程序与模式,而建立在这种统一程序和模式基础}泊勺后勤管理也会朝着统一化、科学化的力一向迈进。

(五)合同管理方式连接了军地双方的经济运行机制,加强了后勤管理的市场性。传统的后勤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主要靠计划管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基本卜在军队系统内部进行,而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指令计划的基础上。合同管理方式联结了军队与地方,军队的经济与地方的经济能够在很大的范围内融合为一体,这样再采取计划管理的为一式便不合时宜了。地方经济采取市场运行的模式。市场具有竞争性,通过竞争有利十充分利用资源,降低价格成本,提高质量效益。后勤系统通过采取合同管理方式能够促进部队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强化竞争的作用,通过招标投标、择优竟争机制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和国防效益。 三、贯彻军民融合观念,加强后勤合同管理

军民融合既是我们长期以来推进军民结合、寓军十民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对继续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出的新要求;既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崭新实践。我们在后勤领域采取合同管理时也应贯彻落实军民融合观念,加强军队后勤合同管理。

(一)设立专门机构,架通军地合作的桥梁。合同管理部门不仅能够对军队后勤系统的合同进行宏观管理,更重要的是架通了军地双方的沟通渠道,在合同汀立的全过程承担着交换双方信息的任务。

在合同签订之前的阶段,合同管理部门一方面从市场上寻找符合军事需求的信息,挖掘适合与部队合作的项目与企业。并对选定的对象进行详细地调查了解和严格的审查程序,包括合作者的经营地位、实力、信誉、履约能力以及签约人的代表资格等等;另一方面将军队的需求以招标的方式将信息传递到市场。在合同签订的阶段,合同管理部门检查监督军地双方协商谈判的情况,审查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正当合理,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准确,签约过程是否符合法定手续和程序等。在合同履行的阶段,合同管理部门监督和督促军地双方合同义务的履行,组织落实合同任务。传递军地双方的要求,协调军地之间关系以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

(二)培养专业人员,提供军地通用的人才。鉴于目前地方的教育体系中没有专门培养合同管理人才的专业,我们军队可以申报设立合同管理专业,培养专门的合同管理人才。一般来说,由军队培养的合同管理专业的人才只输往军队内部。而“军地通用”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事实[都需要合同管理专业的人才,当这些合同管理人才在军队时则可以为军队服务,一旦转人地为一,也能在相应的岗位上迅速适应环境,这实质上也在为社会储备人才资源。

合同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合同管理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和勤奋献身、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2)广博的专业知识。由于合同涉及面很广,所以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合同管理人员应掌握工程技术、军事采购、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多种学利的知识。(3)高超的综合能力。合同管理是一项与人频繁接触的岗位,因此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等等。

(三)构建法律制度,连接军地统一的机制。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需要具备良好的法治环境,而创造法治环境的基础是要具备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律制度。

规制后勤合同管理的法律体系也应该分层次设立:首先,国家层次的法律,包括《国防法》、《合同法》、《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这一层次的法律由于是以国家为主体制定的,因此适用范围及于军队和地方。其次,军队层次的法律。这一层次的法律是军队依据国家层次的法律,结合部队的实际制定的军队后勤衔接战场、市场和政府的合同管理条例。如《军队后勤合同管理条例》《军队后勤市场采购合同管理条例》《军地联合供应保障合同管理办法》等等。

制定合同管理过程中一系列工作制度,将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合同会签制度、奖惩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合同审查、市批制度、监印制度、检查制度等)、统计考核制度(台帐制度、报表制度、考核制度、分析总结制度)和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四)借鉴先进技术,适用军地一致的模式。借鉴合同管理的先进技术,建立健全后勤合同管理的信息平台,是后勤合同管理的科技保证,也是共同提升军地双方技术水平的有效渠道。

一方面,借鉴地方先进的技术,军队弥补建设不足。军队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民用信息、系统规模大、分布广、发展快的优势,弥补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的不足。(1)在信息化软件方面,借鉴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发《合同管理系统》;(2)在信息化网络方面,借鉴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军内建设各个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实现全军的资源共享;还要建立与地方的相关业务数据库网络接日,保证信息的交流传递顺畅和及时。

另一方面,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军地双方携手科技攻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科技的整体水平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军民之间可以携手开发新的技术项日,将着力点汇聚到一起,集聚到国家整体战略的关节点上,这样可以使科技攻关的力量更加集中,更容易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双方合作也会降低利一研的投人和成本。

有关部队后勤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部队后勤管理论文

2.有关企业后勤管理论文

3.军事后勤保障论文

4.部队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5.军事经济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