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

2017-02-24

知其行者谨于法,知其法者修其行!我们要从学习知识入手,努力汲取古今中外的知识精华,增强个人的道德法律意识,培养我们良好的修养。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图片1

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图片2

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图片3

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相关资料1

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相关资料拓展: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

1、如果你遭遇飞来横祸,如被从楼上掉下来的花盆或路边的广告牌砸着或是你掉进了没有盖好且没有设警示牌的井而受伤,你可以将它的管理者告上法庭。

2、“父债子还,夫债妻还”的古训不合法。如果负债人有超过他遗产数额的债务,你可以不还。

3、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役的最长时间是24小时。

4、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没委托律师,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律师援助义务的律师为你提供法律帮助。

5、别人借你的钱,一定要到期催还;到期之后两年内未催要,你将失去自己的权利。

6、如果你未满18周岁的孩子夜不归宿,你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否则你就违法。

7、如果你和一个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你就不能随便调动,除非你在双方约定的试用期限内或者企业未按合同支付你劳动报酬。

8、精神病人在神志清醒时犯罪,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重要的是要有充分证据证明这一点

9、喝醉酒犯罪,法律不饶你。

10、如果你对行政机关对你罚款、扣销执照、行政拘役等行为不服,你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1、不管你是否年轻,但你应关心你的单位是否依法参加了社会保险。

12、如果你看到歹徒正在对一名妇女施暴,你可以拔刀相助,直至犯罪分子不再实施犯罪即可。

13、继承权是男女平等的,嫁出去的姑娘不是泼出去的水,别忘了父母遗产,也有你一份。不过你必须尽到赡养义务。

14、如果你想写遗嘱,一定要注明年月日,并亲手签名。让人代书,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代书人,见证人和遗嘱人都要签名。

15、如果您是一位劳动者,在您遇到劳动争议时,如果您希望通过仲裁解决,那您应该在发生纠纷后60天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16、如果您获得了赠品或者奖品,但赠品或奖品存在质量问题,那您照样可以向销售者提出维修,调换,或者赔偿。

17、如果您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使您的人身或者财产受到伤害,如果您想起诉,您应该在两年内起诉,过了两年您再起诉,法院就不会受理了。

18、夫妻中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合分居两年以上的,一方向法院提出离婚,经过调解无效的,法院可以判决离婚. 离婚后,孩子归一方抚养,另一方有权利探望孩子。

19、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您正在患病规定的医疗期间,或者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或者患职业病、因工伤并被确认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力的,那单位就不能解除合同。

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相关资料2

国庆节与法律知识的黑板报相关资料拓展:法律小常识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 间的权利和义务,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

其特征有四方面:

(1) 、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 可; (3) 、 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 、 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5) 、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1)、保卫国家政权;(2)、保护合法财产;(3)、 保护公民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 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 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 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4、犯罪的特征有(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 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 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 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 点、方法:(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 人或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 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 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 的形式; 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这 种形式的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 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 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赡养老人的义务, 则构 成了遗弃罪。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7 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 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 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 政府收容教养。

8、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表现为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 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 度, 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 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 能够避免, 以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 过于自信的过失。 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 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必 然发生, 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10、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具有两 个特征:

一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 度。

11、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 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太度。

12、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 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 过失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二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13、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 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 四个条件:

(1)、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 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

(2)、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3)、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 卫。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 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常见的犯罪类型有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类型犯罪比 较多。

15、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 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 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 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2)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北京市确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的标准如下: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千元的,为“数额较大”;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万元的,为“数额巨大”; 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六万元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多次”盗 窃指一年盗窃行为三次以上,没有数额限制。

16、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 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17、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 5 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死刑;附加刑有 3 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8、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新 颁布的《刑法》中,也增加了一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罪名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 罪”。

19、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危害性,在我国,犯罪性质最严重的罪行 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2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手段是死刑。

21、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 务。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 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 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24、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 务。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 诽谤和诬告陷害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