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本文分析了新准则颁布的必然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实施中将会遇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推动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并指导其实务操作。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必然性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比、有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促进资金有效流动,推动产业升级,避免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目前,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最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截至2005年,已经有97个国家表示将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活跃在国际贸易和境外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更需要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从而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财务信息,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面对全球化趋势,国内的各种制度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修改变化,尤其是会计准则。
3.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必须与我国的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原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尤其是基本准则的相关内容,已经与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因此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准则存在的问题
与旧准则相比,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创新变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挑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公允价值的运用。“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观点。新准则中对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企业合并所涉及的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的核算都大量地用到了公允价值,这就无疑会增加企业操纵价值或利润的风险。因为,公允价值在缺乏判断的可靠依据时(如市场交易不活跃、缺乏市场可比价格时),很难做到完全公允,企业很有可能会把他作为操作利润的工具。其次,市场机制不健全,公允价值评估的中介机构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十分混乱,投资者和监管者对企业的收入、净收益指标的重视可能促使管理层通过不恰当地评估公允价值来做手脚,操纵利润,所以说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
2.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在高新科技类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对无形资产进行公允客观的确认和计量,新会计准则相应增加了相关条款。新准则将企业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划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大大降低了无形资产摊销对当期的影响。尽管新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了定义区分,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开发业务复杂,很难准确区分研究和开发阶段,容易成为利润调节的新手段。现实情况下,上市公司很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研究和开发阶段,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分界点,轻松地达到进行操纵业绩的目的。
另外,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对其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真正有发言权的,只有上市公司内部的研发人员,而企业管理层很容易指使研发人员随意改变摊销期限和方法,来粉饰报
3.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虽然规定了只有在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企业才能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企业只需通过对折旧进行调整,就可以对业绩进行调控。而新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的改变都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这都会增加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4.债务重组的规定。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对于债权人的让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确认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利益相关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通过债务重组的债务豁免增加利润。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债务重组为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大幅提高利润,以此达到操纵利润或保住“壳资源”的目的。
除此之外,新准则实施效果还将遇到的新旧会计准则过渡的挑战,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挑战。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为了减少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当前一项重点任务,是要防范和坚决抵制极少数上市公司利用新旧准则转换之际操纵损益的行为。
第一,加大对资产评估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打造一个完备的企业和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任务也相应凸显。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防火墙”。
第二,健全法律制度,加大上市公司违规成本。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明显。但如果我国财务舞弊情况严重,使投资者丧失在我国投资的信心,那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将会产生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健全我国的法律机制,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效率,对中介机构——包括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在内的违规进行严格的惩处。
2.确保新旧准则顺利过渡。财政部、证监会等政府监管部门目前已充分估计新旧会计准则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过渡期间,规定上市公司应以重要性原则为基础,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点问题予以充分关注,确保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另外相关部门和组织应该组织企业做好会计准则的学习和贯彻执行工作,要求企业深入领会新发布的会计准则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企业对于新的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督促企业分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力争在2008年底之前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3.加强会计人员道德和专业素质。尽管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会不断完善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法规并不能涵盖道德,更不能替代道德,还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