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2017-06-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篇一

《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论》

【摘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调查,针对高职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很多心理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

职业教育,是教育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类型,必须从类型教育的高度,看待职业教育。研究高职生的心理变异,需要直接从根本上把握高职生的培养目标与心理指向的结合。因为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对象,它与普通高中,特别是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力类型方面有着尚未被人们广泛认识的区别。

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奥・梅内蒂创立的“本体心理学”,专门研究人精神活动的原始动因和对存在的理解。他指出,人具有一种天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有益于同环境的互动。但由于社会成员和历史的原因,人的直觉及其天生的智慧有很大一部分丧失了。如若要找回失去的部分,那么人就可能获得成功。作为因各种原因没能上高中和普通高等院校的高职生,他们的情感心理失落会由此导致很多"心理暗礁",并阻碍他们在职业院校的学习和生活。现就当代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做个案剖析并探寻诊疗之方,使高职生健康愉快地适应学习生活,也让高职教育的特色性、人本性得到彰显。

一、入学期:心灵的修补与校正

高职生的生源有两大渠道:一是高考冲刺中因多种原因分数较低失利后降格以求,委曲求全选择了高职教育;另一种是从中专学校毕业后求职碰壁受挫,又重新“对口升学”而想“镀金”后再就业。他们怀着种种入学目的进入了高职院校的殿堂。心灵受挫后的畸形异化,直接影响今后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在长期与高职生朝夕相处的接触中,深感他们较其他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失落、疲惫感中的迷茫。调研结果显示,很多高职生在入学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走不出"高考"的阴影,悲观孤寂疲惫、精神萎缩、思维懒惰、情感冷漠,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状态,失眠、焦虑、情绪不稳等现象非常普遍,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过激行为,或人际关系之间出现不协调现象等。

鉴于此,高职教育在学生入学这一阶段,除了加强军训教育、校规校纪等硬性教育之外,更要加强高职新生心灵的校正与修补。

其次是徘徊观望中的留恋。高职新生处在由中学、中专走向高职教育的转型期,他们因环境的变化、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改变,造成了他们“新生综合征”。主要表现在:生活的放任无序性并导致心灵的孤僻焦虑;学习习惯的改变又导致心灵的不知所措;转型中形成的“断乳期”,让他们在情感心理上有对他们已经熟知的中学生活的留恋感、怀旧感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挑剔不满牢骚,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健康的心里状态慢慢产生扭曲的心理状态。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学习和生活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因此,在校高职生患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慢慢增加,也经常会把自己孤立起来,给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对于高职新生这种“准大学生”状态,我们不仅要从心理方面加以引导,使他们顺利地完成由一个中学生、中专生向高职生角色的转变。更要让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找回失去的潜能,认识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新的学习生活需要他们心理的相对调整与之适应,自觉地担负起“心灵境界”重建的重任。心理学上有一种“晕论效应”,也就是人们惯常说的“思维定势”,来引导学生从已经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将出来,学会用新的视角、新的参照系、新的多元化观点来评价一切,不褊狭保守,也不狂妄自大,努力建构包容力很大消化力极强的心灵境界空间。

二、求学期:心灵的强化与疏导

走过了入学期的迷茫困惑与疲惫,走过了高职教育前期的“心理断乳”,迈入了奋发有为鹰击长空的学习期。那么,求学期的高职生心理上呈现更加复杂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是学习生活的开放性导致精神心理的变异如叛逆性、浮躁性特征凸显。随着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拓宽,社会心理也会折射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随着当代中国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交织并存的新旧两种体制,秩序规范将会导致人格矛盾。这些人格矛盾如果不加以调适,将会导致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问题,高职学生的年龄段大都在18~20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人格心理会更加趋于活跃和多变。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于社会化过程中,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在高职生的心理形态表现上加强了冲突感,如自身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冲突、实际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自身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情感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内化于高职生个体的人格世界,就形成系列人格矛盾。

三、毕业期:心理的调适与转化

在毕业前期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复杂多变,他们在对前途未卜中惶恐不安,在对自己的评价偏失走向焦灼浮躁,在对求职市场的悲观失望中自我怜悯。加强对高职生毕业期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完成从一个学生人身份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已成为重中之重。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征状”。

首先是期望值下降的自卑心态。每个人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能泰然处之,把适当的压力看成是生活、工作、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有的人在压力面前表现得一蹶不振,精神崩溃,以至在心理上造成严重后果。高职毕业生参加招聘会数次受挫后,就会悲观失望,否定一切,自嗟自叹,什么社会不公,怀才不遇成了他们自暴自弃的口头禅。

其次是角色转换中的痛苦心态。学生角色变成社会人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在高职毕业生中非常明显,他们在面对新的人际环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同时,心理的不适应会表现在人格的失落,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脱节。面对这种心理状态,首先要更新社会化的目标,不仅要使高职毕业生掌握适应现代生活的知识技能,扮演好社会角色,同时还要让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等在其头脑中扎根。

再其次就是价值观念受挑战洗礼后的迷惑心态。高职毕业生在走向社会的前夕,他们固有的价值标准会与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发生碰撞,这不但会导致他们对信念理想的怀疑动摇,更会在庸俗化表象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随波逐流,辨风转向。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都有发挥作用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支撑起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价值评价的标准。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对代表社会各时代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更新的坚定认可,就会迷失方向,导致人格矛盾的冲突,因此,大力倡导主导性价值观,是消除人格矛盾与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是欲望膨胀后的冲动心态。高职学生从清贫的校园走向喧哗欲望浮动的社会,高职毕业生在激发的创业热情中往往夹杂着一夜暴富的心理,迅速完成所谓的“原始积累”的欲望滋生蔓延。在毕业前夕,要做好这种冲动心态的调适,靠诚实劳动创业,靠自身实力打拼创业,在功利性的欲望泡沫中保持着自己人生的定力。在职业教育心理的研究中,以上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相信,随着职教人才在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职业教育心理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和美好!

总之,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适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的放矢,标本兼治,从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格调等诸多方面,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力,都是我们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重中之重的课题和工作。

作者简介:万静茹(198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