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流金研究论文

2017-03-01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物流金融的产生,促进了企业经营中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融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物流金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物流金研究论文范文一: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物流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同时也给现代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从金融学的视角界定物流金融的概念,分析物流金融在供应链运作及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物流金融的五种模式。

关键词:物流金融;供应链;发展模式

Abstract: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finance need financial institution. It also gives opportunities to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finan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logistics finance concept under finance study angle of view, and analyzes its function which plays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poses five kind of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logistics finance.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e;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pattern

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超越了金融行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单纯金融服务的联系形式,大大提高了二者的整体效率,对金融业、物流业及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当前一些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但对物流金融运作发展模式的探讨尚有欠缺,学术界也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框架,致使物流金融在我国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未能大范围实践和推广。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物流金融的概念,探索切实可行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对物流金融概念的界定

物流金融是近几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关于物流金融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提法:一是认为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这类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二是认为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的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三是认为物流金融是指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是金融资本与物流商业资本的结合,是物流业金融的表现形式,是金融业的一个新的业务领域。依笔者看来,以上三种观点虽然在认识上存有分歧,但共同之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

因此,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金融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现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化发展的状态。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商品和货币,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实现同生共长的一种状态。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业和金融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是金融资本业务创新的结果,也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根据现代金融理论,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物流金融的概念。

首先,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转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据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物流总费用是3.8万亿,其中运输费用为2.10万亿,占物流总费用的54.7%;保管费用为1.23万亿,占物流总费用的32.1%;管理费用为0.50万亿,占物流总费用的13.2%。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2 169亿,其中交通运输9 775亿,仓储投资470亿,批发业固定资产投资1 827亿,配送、加工、包装业用固定资产投资58亿,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几乎都是靠商业银行提供。如果没有银行业的鼎力支持,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将难以想象。

其次,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务创新更需要参与物流供应链的实际运作。主要表现在信用贷款、仓单质押、权利质押、信托、贴现、融资租赁、保险、有价证券的交易和担保业务中。对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不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成为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粘合剂”,而且也为新兴的金融衍生品提供了销售平台,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重要形式。由于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其在融资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信用,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全面了解物流企业库存商品的规格、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库存的变动状况和充分的客户信息,由物流服务供应商作为担保方进行操作,利用保单、提单和仓单质押等业务可使物流企业从银行融资。

再次,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有赖于物流金融的发展。“零库存”是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关键。但在实际运行中,库存在所难免,且多为不合理库存,使得交易成本增加,运行效率降低。而存货占用资金又常常使企业陷入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过多的库存商品与过低的资金周转率,使企业大量占用银行资金,也使银行面对大量不良资产而束手无策。物流金融的提出和物流金融业务的应运而生,解决了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因资金不足而产生的困难,拓宽了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发展的空间,提升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不仅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而且也使金融业开辟一个新领域。

2物流金融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转效率

按照美国物流协会发布的最新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既涉及渠道伙伴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调合作,又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可以看出,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实物流与资金流活动,也包括了整个生产运作,可见,供应链是物流管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扩展。所以,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许多物流企业乃至整个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金融的结合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效率,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进而推动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2.1物流金融是实现供应链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物流业水平低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没有推进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大量的资金搁置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既影响了供应链的顺利运转,又导致了物流运作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更使得物流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无法对信息系统、操作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

而物流金融的发展,为物流业和金融业同时提供了商机,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现代物流业是一个以供应链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大系统,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而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多行业相互交叉发展和运作的领域,这既为物流业和金融业走向差异化和个性化经营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运作平台。其次,物流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完善现代结算支付工具,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

由于物流与金融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也就出现了对许多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如汇兑、银行托收、汇票承兑、贴现、网上支付、信用证等结算工具,这必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结算、资金查询、票据承兑等中间业务,同时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创造存款货币优势,为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理财服务,从而获得相关收益。再次,在发展物流金融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开发了新客户,尤其是培育了优质客户。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流动的枢纽,在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拓展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上下游优质企业,使得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从而得到较好的投资收益。 物流金融的出现不仅提高了金融业和物流业各自的效率,而且为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条件。

就供应链而言,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库存,虽然合理的库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供应链上的企业纷纷视库存为一大负担。因为大量的库存意味着有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其他交易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想尽办法以降低库存。而他们所采用方法的最终结果都只会让其上游或下游企业承担负担,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库存并未减少而只是转移。而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物流企业就能充分利用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手段盘活这部分资金。

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而言,既壮大了自身的实力,又提高了企业一体化服务的水平和竞争能力;对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而言,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降低了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资金占用率,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同时也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销售利润;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甚至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对整个供应链而言,整合了资源,提升了供应链的竞争力。

2.2物流金融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作为供应链上的两个等量反向流,实物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协调运作不仅可以促进供应链的良性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交易规则的多样化,加上中小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实物流与资金流的运作常常出现不和谐。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以及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出现的想借借不着和想贷不敢贷的尴尬局面,都体现了实物流与资金流不相匹配的矛盾。

而物流企业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对客户的信息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作为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粘结剂”,在金融业务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因此,通过发展物流金融,以资金流盘活物流,以物流拉动资金流,使两者相互促进、实现一体化发展,是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特殊地位,能清楚地了解到商业银行不易掌握的有关信息,如企业库存产品的动态信息等。

这为物流企业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或由商业银行统一授信于物流企业的融资服务提供了可能性。这样不仅使中小企业盘活了流动资金,商业银行降低了业务风险,而且物流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和商业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度。

2.3物流金融的开展能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控制放贷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经济活动中,不管融资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如何变化,商品的流通渠道是不变的。因此,掌控企业实时物流活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就成为协助银行控制风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合作者。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通过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为商业银行了解质押物的一系列信息,并接受其指令控制质押物的进出库,可以有效控制由于信息不对称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放贷风险。

另外,物流企业也可以先替购货商向供货商预付一部分货款,待购货商提货时交付全部货款,再由物流企业将另一部分货款交给供货商。这样不仅使供购双方放心,而且物流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流动的时间差,从事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者,在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将服务延伸拓展到供应链上其他优质企业,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就完善信用机制来讲,如果信用机制不完善,整个供应链就会中断,管理效率就会降低。一般而言,经济社会中的信用机制是由信用监管体系、企业自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而物流金融业务就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实力和信用,控制了供应链运作的风险,促进了中小企业的诚信和自律,由此保障了金融机构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因为金融业、物流业、中小企业的这种业务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信用和自律为基础的,物流业承担信用监管的职责,中小企业承担信用还贷的职责,金融机构承担信用放贷的职责,因此,物流金融的发展必将有效促进信用机制的完善。

3发展物流金融的几种模式

3.1以债权债务关系为纽带模式。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现状,不仅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距甚远,而且与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虽然,20世纪90年代工商企业向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股出现了高潮,进而有大型工商企业集团,通过建立全资附属的商业银行,将资本运作延伸到银行领域,如中信实业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的建立。同时,1996年就开始在部分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的主办银行制度,即一家企业以一家银行作为自己的贷款银行并接受该银行的金融服务,以及财务监管的一种银企结合制度。发展至今,商业银行在这种结合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股权联系松散,规模小,实力不强。比如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仅是单一类型的结合,即仅是工商企业对银行的单向资本渗透。

主办银行制度仅强调主办银行对企业的服务,没有体现银行对企业的监控,而且只限于合作协议,没有长期稳定的产权纽带。因此,应完善主办银行制度,采取债权债务关系为纽带的模式。这一模式下的金融业和物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短期、小额和松散的借贷关系,而是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集团之间长期、大额、稳定的借贷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控制。如在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中,主银行是客户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在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会以紧急融资给予支持;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则有审核监督的权力。

3.2以股权关系为纽带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表现:当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或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单方面持有对方的股权时,就是单向持股模式;当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互相持有对方的股权时,就是双向持股模式。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生产企业间从外在的债权关系发展到内在的股权融合,加大了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利益的关联度,提升了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增强了各方的实力,实现了互利共赢。许多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多是借助这样的融合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的。

3.3债权转股权模式。即对那些经营管理和市场前景良好,但由于注资不足而陷入困境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可将超过一定年限的部分贷款转为对该类企业的股权投资。通过这种模式取得银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具体的做法就是商业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相关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商业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相关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对供应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的开展金融服务。这也是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高负债、保全银行资产、强化银行对相关企业监督和管理的一种途径。

3.4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即利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专业服务,将商业银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实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封闭运作,为企业提供全程金融服务。它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在无分支机构的地区开展动产质押业务,保证了生产企业及经销商资金有效运转,保证物流企业及时提供配送服务,优化供应链。在此可借鉴美国持股公司的做法,由商业银行向物流企业集团的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股、控股或直接建立自己的控股公司实现间接的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结合。

3.5人事渗透模式。即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双向人事渗透,互派人员。由于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资金流量大,信贷资金占用多,经济效益比较稳定,合作风险小,应允许金融机构与大型优质物流企业集团之间的双向股权融合,并互派股权代表,建立以股权为纽带,集商品流、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银企集团。

参考文献:

[1] 郑玥祥. 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 经济与管理,2006(9):31-33.

[2] 储雪俭龙. 初探物流金融的经济学原理[J]. 物流技术,2006(5):102-104.

[3] 邹小芃,唐元琦. 亟待关注的领域:物流金融学[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163-165.

[4] 曹静. 论我国专业物流金融公司的建立:UPS的启示[J]. 上海金融,2005(6):13-14.

[5]闻则. 物流金融服务研究综述[J]. 上海物流,2005(2):18-20.

[6] 袁胜卫,刘萍.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金融策略[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7):30-32

有关物流金研究论文范文二: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物流金融产生背景、内涵及现状的分析,发现物流产业的繁荣也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分析了物流金融的运营模式,发现了实施物流金融的风险,并提出了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研究

Abstract: In the analysics of the background, content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logistics finance.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prosperity of logistics industry has also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rket, and that will promote logistics finance develop more rapi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model of logistics finance, finds out the adventures of carrying out logistics finance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finance.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esearch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物流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增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我国物流业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物流产业的繁荣也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加快了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高密度的市场竞争,靠基础性业务操作产生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市场竞争格局已由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向整个供应链的竞争。现代物流的主要利润源已经转向各种增值服务。国际物流业10大巨头的盈利模式中物流金融服务产生的利润成为最主要的利润来源。2008年2月,招商银行河南分行就与中国外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中储股份郑州物资流通中心、青岛中远物流一起,向河南省100多家企业代表首次推出了商品融资业务。2008年4月,招商银行选择在上海推出“点金物流金融”这一中小企业融资产品领域的创新产品,并与中国储运总公司、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海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物流金融平台。因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是招商银行今年战略转型的重点之一,这意味着物流金融的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1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有的也称金融物流)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1.1发达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

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1.2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服务

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始的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非洲贸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作为审查公司进入当地。这些公司以银行、借款人和质押经理为主体,设立三方质押管理协议(CMA),审查公司往往作为仓储运营商兼任质押经理的职位。通过该协议,存货人,即借款人在银行方面获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资机会。此类仓单直接开具给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非借款人,并且这种仓单不能流通转移。

1.3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

国外金融服务的推动者更多是金融机构,而国内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在物流金融服务中,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金融机构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物流金融部分业务。物流金融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在第四方物流出现后,物流金融才真正地进入“金融家族”的概念,在这里物流将被看成一种特殊的“货币”,伴随着物流的流转一起发生在金融交易活动之中。“物流金融”利用它特殊的身份将物流活动同时演化成一种金融交易的衍生活动,而“物流金融”这时变成一种特有的金融业务工具,一种特有的复合概念,一种特有的金融与物流的交叉学科。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物流金融正成为国内银行一项重要的金融业务,并逐步显现其作用。

2物流金融运营模式

物流金融运营要求金融业针对现代物流运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资金融通服务。物流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模式:

2.1贷款业务

2.1.1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物流规划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或关键技术合作等与物流经营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性融资或大型设备租赁和技术参股;或采用票据性融资业务,使物流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另外,商业贷款以外的其它金融授信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证、保函等也是适合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金融业务;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可以是已经上市的、面向公众筹资的投资基金,也可以是未上市的投资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补贴和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组成;也可以争取境外资金和政府财政的战略投资。物流金融提供商也可以采用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联盟、出口采购替代、离岸金融对接包办等资本运作方式。

2.1.2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物流金融提供商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固定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的金融综合业务。银行以市场畅销且价格波动小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多项银行综合服务。一般最多见的为融通仓业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两种模式。融通仓业务主要提供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变现综合性物流服务。

2.1.2.1仓单质押业务。由借款企业、金融机构和物流公司达成三方协议,借款企业把质物寄存在物流公司的仓库中,然后凭借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银行根据质物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其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质押的货品并不一定要由借款企业提供,可以是供应商或物流公司。也可以组织企业联保,由若干借款企业联合向物流公司担保,再由物流公司向金融机构担保,实现融资。甚至可以将物流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借款企业的质押物结合起来直接向金融机构贷款(先有货再有票)。

2.1.2.2保兑仓业务。由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银行共同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订立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由物流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物流商提供了反担保。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现有票后有货)。

2.2资金结算业务

2.2.1国内物流业务结算模式。资金结算是物流业最普遍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现行的结算方式主要运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等八种代表性的结算工具。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作为付款人,付款保证性强,具有融资功能;但同时票据的流转环节多,查询难度大;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付款人或收款人签发,付款的保证程度视企业的信誉高低而定;本票是由出票银行签发,支票则由出票单位签发,都适合在同城使用;信用卡属于电子支付工具,方便、灵活、快捷,但是该结算方式受银行网络的限制;汇兑是异地结算的主要方式,适用于付款人主动付款;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开户银行收款的结算,同城、异地结算都可以使用,属于商业信用,保付性较差;托收承付要求购销双方必须签订购销合同约定,现实中经常发生付款争议;国内信用证通过银行传递,手续严密,具有融资功能,但是手续繁琐手续费用也比较高。物流企业选择这些方式的时候要兼顾安全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物流企业在异地结算方式的选择上,如果是一次性交易,宜采用先收款后发货或一手钱一手货的方式,如现金、信汇、电汇、自带汇票等方式;经常往来的客户可先发货后收款,采用汇款、异地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等方式。

2.2.2国际物流结算。物流金融业务延续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的传统做法,并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使之更加便捷、规范,成为实现物流全球化的有力支撑。金融业为物流企业提供L/C(信用证结算)、T/T(现汇结汇)、D/P(付款交单)、D/A(承兑交单)以及多币种结汇、打包贷款等全功能贸易融资服务和非贸易国际结算服务。同时开办银行保理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

2.3保理业务

在物流金融服务成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物流业为保证资金及时安全回收、减少资金占用,需要银行提供与其贸易结构相适应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及其它保证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这些带有国际金融性质的物流金融服务产品。

2.4物流保险

供应链运行的各环节,无处不存在风险。物流保险作为物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物流供应链条各个环节。合理的规避物流风险的方案是保证物流供应链安全的必要环节。也是物流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物流风险管理滞后,尚缺乏针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解决风险的保险险种。国际国内都还没有关于物流服务的专门法律。因此,我们应加快物流相关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条例,简化物流业的复杂环境,为物流业的稳健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实施物流金融面临的风险

发展物流金融业务虽然能给物流提供商、供应链节点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共赢”效果,但提供商却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物流金融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物流金融服务机构主要的风险可以归纳如下:

(1)内部管理风险:这也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包括组织机构陈旧松散,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等等。因此,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往往较大。

(2)运营风险:物流企业都会面临运营方面的风险。但从事金融业务的物流公司,由于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也就增加了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企之间的往来以及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运营风险无处不在。中国的物流运输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因此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3)技术风险:物流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比如价值评估系统不完善或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不完整、业务不畅等。 (4)市场风险:主要针对库存质物的保值能力。包括质物市场价格的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5)安全风险:质物在库期间金融物流提供商必须对其发生的各种损失负责,因此仓库的安全,员工的诚信,以及提单的可信度都要加以考虑。还包括对质物保存的设施能否有效防止损坏、变质等问题。

(6)环境风险:指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包括相关政策的适用性,新政策的出台,国内外经济的稳定性等。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对金融物流造成的风险不大。但国际环境的变化,会通过贸易、汇率等方面产生作用。

(7)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物的所有权问题。因为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一方面,中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又没有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因此业务合同出现法律问题的机率也不低。

(8)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同时信用风险还与上述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联系密切。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该结合上述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4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策略

建立和谐的物流金融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除了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外,还需要物流和金融从业者的开拓创新,将金融服务的内容注入物流工作,在物流工作领域创新金融工具。

4.1物流金融是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

物流金融在微观经济结构中的功能突出的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特别是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

4.2物流金融是银行和物流企业的合作

物流企业应与金融部门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以赢得金融机构的最大支持。首先可以对物流业开展统一授信。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

4.3加强物流保险,使物流企业轻装上阵

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已远远超越了传统运输仓储的范畴,向集运、存货管理、分拨服务、加贴商标、订单实现、属地交货、分类包装等多领域发展。各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任何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重大损失,因此迫切要求配套的保险服务予以支持,分担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4.4通过资本市场,壮大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急需物流网络的再扩张,而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也渐渐力不从心。此时,谋求上市可谓一条出路。如果上市成功,企业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要求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这对于谋求上市的物流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同时,通过上市募集到的大量资金,对于企业扩张网路、增强实力、增强对外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推动。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于2004年9月联合制定《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对资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支持鼓励上市。在国家政策鼓励的大环境中,大中型物流企业应加强自身资本运营能力,通过创业板上市、买壳上市等多种方式实现境外上市。

4.5物流金融是推进现代物流整合、支持、提高整个供应链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

通过与银行合作,监管客户在银行质押贷款的商品,增加配套功能,增加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综合价值和竞争力。第一,发挥物流融资功能。第二,可以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资金占用率,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实现资金优化配置,提高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第三,为物流企业提供资金结算服务。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实现服务增值。目前最普遍的是开办了仓单质押、保兑仓、担保、垫资业务。

4.6物流金融为金融业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拓宽服务领域的重要渠道

第一,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可为金融机构的质押贷款业务提供库存商品充分的信息和可靠的物资监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促使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使银行有可能对中小企业发放频度高、数额小的贷款,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提升质押物评估服务。第二,物流金融为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了销售的平台。比如仓单质押、融通仓、保兑仓等业务。第三,物流金融的发展为银行完善现代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如物流业一般采用信用证、网上支付、银行托收、汇票承兑等结算工具、势必增加银行资金结算、资金查询、票据承兑等中间业务的服务机会。第四,在发展物流金融的同时,也为银行扩大和稳固客户群,尤其是培育了金融业优质的客户。第五,物流金融可提供银行理财服务。物流网络在业务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产生派生存款,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优势,为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理财服务。这一切都将成为金融业务创新不可忽视的盈利源。

现代物流需要金融的支持和保障,金融业又依赖于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而创新。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形式,物流与金融互相需求,互相促进,形成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生态圈。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形成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领域。物流金融和谐发展是双方互利的选择。

物流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相结合的产物,属于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它为金融业提供了新的销售平台,增强了金融机构的主动性。物流业的壮大发展,给金融业创造了新的业务拓展空间,物流企业也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理财对象。对于银行业而言,物流金融既满足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同时物流公司也借此业务扩大了业务范围和业务量。

参考文献:

[1] 戴国强. 商业银行经营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物资管理委员会. 现代物流管理全书[M].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3] 唐少麟,乔婷婷. 发展物流金融 强化供应链整合[EB/OL]. (2006-02-08)[2008-07-30]. //www.ilib.cn/A-wljs200602032.html.

[4] 鞠颂东,黄芳. 现代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EB/OL].(2007-07-25)[2008-07-30]. //www.chinawuliu.com.cn/oth/content/200704/200722812.html.

[5] 田征. 物流银行——物流业经营运作新模式[C]//辽宁港航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233

有关物流金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免费

2.有关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3.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4.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5.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