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中国学术论文_关于爱国的学术论文
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我爱你中国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我爱你中国学术论文篇一
爱国主义的乐章
【摘要】“五四”时期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和革新家刘天华先生,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音乐观及他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位爱国主义人士。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中国音乐在世界乐坛取得了声誉。
【关键词】爱国主义 核心 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24-02
“五四”时期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和革新家刘天华先生,在短暂的一生中,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为了让国乐与外国音乐并驾齐驱,极尽全力,努力奋斗,直至终身。刘天华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自由与民主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处处洋溢着爱国主义色彩,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刘天华所处年代,政府非但不提倡音乐而且还横加摧残。在社会上,国乐不受重视,有人甚至认为“国乐简直毫无价值可言,说不上是一种艺术”。国乐陷于苟延残喘的境地。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刘天华团结有志之士,共同努力,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出版了《音乐杂志》,提出“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的精神,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又有新的外来因素的乐曲,一举使被人不屑一顾的二胡,登上“大雅之堂”,闯进高等学府,大有与外国音乐并驾齐驱之势。
刘天华一方面深入学习民族音乐,二胡已卓然成家,同时努力学习多种西洋乐器和理论作曲。能“中”能“西”的刘天华,竟然在国乐发展处于逆境之时,毅然选择以发展民族音乐为己任,为了使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得以继承和发展,他不断地搜集和整理材料,不断的发展提高国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呢?我们从刘天华在“国乐改进社”发刊词中可见一斑。他写道:“果尔,则吾人一方面为黄帝之子孙,不能继承发扬家乐,固无以对数千年之先哲,一方面为人类一份子,仅能食西人造成之果,而不能贡献我先哲造成之果与人类,亦何面目与他国之人握手为俦哉!”刘天华这一思想是极其可贵的,那朴素的为人民大众的观点,及对国乐所持的继承和发展的态度,令人感动。他曾自述:“改进国乐,这件事,在我脑中蕴含了恐怕已经不止十年,既是中国人,又是研究音乐为取业的人,若然对于垂危的国乐不能有所补救,当然是惭愧的事。”他的这一思想充分反应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从爱国主义出发,他才谱写出一首首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的曲子,从而号召着人们向光明迈进。不难看出,爱国主义思想是其创作的核心和基础。
刘天华的一生,先后受到“五四”前后的新学思潮和新文化运动“平民文学”思潮的影响。刘天华立足于本民族,大胆吸收外来有益的东西。创立于专业化的二胡艺术,在他的音乐中,可以明显的感到一种中西的融合。尽管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在某些作品中,其创作技法的运用还略显稚浅,但从整体看,在曲式结构、旋法、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处理以及情态和美感功能上确已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刘天华的创作,对当时的整个民族音乐创作带来了推动作用。在当时的中国乐坛犹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民族新音乐。
刘天华的作品旋律生动新颖,手法朴实简练,个性鲜明感人,体现了“五四”时期新音乐文化的科学精神,这个科学的精神正是刘天华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高度凝聚与展现。
在曲式结构上,刘天华的作品一方面大胆地引进了西方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原则,为民族器乐的创作引进新的对比因素,但在更多的作品中,则继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固有精粹。
在旋律创作上,刘天华的作品一方面应用了西洋管乐器最常见的大三和旋分解进行的旋律,造成积极向上、雄健奋进的情绪。同时,在民族器乐曲中尝试应用三拍子的旋律进行,拓展民族器乐旋律进行,拓展民族器乐旋律的表现幅度。但在更多的作品中,大量的保持与应用了富有民族特色、适合民族乐器的演奏性能的旋律。如《病中吟》主旋律与展开部分中“顶真格”手法的运用;在《苦闷之讴》、《月夜》、《闲居吟》、《光明行》等乐曲中,传统调式,调性转换手法――“变宫为角”“移调指法(弦法)变奏”等手法的应用;以及在《良宵》《烛影摇红》旋律自由延伸发展的手法应用等等。
在演奏技巧上刘天华的作品一方面大大的拓宽了二胡原有技巧和把位,首次在二胡上吸收了轮指、顿弓、颤弓、泛音等技巧,发展了二胡多把位演奏,使面目焕然一新。完全与传统的二胡演奏技巧融为一体。
刘天华的作品中有很强的民主精神,一方面表现在主张艺术“要顾及一般民众”,在《音乐杂志》创刊上,他大声疾呼:“我希望提倡音乐的先生们,不要尽唱高调,要顾及一般民众。否则以音乐为贵族们的玩具,岂是艺术家的初愿”。另一方面,刘天华的民主精神表现在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刘天华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一些艺术思想”,并提出了中国要有“唤醒一民族灵魂的音乐”。
纵观刘天华的创作,无论是《病中吟》的苦闷呻吟与愤懑挣扎;或是《空山鸟语》的引吭高歌与美好追求,还是《光明行》的大声疾呼与雄劲步伐;《独弦操》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求索;《引进操》的宏大志向与进取精神。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爱国主义、科学、民主的进步艺术思想,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上的艺术天才,更为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历史地、不可辩驳的证实了刘天华在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正直不阿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和高尚情操。他的器乐作品当之无愧的应历史之先进潮流,和时代之进取步伐,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虽历经数十年,仍经久不衰,其深刻的艺术魅力仍在影响着当代民族乐坛。
综上所述,刘天华作为一名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作为民族音乐的拓荒人,曾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是由于他,民族乐器中尚未像古琴、琵琶那样得到重视的二胡,才开始有了正规系统的现代传承,以致影响到了其他民族乐器。他为中国音乐在世界乐坛取得了声誉。刘天华先生在当年的呐喊与开拓,与今天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不无关系。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工程的接班人,在面向21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又应该思考和做些什么呢?
参考文献:
[1]《刘天华作品全集》
[2]《人民音乐》
[3]《民族乐器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