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论文征文比赛
图书馆内部要想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全面的实现对于图书馆工作员工的引导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论文征文比赛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论文征文比赛篇1
谈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引言
全面的在图书馆内部构建完善的文化环境,是提升现代图书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图书馆内部进行文化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提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
1、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含义及组成要素分析
1.1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含义
图书馆文化与其自身内部特有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但也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社会文化的分解。图书馆文化是要以人文本,即与图书馆员工为中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推动下,很有利于员工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形成员工靠自觉行为形成的特殊文化现象,对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工作有较大的实践价值以及对组织塑造良好形象有较大意义。
1.2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组成要求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组成要素分为以下7个方面。
第一: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是一种无形力量激发着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真实反应员工的意愿,同时处于核心地位的图书馆文化之一,其体现的特征最集中最鲜明,做好基础才能做好核心工作。
第二:图书馆价值,也被称为图书馆哲学,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将要达到的目标,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图书馆的在实施具体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第三:图书馆的环境,一般会把图书馆的环境分为两大部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大文化背景以及政府下发的一些相关政策,内部环境是指图书馆的组织架构,员工的综合素质,图书馆设备和设施,技术构成等等,环境之所以重要,体现在可以成为图书馆文化的“生长”土壤。
第四:图书馆职业道德,职责道德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素养上,包括员工之间关系处理,员工和员工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第五:图书馆文化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也显得十分重要,图书光文化网络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非正式渠道,如email,宣传栏,海报,网站,馆长信箱等等,这使得信息快速优先被分享,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第六:图书馆活动,图书馆活动对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强化图书馆精神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关系。它包括一些日常娱乐活动,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富有图书馆特色的行为准则等等。
第七:图书馆内部人际关系,这里主要是指管理关系,分为上下级和平级两大类,这两大类反应了图书馆里起支持作用的价值文化体系的特点。
2、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2.1构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管理理念
在进行以人文本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首先增强对于图书馆员工的关爱,图书馆内部的领导应当认真的听取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相关的建议,全面的给与员工充分的尊重。同时,更好的使图书馆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根本性组成内容。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图书馆应认真研究员工的不同心理层次, 努力满足员工不同方面、不同层级的客观需求, 以赢得员工的亲切感和忠诚度。此外,在员工进行工作的当中,全面的让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是整个以人文本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员工在工作的当中认可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使其为构建完善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而努力。
2.2逐步的改善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态度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质量。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其进行相关工作的方式。在进行图书馆文化构建的过程当中,图书馆内部的员工时整个文化构建工作的执行者,全面的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对于改善员工存在的消极思想,保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有着关键的作用。
2.3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
图书馆内部要想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全面的实现对于图书馆工作员工的引导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具体的工作当中,应增强图书馆内部的沟通工作,全面的实现对于图书馆内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全面的增强整个图书馆内部的凝聚力,给图书馆员工以正确的工作方式以全面的示范,对于其日常工作当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逐步的增强图书馆内部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及相互信任的氛围。
3、结束语
在图书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全面的以整个图书馆的员工为建设的中心,不断的提升其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使其最终成为满足现代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秀的信息工程师,全面的在图书馆内部构建出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想式图书馆实现为人民大众更好的服务,全面的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而图书馆的员工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构建者及实行者,全面的实现对于其工作态度及工作行为引导是提升其文化构建能力的根本性问题。
图书馆论文征文比赛篇2
图书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简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原理,重点描述RFID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包括自助借还设备、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智能分拣系统、智能书架管理等方面。借助于RFID可以实现流程优化,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加速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RFID;图书馆;应用
一、1RFID技术原理
(一)定义。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通信链路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传输,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来进行通信,从而实现目标鉴别与跟踪。并且RFID的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RFID系统包括RFID标签和RFID阅读器两个部分。
(二)工作原理。
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将RFID标签粘贴、在被识别对象上。图书馆以普通书籍(包括图书、期刊、过刊过报)和光盘为RFID芯片加工主要介质,首先对这些介质通过馆员工作站等RFID阅读器进行芯片写入数据过程,抽取本馆业务系统对应数据,再通过RFID管理程序与业务系统联合,读者在自助借还时通过内嵌RFID阅读器感知芯片内容,实时反馈回业务系统,从而完成交互工作。
二、应用实例
(一)自助借还设备。
读者通过此类自助借还设备完成借阅功能,可采用借阅证,二代身份证或手工输入证号+密码方式登录,直接将书籍放置在借阅区,根据提示即可完成。利用RFID技术摆脱了以往磁条借阅需将书脊紧贴机器的限制,使用简单快速。同样可以实现续借功能和借阅查询功能。
(二)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
读者通过此类设备24小时实现自助还书,无需持卡进入馆区。设备读取RFID信息实时操作,根据还回图书对芯片信息进行采集,系统比对后通过传送带进入分拣系统,分拣系统根据规则进行二次分类。设备解决了图书馆闭馆时读者无法还书的问题,任一时段均可还书,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真正达到了7*24小时不间断停歇。
(三)RFID芯片定位、顺架及盘点管理。
通过RFID对书籍的芯片读写,对传统书架进行层架标的读写,馆员可通过RFID的点选器实现图书的定位,每日顺架功能和日常的盘点清理。读者可在OPAC(公共图书检索平台)上或者查询图书的具体架位,直接到相应架位取书。此项功能摆脱了以往需根据图书分类法人工查架的繁琐,方便了馆员和读者。
(四)RFID图书智能分拣系统。
通过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在后台根据分拣规则,对还回图书通过RFID的感应节点,区分出外馆图书、预约图书和本馆图书,再对本馆图书通过分类规则,细化到相应类别。分拣规则可根据业务需要扩充流水线。对于图书需分细类,可极大的减轻馆员日常分类的繁琐工作,在机器分拣后即可上架。预约图书和外馆图书也可直接放置到相应架位,从而解决了人工分拣图书的问题。
(五)24小时街区图书馆
24小时街区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现已进入各社区、街道,读者可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图书的借书、还书功能,还可以提出预约请求,RFID机械设备对图书进行抽取归架,利用冗余算法和感应器的智能定位,快速取书。街区图书馆现已大量投入使用。
三、发展方向
(一)RFID芯片图书的发布。
日前全球第一本“有芯”图书的发布实现了图书唯一代码在出版销售各个环节的适用与数据交换,不仅强化了图书的防盗版能力,更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这一趋势加强了图书馆的采编和馆藏管理,可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在出版阶段即可实时获取新书资源,针对本馆资源进行丰富完善。未来更多带有芯片的图书出版,使图书馆可避免了加工环节,专注于对数据的实力应用。
(二)RFID智能书架。
作为RFID技术的进一步拓展,智能书架是架上图书定位管理系统,支持ISO15693协议标签识别,支持单节书架最大宽度100cm,并支持多节书架并列应用,通过书架分层标签扫描,可完成馆藏图书清点、图书查询定位、错架统计等功能。利用智能书架管理可摆脱了馆员手工定位、顺架等工作。
(三)RFID馆际物流定位系统(RFID-GIS)。
区域图书馆集群系统的出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馆际流通模式的开展,RFID技术在馆际物流方面也初步应用。通过对芯片的采集,各图书馆可查阅全系统内图书的状况,实时获取状态和所在地点、实际架位,还可调阅在途中的物流运转情况,可深入动态分析馆际馆藏变化趋势和读者变化趋势,实现了物流网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联合。
(四)RFID技术与移动互联设备的结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3G的建立,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手机、笔记本等便携设备获取图书馆的讲座、沙龙和数字资源等信息。RFID技术可通过在图书馆及其附近区域部置传感器,把通信模块跟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做一个标准化处理,未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都可以通过标准化模块上传到信息搜集平台。目标人群一旦进入区域,即可在各种移动终端上实时接收到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动态。
四、结语
物流网的各种技术层出不穷,RFID在图书馆实现相对快捷,操作性强,因而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深受图书馆员和读者欢迎。RFID技术不只是简单的条码代用品。它的系统化运用可能对图书馆的整个工作流程产生革命性影响,进而引发新的业务流程重组,使图书馆得到发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各馆对RFID的技术不断改进。在具体使用过程中,RFID技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作为数字化进程的一大发展,图书馆对RFID设备、芯片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寄望新技术能达到完善、丰富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璟,张楠.RFID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8).
[2]邓攀.试论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利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43-44.
[3]蔡孟欣.图书馆RFID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