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文试题

2016-11-10

做好练习,会让你受益匪浅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古文试题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语文古文试题(一)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所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测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听,然奇其材,迁为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入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死。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如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中,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

赞②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汉书·袁盎晁错传》)

注:①峭直刻深:严峻,刚直,苛刻。②赞:用于纪、传的结尾,略等于一个总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治:这里是“研究”的意思。

B.由此与错有卻 卻:通“隙”,嫌隙,隔阂。

C.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道:从,由。

D.公言善,吾亦恨之恨:痛恨,怀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天下无治尚书者 B.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如因善遇以

C.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D.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王好战,请以战喻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峭直刻深”的一组是( )

①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②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③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晁错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时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担任太常掌故后,又被汉文帝派遣前往“治尚书”的“故秦博士“济南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B.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未被汉文帝采用;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由于“宠幸倾九卿”,晁错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

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的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连他的父亲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不为所动,结果“衣朝衣:被斩于东市。

D.晁错死后作者引用仆射邓公的话是为了说明晁错“削地以尊京师”是“万世之利”,而吴王“以诛错为名”,只是谋反的借口。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班固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是“为国远虑”,而把个人生死置于度外。

B.晁错的父亲看出晁错身处险境,虽服毒而死曝于荒野,也无益于挽救败局。而赵母因有言在前,赵氏宗族得以保全。

C.晁错忠心汉室,却在吴楚叛乱时,被汉景帝下令处死,以致“天下之士噤口”,令世人不禁为晁错这样的愚忠而悲叹。

D.从这段总评看,班固表达了自己对晁错忠心为国的肯定和对晁错的悲剧结局的同情。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译文: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译文:

高考语文古文试题答案:

11.D(恨:遗憾,懊悔。)

12.C(连词,表转折/表并列;A代词,……的人;B介词,趁着;D介词,拿,用)

13.D

14.A(应为“太常”派遣)

15.C(“世人悲叹”的是晁错忠心汉室却惨遭屠戳,而非叹“天下之士噤口”的后果,更非叹他是“愚忠”。)

16.(1)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译对“数”、“辄 ”各给1分,大意1分,共3分)

(2)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译对“及”、“衣”给1分,大意1分,共2分)

高考语文古文试题(二)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B. 思以爵禄相荣 以乱易整,不武

C. 公其深计之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D. 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高考语文古文试题答案:

1.A[厉,磨砺,激励]

2.D[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A,而,表判断;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3.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4.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