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向海导游词范文3篇

2016-11-09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科尔沁草原中部。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吉林向海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吉林向海导游词范文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和你在向海相遇,相知,相识,我感到很高兴!今天这向海之旅就有我为大家做向导。那么我就长话短说,下面为大家介绍向海......

向海地处松辽平原边缘,科尔沁草原东部,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关注的“自然保留地”。

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地貌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主,区内多固定沙丘,沼泽湿地和湖泊分布其间:沙丘上千奇百怪的蒙古黄榆,是世界罕见的生态景观;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蒲草苇荡,是向海的独特景观;三万多公顷湿地草原,是向海核心中的核心,被世界环保组织定为A级湿地,是中国六大湿地之首。

向海水草丰美,是鸟类的乐园。据专家近几年观察,已发现293种。其中,猛禽有金雕、白尾海雕、秃鹫、隼、鹗等20余种。还有天鹅、大鸨、灰雁、白额雁和世界濒危物种一类保护鸟类白鹳等。向海的鹤最为有名。全世界有鹤类14种,向海占有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鹤、灰鹤、白头鹤、衰羽鹤、白枕鹤。由于向海鹤的种类多,种群大,有“鹤乡”之美誉。

此外,向海还有狍子、黄羊、蒙古兔、狼等37种兽类;青鱼、草鱼、鲤鱼、鳌花等19种鱼类和林蛙、白条饰蛇等14种两栖爬行动物。

那么向海的历史沿革是, 向海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以吉政函第27号文批准建立的,为白城专署直属林业事业单位,后委托通榆县人民政府代管。1986年7月,国务院第75号文批准向海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为省林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双重领导。1983年至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和吉林省林业厅投资在保护区进行了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160万元。在林业主管部门和省、市、县各级领导及国内外自然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成绩。1992年加入"世界湿地公约组织",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第五届意大利桑迪欧国际生物保护节上,反映向海保护区的专题片《家在向海》夺得了评委会主席特别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代表资格奖,吉林电视台导演程捷被评为特别女性奖。1992年,李鹏总理带着唯一的一部专题片《家在向海》参加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保大会,把向海介绍给了世界。

1993年5月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使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有了法律依据。1993年4月吉林森警总队派出一支森警大队进驻向海保护区,配备了森林防火车等设施,切实加强了向海保护区的防火、禁猎等保护工作。1996年在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林业部批准计划投资939万元进行一期续建工程建设。1995年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向海保护局晋升为县(处)级事业单位。

1999年10月,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编制完成《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5年)》,确定了向海保护区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湿地生物物种的遗传基因库。并使向海保护区朝着健康有序、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1999年内,国家给向海保护区专项投资1065万元用于分洪入向,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保护体系。1999年11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将向海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调整为省林业部门和通榆县双重管理,以省林业部门为主,整体上划归省林业厅管理,作为省林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调整,理顺了国家对向海保护区的建设投资渠道,加大了对向海保护区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2000年7月5日,吉林省省长洪虎到向海保护区现场办公,视察了生态工程、博物馆、并对涉及向海保护区生存和发展的移民、旅游发展等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界同仁的关心下,保护区的全部职工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来迎接大好发展机遇和未来严竣的挑战。

下面给大家3个小时的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留念拍照。3个小时后请大家回大我们的旅游车上。

好了,游客朋友么!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饿!希望我今天的服务你能满意,若有不周之处好请指出,小磊以后回更好的为你服务!分别之时没有什么送给大家的礼物,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

再见!

篇二:吉林向海导游词范文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松辽平原边缘、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通榆县西部额穆泰河与露林河下游,总面积为10.5万公顷,其中水面积1.2万公顷,沼泽面积2.3万公顷,是以观赏具有中国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水塘、沼泽、湖泊、鸟兽、黄榆、苇荡、浅滩、杏树林和捕鱼等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区。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鸟类、禽类栖息、繁殖的乐园。并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各类珍禽253种,其中仅鹤类就有丹顶鹤、灰枕鹤、白枕鹤等6种,野鸭、鸿雁等鸭类26种,并成为世界上一类保护珍禽、吉林省省鸟丹顶鹤的故乡。向海游览区为蒙汉杂居区,至今仍遗留下许多蒙古族民俗风情,如“手扒肉”、“河水炖鲜鱼”及“马头琴歌舞”等,别具特色。1992年开始向海景点建设不断完善,新铺设了柏油公路,开通了程控电话,建成了3处度假村。

篇三:吉林向海导游词范文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20多种林木和200余种草本植物。三条大河(霍林河、额木太河、洮儿河)横贯区内,22个大型和上百个小型自然泡沼星罗棋布,产鱼20多种;鸟类173种,隶属16目、40科、98属,其中有鹤类6种,占全世界现有15种鹤类的40%。珍稀禽类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鹤、天鹅、金雕等,成为远近闻名的“鹤乡”。1981年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105400公顷。1992年,我国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后,向海即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 A 级自然保护区》。1993 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邮政局曾于2005年7月30日发行《向海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一套四枚。

借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来描述丹顶鹤故乡——向海的瑰丽景观再恰当不过。向海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西北部,2009年“向海鹤舞”被评为“吉林八景”之一,在中国吉林省享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之美誉,是吉林的象征。

“鹤之故乡、人间天堂”鹤乡之前世今生,魂牵梦绕不了情。

乾隆皇帝曾在向海亲笔题下“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的碑文。

荷兰亲王贝恩哈德到向海观光后,深有感触地说:“这真是人间仙境!”

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博先生考察向海后说:“我到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象向海这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湿地生物,全球也不多了,这不仅是中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国家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

向海在省内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之美誉。区内三大水系交汇贯通,从而形成向海水库和兴隆山水库两个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区。草原、湖泊、沼泽、沙丘、榆林、灌丛交错相间,多种生物类型相互渗透,形成向海特有的生态自然景观。区内共有鸟类293种,其中被称为“湿地指示物种”的鹤类就有6种。一类保护珍禽丹顶鹤目前全世界仅有1500多只,在向海就有60多只。

鹤岛:位于向海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公里处,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植被多样,灌木葱茏,环岛水域内,蒲草苇荡高可过人,茂密连片,最值得一看的当然还要数人工驯化成功的半散养的丹顶鹤。

博物馆:是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微观缩影,体现了向海湿地特性,尤其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一幅幅白颧筑巢,鹤翔雁舞,仙鹤育雏等真实照片,会把你带入神奇的动物世界。

香海寺:1664年清朝顺治初始,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庙,取名“青海庙”,一九七二年在“破四旧”中毁掉。一九九四年始,对庙宇进行了重新修复,已故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将其题名为“香海寺”。寺内几株参天古榆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仍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人们还赋予古榆美丽动听的传说。

蒙古黄榆林:黄榆光观区距县城约60公里,那里有一片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面积约50平方公里。蒙古黄榆树是亚洲稀有树种,属于榆科、榆属,是天然次生林,是干旱地区沙丘岗地上特有的树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