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骨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和护士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促使更加良好的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骨科护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骨科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骨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
【摘要】 抽查我院骨科出院病历876份护理记录,发现有256份护理记录不合格,存在问题主要有:记录缺乏真实性;记录缺乏准确性及完整性;记录缺乏安全宣教相关知识;记录缺乏功能锻炼连续性;记录缺乏一致性。主要原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记录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业务水平低,专业知识不扎实;医护沟通欠缺等。意见:注重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医护沟通;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强化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等对策,切实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减少因病历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 骨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对策
临床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涉及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举证责任倒置”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的出台,对护理病历的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减少因病历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通过总结分析我院骨科出院病历876份,对不合格的256份护理记录中有关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抽取合山市人民医院骨外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 876份的出院病历护理记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护理质控中心关于《护理记录书写基本规范》为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其中不合格的护理记录为256份,占29.2%。
2 结果
见表1。表1 256份护理记录缺陷分类
3 缺陷原因分析
3.1 记录缺乏真实性 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简化、涂改、用字不规范、不按规定修改等现象,为求记录整洁美观,存在某个人的笔迹完成多人的护理记录。随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施行,护理记录作为举证的内容之一,记录的严谨性十分重要。忽视记录的法律效应,任意涂改、重抄、重新组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会带来不良后果。
3.2 记录缺乏准确性及完整性 护理记录是否做到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完整,就必须做到资料收集准确。由于护士法制意识比较淡薄,传统的护理习惯只注重做,不注重写;加上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差,值班时不是按照护理级别的要求定时巡视病房、客观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是随意、简单、凭主观想象来书写护理记录。所以护理记录就会出现漏记、存在着与患者的病情严重不符现象。如:1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由于合并心动过缓,入院时脉搏只有45次/min,而护理记录记80次/min。1例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时只注重记录专科情况,无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观察记录及用药、饮食指导记录。护理评估不准确,记录不完整,不能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不能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3.3 记录缺乏安全宣教相关知识 突出表现在康复理疗、使用仪器、功能锻炼时告知相关的安全内容记录不全。康复锻炼是骨科患者促进痊愈的重要过程,涉及好多告知内容,告知中该说明白而没有明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痛苦,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下肢骨折的患者下地拄拐行走的注意事项,下肢避免负重多长时间;对功能锻炼的患者注意每天要锻炼的方式、次数、时间等。以上这些是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时必不可少的安全宣教内容,而护理记录又未体现告知患者相关因素注意事项,只注重口头宣教,不重视记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空口无凭,无法律效力为自身提供保护依据,导致院方证据无力。
3.4 记录缺乏功能锻炼连续性 主要原因是护士只注重临床护理操作,未及时对功能锻炼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中未体现功能锻炼由被动至主动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若出现医疗纠纷无法反映患者在住院期间功能康复的过程。如: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术后1天麻醉消失,嘱家属做被动直腿抬高训练,术后2~3天,嘱患者做主动直腿抬高练习,术后1周开始做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者及家属是否配合,锻炼的效果如何,护理记录均未体现,只记录已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患者能配合。
3.5 记录缺乏一致性 由于人力不足,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护士专业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以及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2]。如:护理记录为“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尚可,五指可轻微活动” 。而医疗病程记录上为“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弱,五指不能背伸”。从而使病历所具有的法律依据作用减弱,是存在医疗纠纷的隐患。
4 护理对策
4.1 注重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 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必须有依法施护的法律意识。因此,为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多次请法律专家就“如何规避护理纠纷”做专题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对典型纠纷案例的剖析,让护理人员懂得哪些记录资料在医疗纠纷中起着重要的举证作用,懂得如何规范的书写护理记录,如何保证护理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使护理人员从观念上转变、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4.2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护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虽然近些年通过自考、函大等继续教育,大部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已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通过抓三基训练、每月的业务查房、专科知识培训、病例分析讨论等,采取互动形式,提出护理记录中的难点、疑点,大家讨论解决,努力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沟通交流的技能,希望通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达到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目的。
4.3 加强医护沟通,确保医护记录一致 在医疗护理行为中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落实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制度,有利于掌握患者重点资料,医护信息得到及时交流,提高护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提高护士的记录水平,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的一致性。
4.4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护理质控中心关于《护理记录书写基本规范》的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遵照科学性、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要求护士做到3个随时、3个重点、3个不能有。即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发现护理问题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3]。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骨科的专业特点制定了功能锻炼记录标准(应记录功能锻炼的目的、次数、方式、时间,是否使用锻炼支具或锻炼仪,主动还是被动锻炼,并定期评价锻炼效果),并不断补充完善护理记录标准,体现专科护理特点,避免因护理缺陷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4.5 强化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 加强护理记录的质量监控,实行由责任护士、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组成三级把关质控责任。要求责任护士下班前再次认真检查护理记录是否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 护士长每天要检查各班次的护理记录,重点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修改。科室质控小组每周对运行的护理记录抽查至少1次;另外护理部、质控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运行中的护理记录或通过夜查房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对出院病历的护理记录,护士长、质控员要认真、仔细查对,杜绝不合格的病历归档。护士长每月针对护理部的反馈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归纳,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这种分级负责,层层把关,抓好环节与终末质量,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4-45.
2 张菊如.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庭护士,2006,4(2B):44.
3 卢敏,杨晓媛,王红梅.外科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22(4):35-36.
有关骨科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二:高龄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通过加强预防和临床护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科于2010年1至11月共收治11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有针对性实施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中,男79例,女31例;年龄60岁~70岁60例,71~80岁34例,80岁以上1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胫腓骨骨折6例,踝部骨折2例。以上110例均治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根据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计划地护理。针对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由于骨折,手术均为意外突发事件,患者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要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指导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配合治疗。
2.2 饮食营养护理 根据骨科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消化道吸收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增多、身体状况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安排饮食计划。骨折后1~2周,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骨折后2~4周,饮食上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骨折后5周以上,可食用任何高营养食物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
2.3 术后应激的观察护理 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适应能力差的特点,对外来的手术刺激反应灵敏,易出现各脏器的功能失调,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3 d内应细心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肿胀以及尿量变化,注意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质、颜色和数量,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1],加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痰训练,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患者翻身时,应由下至上叩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患者,鼓励其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2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指导患者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少食甜食及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胀。3天未解大便者可用缓泻剂。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灌肠,保证大便通畅。
3.3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
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患者,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骨折的患者,因长期卧床,代谢降低,再加上活动时怕骨折部位疼痛,又怕多饮水尿多,用便盆麻烦,致尿液浓缩、钙盐沉积等,易发生泌尿系结石及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衣,每日睡前要用温开水擦洗会阴部,对于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必须行会阴护理,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有分泌物。定时更换尿袋并保持引流管通畅。
3.5 褥疮的预防 由于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及弹性随之下降,加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潮湿等物理刺激,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2]或应用减压贴。不能自行翻身的隔1~2小时协助翻身,可在受压部位应用透明贴,促进血液循环。
3.6 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而骨折卧床后,血液流动更加缓慢,加之下肢创伤后,造成血管壁损伤,最易形成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对肢体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提高肌肉的肌力,防止静脉血液淤滞,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每1~2小时更换1次为宜,患肢抬高,经常按摩患者下肢可增加血流,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4 指导功能锻炼
4.1 加强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的患者,如不进行适当的活动,常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等并发症。因此卧床期间,根据不同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可活动健侧肢体和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活动及足趾和踝关节运动。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患者也可扶持他人或借助双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活动,1~2周主要锻炼肌肉,有节律地收缩、放松;3~6周加强关节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3]。
4.2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指导老年人作运动时要有耐心,活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开始离床活动时一定有专人扶助,注意安全防跌倒,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术后1~2个月到医院复诊。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因而通过手术治疗老年人骨折也逐日增多。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的方法是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的护理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59.
[2]朱以芳.老年骨科特殊性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8:18.
[3]贺爱兰,张明学主编.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
有关骨科护理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2.骨科护理论文
3.医院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5.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