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017-06-17

在新形势下,年鉴编辑不仅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优秀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还应具备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精品年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年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年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对年鉴编辑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年鉴除了与众多传媒有相同传播信息的功能外,其本质上还具有存史资政、服务现实的特点和功能。年鉴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作为年鉴出版工作者,编辑肩负着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以及文化责任。因此,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要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好地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任务。年鉴编辑人员必须紧密关注时势和准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处理稿件才能有高度和深度,改稿也能击中要害。

2.职业道德素质

年鉴编辑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对编辑工作要有一种敬业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的职业意识有时比技术更为重要。作为年鉴编辑,成名之机会,创收之机会都较其他行业少得多,“板凳一坐十年冷”就是其生动的写照。对于年鉴编辑来说,不仅要有淡泊名利、摒弃浮躁、甘于寂寞的高尚情操,还要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只有甘愿为年鉴事业默默奉献,才能树立起崇高的职业道德,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

3.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年鉴编辑人员的工作基础。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因而,年鉴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真实性是年鉴的生命,也是编辑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进行反映的基础和源头。所以,就编辑人员来说,要熟悉年鉴的专业知识及其规范要求,积极策划,适当取舍,在编辑过程中以专业的态度求实、求准、求新、求变。这样,才能打造出精品年鉴。

4.文化素质

编辑一部书稿,书稿编写时的质量优劣、价值大小,取决于作者。但书稿写完后,成书的质量和价值,则取决于编辑的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作为编辑,应掌握编辑的理论和方法,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精深。同时编辑学又是一门渗透力特别强的专业,各种学科、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其触角无所不及,所以年鉴编辑还必须具备广博的外围知识。作为年鉴编辑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实际编辑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不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对于年鉴资料的存史及服务来说将贻害无穷。时代和工作需要专业、学者型的编辑,需要能给历史及广大受众带去真理和知识的编辑。因此,年鉴编辑人员应当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积累知识,钻研学问,力争在某个领域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特长,并将其运用到编辑工作中。

5.心理素质

年鉴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具有果敢的意志品质;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年鉴编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保持平常心和心理平衡;善于调控情绪;编辑部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

年鉴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1.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熟练驾驭语言文字,这是编辑的“基本功”。 编辑要为别人修整文字,“己不正,不能正人”,编辑自己首先要过文字关,要在字词语句上下工夫。一般来讲,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工具书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老师”,年鉴除了要具备资料性的基本要求外,还要达到文字准确、简洁、流畅,内容文约事丰,朴实准确,忌浮夸,绝溢美。随着年鉴事业的不断发展,有些人似乎认为,编辑年鉴稿件就那么回事,无技巧可言,于是不分轻重,抓起稿件就编,定稿后才发现稿件内容有交叉、重复、遗漏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见,缺乏基本功或不讲究技巧往往前功尽弃、事倍功半。要保证不断提升年鉴质量,其关键在于每位编辑要养成刻意追求质量的优良习惯和工作态度,要以提升年鉴质量为中心,把质量要求贯穿于编辑的全过程,从年鉴的总体设计,到具体编写,从体例结构,内容记述,文字表达,图表运用,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对待,对入编年鉴的内容,要逐句逐条地反复锤炼,字斟句酌地来回推敲。特别是文字的表达,应当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要书之有情,言之有物,承上启下,力求整体美,给读者以严谨、简洁、明快的感觉。这些要求都需要编辑有扎实的基本功,能熟练编辑文稿。

2.沟通协调能力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出版业中,编辑工作已不再是“编、印、发”中的一个独立的环节了,而是成了一项系统的组织活动,年鉴编辑从收集信息、策划、组织撰稿,到审读、编校、设计、印制、发行等必须全程参与。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编辑不仅要策划选题、组织稿件、督促作者按时按量交稿、组织稿件的三审,还要监控排版付印全过程,要控制图书的出版周期和出版成本,加大发行力度。编辑在这些工作中都要与人发生联系,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务性联系,却充分显示了编辑工作的规律,是编辑实际操作能力的外化展现,所以编辑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才能协调各环节、各部门来通力合作,以低成本、高效率达到目标。

3.策划经营能力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和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是由政府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办的,出版经费靠财政拨款,发行是赠送或靠行政手段。所以,年鉴编纂出版单位只管编书、出书,书能否销得出,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与编辑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年鉴编纂工作必须从计划经济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年鉴编辑人员必须由单位的机关事业型干部转变为善于经营策划的多功能人才。在当今经济形势下,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取酬、调动年鉴编辑人员的积极性是大势所趋。年鉴编辑应培养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开拓年鉴事业。同时,年鉴编辑部门在编纂好年鉴的同时,也可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资料、设备等优势,从事一些与年鉴业务相关、相近的咨询、服务、编辑等经营性项目。这样既可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又能为年鉴事业的发展增加物质基础。

4.创新能力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在这个创新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对一个年鉴编辑来说,仅有爱岗敬业的思想理念还不够。近年来,年鉴界在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的大力倡导下,掀起一场关于年鉴创新的大讨论,年鉴事业不创新则停顿,不创新则衰退,已成为年鉴人的共识。为此,在年鉴编纂过程中,应树立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年鉴贵在常编常新,不仅条目每年要更新,而且框架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若年鉴编辑没有创新意识,年鉴也就不会有创新,年鉴也就没有生命力;编辑的劳动不仅仅是单纯整理加工别人的东西,更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年鉴编辑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紧跟形势,顺应潮流;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之,年鉴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年鉴编纂队伍素质的提高。随着年鉴队伍的日益扩大,高素质、能力强的年鉴专业编辑人员,必将是开创年鉴工作新局面的可靠而有力的保障。所以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年鉴编纂队伍,是年鉴生存、发展和自身建设的坚实基础,它对年鉴事业的发展,年鉴学科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