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泊秦淮》教案

2017-06-17

《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绘景叙事、借古讽今、寓意深刻。为了语文教师更加生动的讲解这一课,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泊秦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泊秦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

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

教学过程:

1、释题导入。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秦淮河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借助图片来初略了解一番。 下面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音停顿和字音。

2、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诗作中,绝句最妙,一向为读者所喜爱。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问世。 背景资料: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游秦淮,在岸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想起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奢靡的生活,视国政如儿戏,终于丢了江山,于是心生感慨,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整体感知。

①再读诗歌,解决字词: 泊: 近: 笼。

②理解诗的意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4、合作探究。

①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 明确: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表面上是在斥责歌女,实际上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在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的歌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帮有权势的人。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在一起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老路。因此作者表面斥责歌女,实际矛头直指高层。这两句诗用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②诗中按照诗人的活动 ,应该先有“夜泊秦淮”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 沙”的景色,原诗为什么要颠倒呢?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效果。

5、教师小结。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前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忧愤。

6、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

抒情:讽刺揭露。

悲愤忧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