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的原因

2017-04-09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的原因

柴可夫斯基(1840-1839)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一时期所作的。柴可夫斯基作品繁多,最著名的有《黑桃皇后》、《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音乐真挚、执着,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具有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风格。浓重、丰富的和声,显示出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因而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作曲

天鹅湖组曲:

该剧音乐共29曲,实际常分为36曲。专辑从中选出六曲编成本组曲。

概述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40——1893)作于1875-1876年。交响组曲。据所作舞剧“天鹅湖”的配乐选编而成。该剧1877年**在莫斯科皇家大剧院首次演出,未获成功。1895年经法国舞剧编导彼季帕、俄国舞剧编导伊凡诺夫再度排练公演,其艺术价值始为人们所认识,成为音乐史和舞蹈史上的艺术珍品。 舞剧脚本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姆宙斯的童话“天鹅湖”,剧情为:

公主奥杰塔与女伴们在天鹅湖畔采摘鲜花,恶魔罗特巴尔施展魔法,将她们变为天鹅。从此以后,只有夜晚她们才能回复人形。一日,王子齐格弗里追逐这一群天鹅至湖畔,发现奥杰塔在月光下化身为美丽的少女。两人互相倾慕,产生了爱情。奥杰塔向王子叙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并告诉王子:唯有真诚的爱情才能破除魔法。王子决定在次日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宣布奥杰塔为新娘。不料,恶魔与其女黑天鹅再次施展魔法,化身伯爵和奥杰塔出现于舞会。王子不知就里,挑选了黑天鹅为新娘。恶魔见情大喜,露出了狰狞的原貌。王子大惊,急忙奔向天鹅湖畔,请求奥杰塔宽恕。奥杰塔原谅了王子。恶魔恼羞成怒,掀起恶浪,卷走了王子,奥杰塔奋不顾身投入湖中营救。忠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随着一声巨响,恶魔殒灭,奥杰塔恢复了人形,与王子结成了幸福伴侣。有的版本结尾为:王子发觉受骗后奔向湖畔, 最后与奥杰塔一起被恶魔掀起的巨浪卷入湖底,双双殉情。也有的版本改为:王子在奥杰塔和众天鹅的帮助下战胜了恶魔。

柴可夫斯基 -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Op.74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Symphony No.6 in b Minor "Pathétique" Op.74 ,大约在1893年8月末至9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本曲虽属于标题音乐,但决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特殊个人的感情描写,只是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而已。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本曲不应视为纯粹的标题音乐。

小提琴协奏曲《回忆留恋的地方》

全曲由《冥想曲》、《恢谐曲》和《旋律》三部分组成。1877年,柴可夫斯基应梅克夫人的邀请到欧洲去旅行,他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库勒兰,一面疗养神经衰弱症,一面写他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出于对库勒兰美好景色的怀恋和对梅克夫人的感激,他写下了《回忆留恋的地方》作为纪念。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履历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音乐大师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他没有自幼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没有从小表现出聪慧的音乐才能,更没有一步入青年时期便在音乐界一鸣惊人。直到22岁以前,他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个业余音乐爱好者。柴可夫斯基生在一个采矿工程师家里,八岁开始学钢琴,在这方面没有表现出非常的才华。他十四岁进法律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司法部谋个差事,在此期间他一直没有放下热爱的钢琴,也学着做几首小曲。22岁时进了安东·鲁宾斯坦的彼得堡音乐学校,一边做着司法部的小官,一边学着作曲。一年后辞去官职,专心从事音乐,同时与贫困做着斗争。

柴可夫斯基优美的音乐在偶然间引起了热爱艺术的冯·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的注意,经梅克夫人家的音乐教师小提琴家柯切克从中联络,梅克夫人开始以委托作曲的名义给柴可夫斯基优厚的酬金。后来经尼古拉·鲁宾斯坦向梅克夫人详细介绍了柴可夫斯基的情况,引起梅克夫人对一个年轻音乐家的扶掖之心,允诺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她开始与柴可夫斯基建立了通信联系,并用这种方式结成了长达14年的友谊,而且两人同居一城,竟彼此约定互不谋面,这种友谊也堪称世所罕见。

1877年,柴可夫斯基在事业、生活、精神三方面发生了危机。音乐学院教授的职务妨碍了他的创作,使他感到厌倦;他草率地与米留科娃结婚,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九个星期,在大吵大闹中结束;他的心理问题愈来愈重,精神几近崩溃,两次企图自杀。这时的柴可夫斯基几乎要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这时,梅克夫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替他清偿了债务,在精神上安慰他,和他谈音乐、谈创作,使他得以恢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音乐创作上。

1878年春天,在瑞士养病的柴可夫斯基回到俄国,先在卡明卡他妹妹的庄园里小住一段儿。五月,应梅克夫人的邀请,住到了布莱罗夫梅克夫人的乡间别墅。梅克夫人这时携家人住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是布莱罗夫别墅里唯一的居民。

布莱罗夫别墅坐落在乌克兰喀尔巴阡山脚下,有一万二千英亩森林土地,约合72800多中国市亩。这里气候宜人,草木繁盛,柴可夫斯基来这里时正值春天,鸟语花香,万物复苏,可以尽享大自然的抚慰。柴可夫斯基独自住在这里,躲开了许多他在城市里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一些给他心理和精神上带来强烈刺激的事情,有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朋友们出面代他处理。在这里,他的身心健康得到很好的恢复,心情非常舒畅,除了休息和每天给梅克夫人写信之外,他完成了三首小提琴曲,编成一集,题名《回忆留恋的地方》,献给梅克夫人。

《回忆留恋的地方》里的三首乐曲情调各不相同,三首曲子依次听下去,可以体验到柴可夫斯基到布莱罗夫庄园前后的情绪变化。可以说布莱罗夫是柴可夫斯基命运途中的一次转折。

《睡美人》

《睡美人》是《格林童话》中的名篇,讲的是一个国王和王后一直为没有孩子而苦恼,后来终于有了一个女儿,她们因此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邀请亲友参加,包括这个国家中13名女巫中的12名。当12名女巫为小公主祈福时,因未被邀请而发怒的女巫来到了,她许下毒咒:公主将在15岁生日时接触到纺锤而死去。大家大惊失色,这是还没来得及祝福的第12名女巫说,公主只是昏睡一百年而已。

国王下令把全国的纺锤都销毁掉,但还是漏掉了一个,于是,公主在15岁生日那天碰到了那个纺锤,立刻沉睡了过去,不仅如此,国家里的一切,国王王后,子民女巫,飞禽走兽也都沉睡了过去。去多王子听说了公主的事情都前来探险,但都无功而返,100年过去了,又一名王子来到这里,他穿过荆棘,进入城堡,看到了熟睡中的公主,他忍不住吻了她,公主终于醒了过来,而这一刻,王国里所有的人和动物也都恢复了百年前的生机。 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被柴可夫斯基搬上了舞台,用音乐表现了童话世界中的正义与邪恶,浪漫与温柔。

将《睡美人》谱写成芭蕾舞剧,最初是沙俄皇家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总监伊万·弗赛沃洛耶斯基提议的,他期望能创造出一种路易十四宫廷式的表演风格。柴可夫斯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按照伊万的设想,创作出了他最华贵的芭蕾舞剧。相比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睡美人》的音乐更突出了沙俄时期的风格,充满了盛宴般的气氛节奏旋律,特别是旋律丰富多彩富于变幻。柴可夫斯基的谱曲细致深刻,将各种角色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引子”部分很简短,揭示了善与恶的斗争,以激烈急速的乐队全奏表现出了第13名女巫的恶毒的诅咒,引子中间部分温柔而抒情,表现了善良女巫的保护咒语,并以热情洋溢的旋律结束。

“引子”部分很简短,揭示了善与恶的斗争,以激烈急速的乐队全奏表现出了第13名女巫的恶毒的诅咒,引子中间部分温柔而抒情,表现了善良女巫的保护咒语,并以热情洋溢的旋律结束。 序幕在优雅的进行曲中拉开竖琴开场,轻柔而甜美,轻松愉悦的曲调突出了童话的美妙幻境。

进入第一幕后,会有一支非常著名的圆舞曲,首尾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激情奔放的音乐,然后进入圆舞曲的主要部分,风格抒情而细腻,气质高贵,旋律怕是无人不晓吧。 之后有一段小提琴主奏的情节舞,包含“玫瑰慢板”“舞蹈”“黎明变奏曲”“尾声”。木管乐器和竖琴的演奏,引出了美妙的“玫瑰慢板”,如丝般的旋律不断发展,直到热烈的高潮。随后是轻快的“舞蹈”。小提琴的演奏出现在“黎明变奏曲”的开始,温柔而舒缓,最后,乐曲进入激情奔放的“尾声”。在这一幕中,公主沉睡了过去。 进入第二幕,竖琴和长笛的演奏如仙乐一般,王子终于吻了公主,万物也在那一刻恢复了生机,这段音乐具有叙事性,以温柔的大提琴主奏,之后是一段轻柔恬静的音乐,给人以温馨梦幻的感觉。随后一段间奏在小提琴独奏中展开,管乐器甜美而温暖的音色在小提琴的旋律中若隐若现。“交响间奏曲与场景”表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弦乐的弱音演奏开始,木管乐器的吹奏突出了宁静的氛围,竖琴的出现带来了波动,最终,音乐爆发出充满活力的全奏,进入一片欢腾的“结束曲”。这一幕是整个舞剧的高潮,音乐也是最美妙的。 进入第三幕主要表现王子和公主的婚礼,首先是一个渲染隆重气氛的“进行曲”,然后是波兰风格的“波罗乃兹舞曲”激情奔放的闯了进来。接下来是四组小型组曲。全局的“终曲”使这场华丽的婚礼达到了最高潮,“公主和王子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像别的童话故事一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