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论文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团员青年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平台。小编整理了基层团组织论文,欢迎阅读!
基层团组织论文篇一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
【摘要】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团员青年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平台。本文探讨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行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为各高校进行基层团组织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是共青团组织为青年成长成才更好服务。
【关键词】高校 基层团组织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81-02
在新的形势下,共青团应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高等院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作为党和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团结广大青年,引导青年传播正能量,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的战斗堡垒,在开展共青团工作时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引领青年,有助于共青团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使团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实现共青团职能的需要。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真正落实的主要载体,肩负着把团的根本职责和各项职能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脱离基层团组织,共青团组织青年的职能便无从谈起;只有基层团组织积极行动,开展丰富的团建工作,共青团建设才有稳固的基础。基层团组织是引导青年思想的重要平台,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有利于培养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输送忠诚可靠的后备军。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证。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共青团应发动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和践行者。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将青年吸引到团的周围,便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团员青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国内高校在建设团组织中的模式
在国内高校,一般实行的是传统的团组织建设模式,即以校团委、院系团委、团支部为三级管理,以小班为单位成立团支部,做到团员青年的全覆盖。这种做法虽然发挥了共青团的覆盖优势,但是由于部分团支部的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导致院系团委的工作难以开展,进而影响到了共青团在青年心中的地位,对团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在国内,有部分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作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整。
第一,规范基层团组织建设。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团委十分重视基层团组织的人员配置,提出团组织必须架构完整,人员配置齐全。浙江大学团委确立了校团委、院级团委、院系年级团总支、团支部四级组织体系,校团委有10个专职岗位,各院系团委(团总支)严格以1:200―1:300之间配置专兼职团干部;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团委下设纵向团总支,通过将不同年级的团支部组合为团总支的方式加强年级交流,为青年做好人生规划;北京大学团委规范各团支部职能,制定《团支部工作条例》,指导团支书开展工作;清华大学实现共青团的组织网络全覆盖,开展团支部工作等级评估,鼓励基层支部个性发展。
第二,以党建带动团建。全国各大高校都将“党建带团建”作为重要内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待高校团委都明确提出了党建带动团建的工作思路,其中北京大学树立了“党团一体化”理念,整合多方资源,开展“联合党团日”活动,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支部建设和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华中师范大学从“带方向、带平台、带保障”三个方面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成立团建服务中心,将素质拓展学分和教学学分同时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能够毕业及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两个系列评价指标,明确教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可以计入教学工作量,可从教学经费中支付社团指导教师的报酬,形成本科生团建、研究生团建、青年教职工团建“三位一体”的团建模式;清华大学建立基层党团班共建机制,成立党小组,与班委会、团支委并称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三驾马车”。
第三,依托基层团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中,不仅仅以个人、小团体的形势开展社会实践,提倡学生以团支部的形势开展活动。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中超过90%的支队依托班团集体为单位组建,青年学生在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基层团组织对学生成长起到关键作用;浙江大学依托教工团委、研工委等平台,开展邵逸夫医院团委与浦江团县委区域共建、与省直机关团工委共办“爱在和谐”之“春天有约”青年联谊、与工会共办“爱在浙大”集体婚礼等多种形式的团建活动;华中师范大学带动和引导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结合学校特点,鼓励团支部、团工委开展心理救援、课堂讲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北京大学专门推出“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重点团队计划,通过鼓励班级和团支部整建制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增强高校班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途径。
第四,提倡创新的团组织建立模式。北京大学推进宿舍建团工作,指导并推动各院系团委紧密围绕宿舍团小组开展共青团工作,以宿舍为阵地进行理论学习、思想提高、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同时,将团小组联合组建团大组,实现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在学术研究、专业分流、未来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有效交流;复旦大学推进团组织网格建设,实现“支部进楼”、“支部进社团”、“支部进学生超市”、“支部进志愿者队伍”,在一些非常个性的社团(比如:哈利波特影迷协会等)成功建立了团支部,将覆盖优势转变为影响优势,实现团建从弱到强,实现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有效联系;山东大学在所有学生社团中全部建立了团组织,社团基层团组织直属校团委,不与学院团委挂钩,比班级团支部运作更灵活、影响更广泛、更利于交流。
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团员青年发自内心的支持共青团的工作,激发青年的内在动力,才能激发团组织的活力,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