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教学专科毕业论文
现代教学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医学教学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医学教学专科毕业论文篇一
《 基础医学教学质量提高思考 》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在当前许多临床医学科研中,基础医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医学教育中抓好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提高基础医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基础医学知识扎实的合格医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一)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一有效途径来实现[1]。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示范性课程,必须有很好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在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会不断优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的建立,也会示范带动其他课程建设的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教师的授课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2]。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研读教材并学习相关知识,既要熟悉本领域的最新信息,也要熟练掌握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应制定集体备课制度,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还要完善理论教学评估体系,这不但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公正的评价,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采用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开展课外研读小组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质疑、探究、合作中自主学习,形成师生间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教师要通过介绍典型案例、先进前沿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四)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3]。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是对学校基础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储备。要通过业务交流、资助服务、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成长,造就一批水平高、业务精、素质强的医学教学、科研队伍。
二、强化实验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医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基础环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药卫生的进步,深入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实验课程,对解决目前医学教育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欠佳、技能操作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等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一)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程大多是简单的验证理论教学内容,这种方法已不适用于当今的医学教育。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改革,对医学学生的培养已经从填鸭式教育转向问题性、综合性教育。实验教学也应顺应这一改革趋势,摒弃传统实验教学项目中一些过时落后的单一实验项目,加入一些动手性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入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
一直以来,由于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处于次要地位,实验教学的师资不被重视,实验课大多是由青年教师来担任,对于实验教师的培训也是少之又少,导致实验教师的水平一般,很难提高。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让骨干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并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实验技能和操作方面不断提高。
(三)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应该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监管,注重制度化建设,力求使实验教学更加规范、合理、有效。定时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全面了解实验教学的相关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绝对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要结合实际,多种方式统筹使用,提高医学教学质量[5]。
(一)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医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它系统完整、条理清晰、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此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减少和避免了学习中的弯路。但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位置,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知识应用和创新思维受到禁锢,与当前医学前沿知识的结合不够。可用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学习。
(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讨论为主要方式,注重知识的维度,以及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资料查询、总结归纳、综合理解、系统推理、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实现由教科书思维模式向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转变。但是此模式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前期准备工作,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足,可在系统学完一部分内容后总结性地使用。
(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实施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独立性,从而使学生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整合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锻炼了学生多学科的整合运用能力,可使学生很快进入临床实践环节。但它也会出现知识的掌握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上也应和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基础医学的学习对于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在临床医学学习中得心应手,才能将基础及临床学科有机结合,形成以疾病为主线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医学生,才是真正合格的医学人才。
浅谈医学教学专科毕业论文篇二
《 急诊医学教学中团队模拟教学的应用 》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生的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在急诊临床教学中,医学生普遍反映院前急救单项技能容易掌握,但在临床中的综合应用则较为困难。因为其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的内容繁多,而且还需要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为了提高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急诊院前急救教学中引入团队模拟教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丰富、方便的学习窗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处理复杂临床情况的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增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1开展团队模拟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急诊医学中,院前急救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到医院进行临床阶段的学习。因为院前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CPR)、电除颤、止血包扎固定等课程是分开讲授,学生“填鸭式”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归纳、分析,所以在遇到临床实际问题学生们往往不知所措,不懂得学以致用。因此旧的院前急救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目前,高等教育的趋势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而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急诊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团队模拟教学是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临床情况设置一定的情景,让组员一起学习、交流、协调、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团队教学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相互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急诊院前急救教学中团队模拟教学模式的尝试
针对以往急诊院前急救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尝试引入了团队模拟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们的临床技能能力及相互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
2.1研究对象
为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四年级学生共139人。
2.2教学方法
所有学生均先系统学习急诊院前急救相关的理论课程。带教老师准备好物品,包括复苏球囊、电除颤仪、喉镜、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绷带、夹板、止血带等。每次带教学生约20人左右,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7人,由两名老师负责,每个老师负责一或两个小组。教学先由老师示范动作,再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模拟病人出现心脏骤停需CPR,医生接诊后快速评估其意识;继而10秒内判断其脉搏和呼吸;然后吩咐助手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接着开始胸外按压,按压和通气的比例是30∶2,5个轮回后10秒内评估其脉搏呼吸,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期间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轮换,尝试不同的角色,然后由轮空组员互相指出缺漏或者错误的地方以及注意事项。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急救技术学习中,模拟病人出现多发伤,医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迅速判断病情,还应调配指挥各组员的行动协助抢救,组员之间也可相互商量,最后由教师作点评。
3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我院对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急诊院前急救相关课程进行了团队模拟教学,在课程结束后抽取1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本次发放问卷139份,收回129份,问卷回收率92.82%。
4讨论
对急诊医学急诊院前急救相关课程采用团队模拟教学,是临床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路,穿插讲解相关案例中的实际临床处理。通过各组间的集体交流和教师指导,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急诊临床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通过团队间的合作和竞争,观察成员个体在团队中的表现,既能够从中发现具备优秀组织协调、沟通合作及领导能力的学生,又可以指导综合能力欠缺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借助团队的力量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这种教学方式,与新的教育理念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相呼应。团体模拟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构建知识体系。临床事件的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在逼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使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均得到锻炼。
充分培养了学生应急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广大医学生今后顺利适应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现代的医学发展中医疗团队非常着重三个关键部分:沟通、协调和谐及协作配合[4-5]。
在团体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的团队意识、掌握的技能和态度情感状况是被整体评价的。因此责任感、荣誉感、相互尊重和协助促使医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也逐步采取更加恰当的表达形式,达到阐述的目的。团体模拟教学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在解决问题时相互合作,是临床沟通能力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
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以团队方式进行的训练都是行之有效的。简单重复的操作,并不能明显提高团队合作技巧,要确保团队合作技巧的提高,必须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反馈。因此,要求带教教师的精心布置和积极引导,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即时的反馈,随时进行改进,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目前,团队模拟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还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广大临床医学教育者的积极参与,需要急诊教研室有计划地、系统地策划和支持,需要广大医学生的热情参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团队模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将在急诊医学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关浅谈医学教学专科毕业论文推荐:
1.浅谈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
2.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
3.浅谈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4.大专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5.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
6.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