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艰苦创业奋斗史

2017-03-08

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在任何经济发展时期任何国家都最具活力与挑战性。在这个创业社会里,有很多残疾人选择创业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残疾人艰苦创业奋斗史,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残疾人艰苦创业奋斗史一

残疾男创业十余年挣下数百万身家

在鸭子村,石本文是一个传奇。

他右半部分身体完全不管用,站立时体型会扭曲成近似于“C”形,让人担心他会重心不稳摔倒。

但这个41岁的男人没有摔倒。

借助拐杖和左腿,他顽强地往返于自己的养殖基地和门店,管理着小小的“农业王国”:387头猪、年产20吨鱼的两个鱼塘、占地17.6亩的25个蔬菜大棚、散养在山林里的大量鸡鸭……

这个一级伤残者甚至指挥着13名工人和自己一起追寻梦想。

健全人也很难像他这样昼夜颠倒着劳累:每天凌晨2时,他驾驶着花1.86万元订做的三轮车,左手控制油门和离合,靠左脚控制刹车,从城市的门店返回村里的基地,将猪运送到屠宰场,再将猪肉送到门店,天亮后指挥销售,下午睡觉,如此循环。

车祸

1973年,石本文出生于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鸭子村。连名字都不会写的父母拿不出6.5元/年的学费和2分/顿的饭钱,于是,在鸭子村小念到四年级时,他辍学了。

他打过零工、学过石匠,也曾贩卖过生猪,成为村里做生意的探路者。刚领到身份证时,打工潮汹涌而来,他和表哥袁大志一道去海南淘金。“师傅”卷款“跑路”后,“带班”的他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不打工挣钱兑付了工人的工资。

石本文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广东省陆河县搭建护栏和工棚。吃苦耐劳的他获得了老板的认可和信任,成为工地管理者。

此刻,他春风得意:有帅气的外形,有月薪1200元的高收入,有热恋中的女友。

1996年8月25日,厄运不期而至。

当天,他和老板的妻弟小曾一起,骑摩托车从南宁去柳州办业务,路上和一辆大货车相撞。驾车的小曾当场死亡,戴着头盔坐在后座的石本文被摔出10多米,颈部折断。

此后的两个多月,时年23岁的石本文一直在生死边缘挣扎。

“我们赶到医院时,他谁都不认识,对我说,‘你是蒋介石,快出去!’”石本文现年79岁的父亲石大全抹着眼泪回忆说,“当时心都碎了,我一个农民哪见过这个……”

代表家庭去处理此事的石本文的大姐夫张明安回忆说:“在医院,他一直发着高烧,说胡话,不认识人。”

几个人在医院呆了几天,束手无策地回到老家。几天后,张明安等人接到消息说,石本文死了,要他们去“处理后事”。

他们当即赶到柳州,却发现石本文仍在医院。“当时,有人对我说,石本文已被宣告死亡,送到殡仪馆准备火化,却被人发现还有点呼吸,侥幸捡回一条命。”张回忆说。

惨烈的车祸让石本文成为一级伤残——这是最高的伤残等级,意味着“最重的劳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病情稍微稳定后,家人决定将他带回老家治疗。他们需要务农以维持生计,无法服侍长时间昏迷、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的病人。

最初的一年,石本文只能睡在床上。石大全回忆:“当时,我们上午出门干农活前,把他搬成靠右睡,他就靠右睡一个上午;中午回来,把他翻成左边睡,他就靠左睡一个下午。”

那个春节后,绝望的妻子提出离婚。

创业

此后,石本文以惊人的生命力,渐渐好转起来。

亲人发明了电视机的“拉式开关”,他用唯一能动的左手拉线,电视就开了,再一拉则能关闭电视——他有了和外界联系的桥梁。

1997年,石本文再次去西南医院,手术成功后病情大有好转。

60多岁的父母下田务农前,把他抬到地边晒太阳,阳光让他的脸上开始有了一抹红色。随后,父母为他当“拐杖”,一左一右扶着他,慢慢挪动。几个月的练习让他能靠拐杖和左脚挪上几步。即便如此,他右半部分的肢体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难道就这样由父母养着,一直到死?”1998年端午节后,已能“龟速”移动的石本文开始想“折腾”一下,用打工的积蓄去开一家商店。

家人在出村的米字型路口修了两间房:一间开小商店,另一间开小茶馆,村民可以打打麻将。他每天有二三十元的收入,“废人”基本能自食其力了。

中午不愿回家的村民会一边打牌,一边吃方便面或廉价的午餐,吃剩的就倒在潲水桶里。

“能不能用这些潲水就近喂猪?”石本文有些兴奋,“这是不是一个商机?”

想干就干,他让父母买来一头母猪,在厕所旁养——他就睡在这头320元的猪的旁边。

打牌的村民经常会搭个手,亲人也时常来帮忙。但是,因为残疾太重,石本文为创业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幸运的是,当年,母猪生了8只崽儿。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喂猪赚了好几千元,这让他看到了人生的新方向。“终于能自食其力了。喂猪就必须走路,也是一个锻炼,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所以,为了养病,我也要坚持养猪。”

守候

2004年,看到前景的石本文干脆关了商店,向残联申请了1万元贷款,建起了养猪场,一门心思养猪。那时,他已经有了6头母猪。

他一步一蹒跚地经营着猪场,请一名哑巴当帮手,事业渐有起色。

2007年,一场席卷涪陵乃至重庆的猪瘟——蓝耳病,让石本文的189头商品猪锐减至40多头,他所有的投入几乎都打了水漂,包括3个姐姐的6万元借款、1万元银行贷款、此前打工和经商后的全部积蓄。

祸不单行,因对抗猪瘟而连续劳累的母亲也突然撒手人寰。

“就当这几年没做事,我还在病床上躺着。”历经人生大起大落的石本文并未被困难压倒,更小心地照料存活下来的猪。

很快,市场行情见涨,小猪崽儿的售价高达16元/斤。13头母猪让他过上了几年好光景。

可是,因为垂涎高价格,人们纷纷养母猪,2010年,价格急转直下,石本文又陷入亏损。

就在石本文苦苦坚持的时候,2010年,重庆在全国率先整体推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乘此东风,2011年4月,他成立了“盘拾水产养殖场”,成为“微型企业示范户”。

在养殖行业浸润多年的石本文掌握了技术,也有了些管理和运营能力。他认为,从事农业养殖应有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产销链条,否则,行情好时,贩子赚了大头;行情差时,小型养殖户承担了最后的风险。

可是,钱从哪来?一筹莫展之际,团涪陵区委举办“微企创业达人秀”活动的消息传来。石本文的事迹让评委们落泪了,为他打了满分。获奖的他得到两万元扶持资金。

更多的利好消息传来。重庆组建了由团市委主管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会,推出了“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

2013年,团涪陵区委推进“青锋计划”时,想到了石本文,主动联系他。对于正急于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资金压力的石本文来说,“这就是雪中送炭”。

他的创业项目被纳入首批评审并通过,获得了17万元的资金和创业导师“一对一”帮扶。

此后,他还向银行贷款80万元,逐步成长为镇上的种养殖大户,还在村里发起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而今,石本文聘请了13名员工,其中,很多人都是残疾人或有残疾亲人。他为员工开出了超过两千元的月工资,还包食宿。

今年11月1日,他在涪陵城区内的金山农贸市场里租下门店,办起了“石本文农副产品直销部”。

因为运肉的成本高,石本文的销售价格比市价高出0.5~1元/斤,这对他的销售有一定的影响,眼下,他几乎没有利润。“我要在城市开更多的门店,把运送成本摊薄。”多年来,石本文已经创造了奇迹。贷款时,他的资产被担保公司评估为280万元,这意味着他至少有200万元的净身家——这是一名最高等级伤残者10多年里创造的财富。

在物质财富背后,更让人感佩的是他的精神财富。

“我买了两份保险,每年交4260元,21年后,就能用保险养老。”他对自己辛苦攒下来的家业,已有了初步的设想。

“我的身体让我不便成家,我不想拖累别人。”他说,老去后,自己计划给各个亲人三五万元,基地和剩余的资金则送给有创业和经营想法的残疾人,“我吃饭、刷牙、穿衣、穿鞋都靠左手,深深地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我要把这些免费给他们。我希望更多的残疾人像我这样,靠自己去活着。”

他用左手拍拍胸口说:“我的身体残了,但我这里没有残。”

近年来,他每年春节都会为村里的54名残疾人每人送几斤肉;每年都会杀一头猪送到敬老院,让孤寡老人好好吃上一顿。

残疾人艰苦创业奋斗史二

福建建瓯残疾人电商创业,小裁缝变身大老板

一位残疾人能实现自食其力已是不易,而能干出一番事业更要付出许多艰辛。

2015年,他45岁,虽然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但吴广海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如今是建瓯市靓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吴广海,事业有成不忘帮扶残疾人,公司300多名员工中有18名残疾人。他说,自己曾走过艰难的日子,现在能帮助他人,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快乐。

“现在我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前两天,我碰到两名残疾人,有一定文化知识却就业无门,公司就招聘了她们,扶持她们开网店。”

“过去的日子很艰难。”吴广海说,他是建瓯市玉山镇榧村人,5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脚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由于身体原因,他小学还未念完就辍学了。随后,他去镇上一家制衣店当学徒工,成了小裁缝。由于吴广海刻苦钻研,不懂就问,很快就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制衣手艺。

1998年,有了丰富制衣经验的吴广海赴石狮打工,并筹划创业之路。两年后,他拿出所有积蓄并多方筹款,投资3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专门生产牛仔裤。“当时,穷得连买牙膏都要挑最便宜的。”吴广海说,扛过那段艰辛日子,他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2003年,吴广海看到家乡服装加工企业较少,而且农村劳动力富余,于是他与人合伙投资近百万元回乡创业,创办靓宏服饰有限公司。为了寻找货源和拓展客户,吴广海时常拄着拐杖,带上一个水壶、一包馒头,走南闯北。他的毅力与诚心逐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创业路上多坎坷。市场风云变幻,虽然吴广海付出更多努力,但坎坷却常与他相伴。

2010年,由于一笔大额货款一时无法收回,公司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吴广海多次欲放弃,但想到公司百余名员工将面临失业,特别是那些残疾员工将生活无助时,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决定咬紧牙关也要把这道坎跨过去。他把家中能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并四处借款。他坚信只要意志不垮,终究能挺过难关。

经过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终于风雨过后现彩虹。随后,企业将销售重心转向了外贸渠道,并在建瓯、南平等地开办了5个加工点。“爽童人”品牌产品远销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吴广海也不甘人后。2014年7月,他把目光瞄向了电商运营,外销、内销并驾齐驱。他重金聘请人才在淘宝、善融等大型电商平台运作网店。“现在,网店已发展到100多家,每天都能接五六百份订单,营业额近两万元。2015年‘双十一’当天营业额达16万元,全年网络销售额会超过500万元。”吴广海兴奋地说。

多年来,吴广海将残疾员工当成自己的亲人,多加关怀和照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公司仍坚持为他们免费提供伙食。高位截肢的残疾员工小叶说,吴老板不仅给他一份工作,还手把手教他上拉链、缝纫等技术,让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贴补家人生活。

前不久,吴广海又在建瓯笋竹城工业园区征地16亩,将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他说,这样一来可为网上(居家)创业就业的残疾人,提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一手货源;二来可快速搭建开店、运营、客服、物流等“一站式”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零成本居家创业。

吴广海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创业路上永不止步。他满怀信心地说,希望把“爽童人”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尽己所能奉献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残疾人艰苦创业奋斗史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