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

2017-06-07

在高一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生家庭和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优势,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生物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时应深入研究初中阶段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发现多种多样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之门,从自己以往与学生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达到生物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个体差异

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即使是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生物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选材时应当取舍得当,从中筛选出那些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与和谐发展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为此,教师不但需要了解任教班级的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而且应兼顾学生间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将差异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积极收集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丰富材料,从不同的层次来设计同一主题的多个活动方案。同样向学生布置作业和下发相关练习材料,也应因学生个人而异,因学习小组制宜,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完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体验到智力活动的乐趣,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3.让学生成为资源开发的主体,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中学习生物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最终受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和教师一样,都应成为资源开发的主体。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一本教科书和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学生家庭和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教师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中,应当让学生成为资源开发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笔者所任教的是一所城区初中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拥有电子备课室、生物实验室及相关仪器设备、生物标本室、生物学教学软件、生物类书刊杂志、生物教学挂图、音像资料,在绿化优美的校园内还生活着种类较为丰富的各种生物,教师在利用这些学校生物课程资源为开展生物教学服务的同时,也积极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查阅书籍,做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的主题活动,布置学生组成活动小组,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查阅相关书籍及互联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来调查、收集、整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并展示和讨论、交流成果。通过这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了解就地保护对象的多样性和我国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所肩负的重任,使学生对我国目前在上述领域中面临的威胁进行思考,学会分析和判断我国生物多样性潜在的威胁,鼓励学生将基础知识与实际联系,丰富和发展了学生对生物学科课程学习结果的体验和认识,较好地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爱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这种活动方式比教师自己去收集、整理资料(虽然也是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再向学生讲授要有效得多。

3.2.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增加教育说服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

即使是城区学校,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与生物课程相关的课程资源可资利用。有的学生家长可能就是生物学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能够指导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家庭中往往还有生物学方面的书刊、可供学生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有的家庭养花、养宠物,家长平时也会谈及有关栽培、饲养和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也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了机会。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时,可以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并建立配套的评价措施,还可以组织班级内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认可,增加教育说服力。例如,笔者任教的班级里有学生家长从事水果和水产品生意,就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请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水果保鲜和水产品(鱼、蟹、贝类)保活的意义,还告诉其他学生水果保鲜和水产品(鱼、虾、蟹、贝类等)保活的方法,这样的资源就很有说服力,让学生对自己家庭中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认可,其实就是在教育学生重视实践活动。

3.3.善于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发动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作为一座依山傍海的城市,蕉城区拥有多姿多彩的社区课程资源,其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加以选择,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使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例如,在学习外来生物品种的入侵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时,笔者通过学校政教处联系了蕉城区海洋与水产局的科技人员到校为学生开展相关讲座,介绍蕉城区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况和近年来由于外来生物品种大米草的入侵对蕉城区乃至闽东地区沿海滩涂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例;利用周末时间组织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到蕉城区二都村沿海滩涂实地调查大米草的生长、分布情况,统计大米草分布区域和未分布区域的沿海滩涂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走访二都村的水产养殖户,听取他们介绍大米草的入侵对蕉城区著名水产品——“二都蚶”的养殖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诸如此类让学生走出教室,直接参与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了解当地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让学生懂得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使生物课程突破“以学科为中心”观念的束缚,使生物教学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才能更好地体现“STS”的教育思想,锻炼学生的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