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RFID 电子标签 高校图书馆
论文摘要: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目前正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推广应用。该技术与图书馆目前普遍应用的条形码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功能优势。文章对RFID技术及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可以快速地对物品进行追踪和数据交换,能够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阅读器(询问器)很多标签(应答器)以及传递信号的天线所组成。其工作原理也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利用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系统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
20世纪末,国外开始将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2006年,深圳图书馆成为国内首家运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到目前,国内使用RFID系统的图书馆已接近百家,但约2/3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不到1/3,北京地区只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农学院等少数几所高校。
1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RFID其实就是一种电子条码,与图书馆目前普遍应用的条形码系统相比,RFID系统不仅可以完全替代条形码系统,而且具有更显著的功能优势。
1.1 自助借还书
使用条形码系统,读者借还书籍时,必须由馆员手工一本一本地扫描书籍的条形码。而借助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RFID可以同时读取多个芯片信息,读者只需将其要借阅的所有书籍放在自助借还机上,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自行完成书籍的借阅和归还,无需再由馆员逐一手工进行。馆员的手工劳动量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尤其在读者归还图书时,不必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自助还书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设置在宿舍、教室、食堂等任意地点)自助办理,方便、快捷。
1.2 图书清点
条形码阅读机必须在近距离才能辨别条形码,因此,清点文献时需要将每本书从书架上取下、翻开,扫入条码后再逐本放回,工作极为繁重。利用RFID便携式点检设备,一次可以读取多个RFID标签的资料,只需要用扫描棒在书架上横扫1~2遍,即可读取全部图书数据,盘点时间大大缩短,这样不但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馆藏清点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现在的阅览室多采用开架阅览方式,图书乱架现象较为严重。如果书放错了位置,则很难被查找出来。而采用RFID技术,则只需在RFID阅读器中输入该书的相关信息,沿着书架依次扫描,很快便可发现目标,使得查找工作变得非常方便。
1.3 在安全防盗管理中的应用
RFID防盗检测系统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误报率低等特点,弥补了磁条检测设备存在盲区和不稳定的缺陷,但由于RFID标签的隐蔽性不好,一旦被连书页一起撕掉,便完全失去了安防功能。因此可以将RFID阅读器与传统的磁条检测设备整合在一起,双管齐下,能大大增强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2主要应用设备
RFID标签转换系统:标签转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编码及分发。RFID标签中存储了识别和追踪馆藏文献所必需的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检索号、所属书架信息、借阅者信息、借阅日期等信息。
便携式RFID点检设备:通过扫描书架上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实现错架检查、顺架、排架、倒架、剔除以及阅读统计、数据采集处理等功能。
多功能馆员工作站:集RFID识别系统、读者证件识别系统、条码枪、充消磁仪、显示器等设备于一体,具备馆员管理工作和读者自助操作双面、同步显示功能,同时进行多本图书的借还及充消磁操作。
自助借还书系统:可以对粘贴RFID标签的流通文献进行扫描、识别和借还处理的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进行文献借还的操作,可打印借阅凭条并取得收据,操作简单,可24小时运行。
安全检测系统:当读者出入图书馆经过该系统时。如果有图书被遗漏处理,系统将自动发出提醒,同时可侦测多个标签,误报率较低。
此外还有自动办证系统、封闭式自助还书系统、24小时室外还书系统,以及自动分拣系统、自动上架系统等多种设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配。
3RFID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标准尚不统一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按照应用频率分为两种技术流派,即高频(HF)和超高频(UHF)。这两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并不相同,从应用效果上看,也是各有利弊。高频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国际标准完善,设备和生产厂家较多,国内代表性的厂商有上海阿法迪和深圳海恒;超高频技术在标签隐蔽性和价格上有优势,未来很有发展前景,国内代表性的厂商是深圳远望谷。
不同的技术标准使用户在选择过程中,往往难以抉择,一旦选择了一种,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因为标签和阅读器不兼容,不能共用。采用不同标准的图书馆之间,也难以进行馆际互借、数据交流等合作。
3.2 应用成本较高
随着RFID技术的推广和产品的国产化,RFID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一枚电子标签的价格已经从五六年前的一美元降到目前的一元多人民币,但对于藏书量基本都在百万册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而言,这仍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之上述的系统设备,起步就需要二三百万元,如果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多数高校图书馆是无法承担的。
3.3 传统观念的束缚
凡历史悠久、管理完善的图书馆都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丰富的经验常常伴随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他们对书架的布局、图书的排列以及图书的流通程序都有自己的规范和习惯,而这些规范使RFID系统难以充分地显示出其功能优势。短时间内,这也是难以改变的现实。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RFID也一样。但应该相信,RFID技术代表着未来的趋势,随着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终将会被高校图书馆广泛接受。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在向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方向迈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积极接受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RFID技术的应用,将使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若琳.RFID技术及其在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J].情报杂志,2006,3
[2] 马瑞,洪光宗.RFID在图书馆:挑战与机遇并存应用与创新同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
[3] 孙伯阳.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认识误区[J].图书馆界,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