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人士演讲 创业演讲稿
从成功创业人士演讲中,感悟成功人士创业时的艰辛与创业成功之道。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创业人士演讲,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借鉴!
成功创业人士演讲篇1:马云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本身一个胡想。在95年我偶然有一次时机到了美国,然后我发现了互联网。所以回来以后我叫了24个朋友到我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我说我准备从大学里辞职,要做一个互联网。两个小时以后大家投票表决,二十3个人阻挡,一个人支持,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肯定不靠谱。别去做那个,你台式机也不懂,而且根本不存在这么个收集。但是经过一个晚上的想呢,第二天早上我决议,我还是辞职,去做我,去实现我本身的胡想。那为什么是这样呢?我发现,今天我回过来想,我看见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是晚上想一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出门之前说,明天我将干这个事,第二天早上仍然走本身原路的线路。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本身胡想一个实践的时机,你永远没有机与友人书翻译会,所以呢,我稀里糊涂地走上了创业之路,我把本身称作是一个盲人骑在一个瞎的山君上面,所以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坚信,我相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当时95年不太有人相信互联网,也不觉得有这么个互联网会对人类有这么大的贡献。所以我用了比尔盖茨的名字,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马云说,马云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没有人相信我,所以我就说,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结果很多媒体就把这个东西登了出来。但这句话是我说的。95年比尔盖茨还阻挡互联网。
有了一个抱负然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本身一个承诺,承诺本身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呢,都想一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连锁加盟网站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时机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时机,一般大家都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时机,你坚信事情能够起来的时候给本身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五年,我准备干十年,干二十年,把他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的很久。由于七八年前阿里吧吧没有名气,我们没有品牌,没有现金。许多人也不一定相信电子商务。那个时候非常难招聘员工,同事非常难招聘进来。我们,我们开玩笑说,街上只要会走路的人,只要不是太残疾,我们都招回来了。所以,但是经过了五六年,我们这些人居然都颇有钱,大家都有结果绩感,为什么?我觉得就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相信我们一起在做一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创业者给本身一个胡想,给本身一个承诺,给本身一份坚持是极央视推荐创业项目其关键的。
另外个呢,我想创业者一定要想清晰3个问题:第一,你想干什么?不是你怙恃让你干什么,不是你同事让你干什么,也不是别人在干什么你需要干什么,而是你本身到尽头想干什么?想清晰干什么的时候,你要想清晰我该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创业之前,很多人问,我有这个,我能干这个,所以我一定干得比别人好。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比你能干,比你有条件干的人很多,但比你更想干好这个事情的人全世界应该只有你一个。这样你就有时机赢。所以想清晰干什么,然后就要清晰该干什么,该干什么要明白本身不该干什么,在创业的历程中,四五年以内,我相信不论什么一家创业公司,都会面临很多的抉择和时机。在每个抉择和时机历程中,你是否还是和第一天,像本身初恋那样,记住本身的第一天的胡想,至关紧要。在原则面青年创业计划书前,你能不能坚持,在诱惑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在压力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最后想干什么,该干什么以后,再给本身说,我能干多久,我想干多久,这件事情该干多久就干多久。
所以呢,九年的经历告诉我,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只要你有胡想,你要你有良好的团队,坚定的执行,你是能够走到大洋的那一岸。此刻外面有很多写阿里吧吧如和睦快乐成,如何不错的书,说实在的,没有一本书我看过的,也没有一本书我本身写的,或接受过采访的,我觉得将来我想写一本阿里吧吧的一千零一个错误,我们犯的错误非常之多,所以呢,最好我想跟所有的创业者和准备创业的共勉,还是我本身每天跟本身讲的那句话,今天很美好,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我们必需每天努力面对今天。
成功创业人士演讲篇2:刘强东
过去十几年以来,基本上在整个中国互联网企业里面,受到争议最多的公司,受到争议最多的创业者,应该是非京东和我莫属,自从2007年我拿到第一轮融资(1000万美金)开始,到年底我们决定自建物流,之后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质疑。这么多年以来,市场上永远保持热度不变的就是对我们各种行为的讨论。
与消费者发生矛盾,是注定失败的
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过去十几年以来,我们一直不为外界,甚至不为我们的投资人股东所动,去改变我们,只要我们认为做的事情有价值,盈利一定不是问题。我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商业模式,为你的合作伙伴创造很多价值,为你的用户创造很多价值,结果你倒闭了,失败了。如果是的话,那一定是我们执行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管理团队出了问题,并不是商业模式出了问题。
过去很多人失败的时候说,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等等,导致了失败,都是瞎说,最终都是人不行。举两个例子,IBM发现PC不赚钱,真正的应该是来自系统软件和服务,那个年代卖PC还是暴利,当IBM卖PC还处于暴利的时候,它已经发现了,所以向软件和服务进行转型,奠定了IBM又一个20年的辉煌的成功。反面例子就是柯达,柯达传统相机的时候,柯达的老板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只发现一种东西的利润比我们柯达更高,就是毒品。说这句话的时候很骄傲,很自豪。
每家企业当你走向成功的时候,特别是到达顶峰的时候,后面就是下坡路。所以,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最可怕的是在顶峰的时候。柯达是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但)他自己产生抵触,不积极的发展,结果导致企业反而倒闭,是技术发生变化?其实是柯达的团队发生了问题,它的战略选择有悖于消费者利益。
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价值,你任何的选择,千万不要悖于消费者利益,一家企业的利益选择和消费者利益选择发生矛盾的时候,那注定是失败的。
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一家企业的失败只是因为你的团队不行,没有任何别的因素,其他所有的因素都是借口。正是基于此,我们京东最应该关注的,最应该花时间,最应该不计代价去做的,也就是团队,你要花大量的时间。
破解传统物流模式:减少物品的流动
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现金流,一家盈利的企业可能会倒闭,一家亏损但现金流为正的企业可能不倒闭。京东打造物流系统,我们前端为了给客户提供最佳体验的同时,后端也有很大的诉求,希望降低整个物流成本。
我们自建物流的时候,看到中国有一个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中国没有UPS,没有Fedex,所以给我们机会。第二,中国的物流成本奇高无比;第三就是服务,中国过去多少年,快递发展虽然非常迅速,但服务品质比较低,加盟商和集团公司其实利益是违背的,二者利益不一致,加盟者希望收单多,因为快递公司给快递员结算,送件是义务的,收件才是赚钱的。所以中国快递发展成加盟模式,给快递作为巨大的服务隐患。
基于这三点,京东物流模式又进了一步,京东做的不是快递公司,我们绝对不承认我们是快递公司。三通一达也好,顺丰也好,它们追求的是如何让货物快速流动,所以导致网络非常的复杂;而京东的物流模式非常简单,就是从仓储送到消费者家里,点和点之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而且我们是仓配一体化,建的仓库越来越多,货物离消费者越来越近,货物移动的距离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是一个正向循环,规模越大,物流越明显。
京东物流设计的核心是为了减少物品的流动,我们希望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甚至还没有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你,京东在36个城市有86个库房,告诉你给我们每个库房发多少货,从工厂拉到80多个库房去了,第二次搬运就是从库房搬到消费者家里去,再没有什么代理商、经销商,没有从这个库房搬到那个库房的繁琐程序。因为我们搬运次数少,所以成本很低,因为直接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所以运营效率也很高。
根据我们公开的财报,去年我们库存周转天数是32天,跟友商进行比较,他们的库存周转天数是70-90天。大家别忘了,管理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他们做70-90天的时候,只管了1万种SKU,而我们管理的SKU数量超过200万。他们平均的账期是140多天,意味着你140多天才能拿到钱,资金一年只能周转两次。去年我们账期只有39天,意味着现金一年周转次数可以达到十几次,整个行业效率就起来了。
再看我们整个运营费用率,10.3%,如果抛除日用百货这些低端的,可能达到15-20%,还有技术带来的成本,如果把这些撇开的话,所有电子产品,我们全年的综合运营成本率大概只有8%左右,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现在两大家电,现在费用率是16-17%,我们只有8%,也就是我们比它低了50%,我们如何做到低价?如果用利润换低价的话,这个商业模式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我只是要告诉大家,一家公司为什么会有亏损,你会有质疑,有时候虽然会害怕失败,恐惧,但终究还能够坚持,最后你会发现你的低价是来自于你的成本控制,你的现金流来自于你的效率更高,还有前端的用户体验,包括产品、价格、服务。所以对于京东商城的物流,我们追求的是减少物品的流动,这是京东商城设计物流的一个核心的诉求点。
中国99%的电子商务部门都应该关闭掉
接下来讲一下这个甘蔗理论,就是有十节的甘蔗。为什么京东就做得比较重,不愿意采取最轻的模式去做,其实也是基于这个十节甘蔗。这个理论仅适合零售和消费品行业,本来是一个很小的小甘蔗,因为竞争者太多,导致行业竞争极为惨烈,所以导致甘蔗正在变短。一旦行业不断有人出局,行业就趋于理性,电子商务行业终究会获得它的合理利润,甘蔗也会处于正常状态。
市场竞争规律导致每个品牌,每个行业的利润,短期来看今天长了,明天短了,长期来看,这个行业的利润和品牌利润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是一个合理的水平。这就是市场竞争的好处,只要有竞争,你想赚暴利是不可能的,假如京东只有一家了,京东离死也不远了。
重要的是在甘蔗长度比较固定的时候,产业分工有十块内容,为什么京东越做越重,因为我们坚持认为,在这个产业里面,你做得事情越多,吃到的节数越多,有一天行业趋于理性的时候,你才有能力和资格去获取行业的最大利益。未来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消费品行业,主要就两家,什么代理商,什么分销商,对不起,终究你们都是不存在,什么时候死不知道,死是必然的。
今天,大家都为了做电子商务而做电子商务,每个企业全部建立了电子商务部门,其实没用,中国99%的电子商务部门都应该关闭掉,所有的传统企业根本就不需要做电子商务部门,现在整个中国家电厂商都有电子商务部跟京东合作,自己开旗舰店,然后授权。传统部门比如搞连锁店的,很苦很累,突然来一个87年的小伙子说我是电子商务专家,年薪200多万,弄一个PPT,跟老板说,只告诉老板一件事,我们要亏钱,老板害怕了,我们要是不做电子商务,后面就死了。没问题,兄弟,亏钱是对的,你看刘强东不就亏了吗,所以导致每个企业都在建立电子商务部门,所以电商人一夜之间火了。
所有的传统企业、传统品牌,都要记住自己是干什么的,你们是做品牌的,你们要把品牌做好,把生产、制造、研发做好,有时不用看是线上卖还是线下卖,苹果关注线上卖还是线下卖吗?它只要把iPhone做好,总有人买。只要把品牌做好,对线上线下统一对待,制定同等的价格,不应该弄个电子商务部来对接京东商城。
当整个产业基于理性的时候,这十节甘蔗将更加清晰,不管是传统品牌还是线上品牌,还是电子商务,还是传统零售,我相信都逃不过商业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怎么来的?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成功创业人士演讲篇3:王石
我想这里谈四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就是道路的选择。道路选择什么呢?
1995年开始评选大陆富豪100名,排第一的不时更换名字,但我从来不在100名的名单里。其中原因是:1988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万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 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这个主要是两点原因,第一点,我们知道传统来讲对一个公司的管理,当然你拥有股份,你就拥有非常大的发言权。对我来讲,第一我是非常有自信心。我认 为没有必要通过股份控制来管理公司,我是凭我的能力。这是我的自信心。换句话来讲,如果董事会认为我不称职,随时可以换。我没有必要来通过公司股份来达到 管理公司的目的。这是我第一个考虑。就是自信心。所以我们发现要做一番事业,这个自信心非常重要。
第二点,基于中国文化现实的环境。中国传统文化有这样一个说法,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大家都无所谓贫穷,大家一样,我穷你也穷。 我们都穷没有问题,但是其中有一个人非常富有了,这不行,一定要把这个人拽下来,你一定有不正当行为。所以呢,如果突然文化改造,那是25年前,突然我很 有钱了,我会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地位。
中国的100富豪名单上就我所知道排在第一的有三位我很熟悉,这三位当中一位现在是长期流亡在海外,不敢回国。还有 两位锒铛入狱。当然在中国也有很多很有钱的也好好的。
但是对我来讲,我觉得我必须选择。就是在事业出名方面还是在有钱方面只能选一个。如果你既很有钱,又很有名,这是在中国是不允许的。就像我现在,因为有了名气,被社长请来演讲。这是名声。但是你突然非常非常有钱,那在中国是非常麻烦的事。可能有很人很纳闷,说你的钱放弃了给谁了?
放弃了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做公益。现在万科的公益基金的种子基金就是我放弃的这份股权,目前主要在中国,第一,做自然环保。第二,做儿童的医院。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这是第一。公司是谁的?不是我的。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什么呢?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我凭我的能力来管理这个企业。这是我想介绍我个人这样的身份。
第二个,万科像中国很多企业80年代成立增长的非常非常快,很快就多元化经营,从照片上我们看到万科不仅仅做房地产,还做手表制造、饮料、服装、电 器,有的是销售,有的是自己制造。还拍电影、拍电视。还有广告公司。如果说20年前介绍万科可能我这样介绍更简单一些,就是我告诉你万科什么不做比较容易 介绍。
比如说我不做军火、不贩毒,不做酒店、不做餐馆,基本其他全做。显然这种情况这是万科做的头十年,就是1984年到1994年头十年万科就是这样的 发展情况,所以我们叫做多元化。从84年到了2004年万科经历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如何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所以中国是改革开放开始有很多机会,要走多元 化比较容易。你会情不自禁的。
但是如何做专业化在中国的企业中比较少。多元化虽然很容易赚钱,今年这个生意好做,你做这个。明年那个生意好做,你做那个。你比较容易存活下去。但是你发现你在哪个行业当中你都排不到前三名。
所以就从1994年开始决定走专业化道路,在专业化当中选择了做房地产。其他行业怎么办呢?就关停并转。能卖的卖,能送的送,也卖不出去、也送不出 去的就关掉,当然这是最不愿意的。关掉,原有的正资产一关掉就等于负资产了。更难处理安排的是公司关掉不做。按照这样的设想,原来计划5年从多元化走向专 业化道路。
就是从84年开始计划到94年开始,到98年完成。实际上这条道路走了8年才完成了。现在万科成为一个纯粹的城市住宅开发商。随着中国房地产迅速增长,万科业务也在增长。1997年万科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200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过去一年2013年万科的营业额是282亿美金, 销售住宅是16万套。
很快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30年中国主流媒体选出了8个人作为标杆人物,我也很荣幸的作为企业家,作为8个标杆人物之一当选。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当选我为标杆人物?第一,我按照中国的标准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第二,我又在2003年登上珠穆朗玛峰。又是一个所谓的探险家。第三,万科的经营模式上有一个 非常明显的特征,我公开宣传万科从来不行贿。
我们知道在中国改革开放当中,由于经济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变革当中很多人都往钱看。为了钱,不择手段。所以这种贪污、腐化、行贿、不正之风是非常 非常严重。但一家民营企业如何在经营当中保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我非常明确我绝不行贿。显然在中国这样的经营环境当中就感觉很特别。
所以给我作为标杆来讲点了三个,一个是成功企业家。第二个是著名登山家。第三个是叫做不行贿者。一般来讲给你一个标志,标志太多了就不好描述了。所 以评委会问我这三个标准你最喜欢哪个,你最喜欢著名企业家?成功登山家?还是不行贿者?我选择了不行贿者。我认为在中国的转型当中,我很自豪,就是把不行贿作为我的一个标签。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悲哀。
如果我们说在日本社会当中一个企业家如果你不行贿是作为你出名那就很滑稽了,因为不行贿是一个底线。有没有行贿的?我想是有的,但是我想一定是不阳光的,一定是在社会上见不得人,出了问题会被处罚的。但是在中国成为一个潜规则,好像你不行贿,你怎么做生意呢?尤其作为一个房地产发展商,你不行贿,你 怎么拿到土地呢?你不行贿,怎么得到批准呢?
下面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万科可以讲出20、30个,时间原因我就只讲一个。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上海的1992年,我们知道在中国1992年是 万科进入上海,给的这张图片,这是上海机场附近的照片,那一年我们获得土地在航线上,你要不要?你不要,好的地你拿不到,因为你不搞台下交易,你拿不到地。
我记得很清楚,当初这块地没人要,正没有人要,你万科要不要?所以我站在这个稻田上站了两个小时,就看着上面的飞机一架一架过,平均7分钟一架飞机,最密集的时候3分钟一架。我不用任何手段我可以得到它。这是建好后小区和飞机的关系。很有意思是这块地销售的时候是非常非常火爆,火爆到我们销售大厅 玻璃门被挤碎了两次,就是抢售。
可能很纳闷怎么这样情况还抢购?实际当时来讲我是有考虑,我为什么拿这个地?我们发现不利点非常非常明显,有利点也很明显。什么叫有利点呢?正因为他是在飞机航线下,他不适合人居住,他中间是稻田。不涉及拆迁。说你要决定盖,会很快盖起来。这是我们当时在上海开发出来最快的。就是你要不买房子,没有办法。
房子在航线下,噪音大,不买,我当然没有办法。但是你要买房子,只有万科这个。也就是买其他项目最快最快是在万科推出楼盘之后三个月之后,也就是万科的时间差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有人买你房子,你成功。这三个月没有人买,其他的环境很好的房子起来了。
我想说的是在当时来讲当然成功了。但是之后怎么办呢?就是20年之后,怎么样呢?1992年的事情,20年后到2012年是什么情况呢?十年之后, 二十年之后,情况怎么样?这里给的数字是十年之后的数字。就发现73%居民住在这里认为噪音是有困扰,尽管他们感觉噪音困扰,但是还有84%受访者表示仍 然愿意住在里。只有2%的居民表示希望要搬走。
今天就是再过十年,2012、2013年之后,现在是什么情况呢?这个小区居住来自20多个国家2.7万居民,入住率95%,就是飞机航线下的项目 现在仍然是周边社区的中心,也就是机会主义过去了,很多其他地方好项目都出来了,为什么飞机航线下的项目还很受消费者欢迎?显然你必须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条件是压过了飞机场噪音,那就是社区的开放、服务、周到各个方面的原因。像类似这样的项目,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项目。像这样的项目,万科在很多城市都 有类似的。不一定都是在航线下的。
都是别人看不上的土地,万科拿了。就是经过这样,万科坚守着不行贿的底线,在以城市中心区难以拿到优质土地情况下,万科只有到郊区、偏远地方来开发,所以万科有一个名称叫做郊区开发商,尽管我们是城市开发商,但是我们只能在郊区拿到土地。但是正是这个郊区开发商从1993年十个城市发展到2013年60个城市,今天万科是为40万个中国的家庭住户提供着住宅,居住区人口超过100万。
下面就讲讲我对管理企业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刚才提到了1998年万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也就是在第二年1999年我48岁的时候辞去总经理职务,在辞职的会我做了一个公开讲演,就说我不当总经理了,但是我对公司运转很放心。因为我给万科留下了四个东西。
第一个,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所谓我们讲制度,就是刚才讲不行贿是它的底线,当然是它的制度的一方面。还有透明、规范。
第二个,培养的团队。
第三个,选择的行业,选择房地产。因为万科在头十年做了很多行业,决定选择房地产。
最后一个,树立了品牌。刚才介绍的上海的这个项目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有人喜欢住在那里?就是因为你的品牌赢得消费者信任,消费者选择了和你万科一块既享受你万科给他提供的服务,同时也愿意和你万科一块来忍受你由于选择土地没有办法这样的恶劣的环境。
正因为有了四个东西我认为我没有必要再天天待在公司里亲力亲为,这样显然对万科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这是我个人经营企业的一个考虑,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更多建立在制度上、法律上。像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你会发现换谁当总统,民主党上去还是共和党上去,好像政府都会正常运转。但是中国要是发生领导人变换,就可能是一个大的政治风险。恰好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作为现代企业我觉得应该是更靠近西方的制度文化,就是靠制度、靠团队,不是靠人。这就是为什么在48岁的时候辞去总经理职务。我不但辞职,而且远离公司、疏远公司,离开公司做我想做的事情。99年辞职后,我就开始选择了探险登山。99年登上一座6000米的高山。第二年2000年登上7500米的山峰。
我想在2001年的时候我50岁的时候我要送一个生日礼物是什么呢?就是我再登上一座7500米山峰。什么意思呢?在中国给你体育运动这样一个标准上,如果你能两年内登上两座7500米山峰,就可以达到国家云总健将,所以我想我50岁再登上一座7500米山峰,我自己给我送的生日礼物就是达到国家的 登山运动健将标准。
在那一年我又登上一座7500米山峰,这座山峰在中国的新疆,叫做慕士塔格。当然喜欢登山、喜欢探险,当然心目中你会有一些英雄,比如登山来讲像1953年人类首登珠峰的新西兰人希拉立和他一块登顶珠峰的夏尔巴人天京,这两个人当然是我心目当中登山的英雄。60年代初中国登山队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当时四个登顶队员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心愿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去登雪山。
现在再回到说我们企业。这是他们说的生命道路的选择。第二个我们来谈谈看质量比速度。我们知道谈到中国就谈速度,谈到中国就谈规模。
当然,中国历史上都是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因此对做老大、争第一就有特殊的情结。每年中国都排各种排行榜,刚才说了财富前100名,实际公司排名也有前10名、前100名。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每个企业都在关注着同行的销售额、销售速度,谁进入房地产第一梯队,哪个公司进入千亿规模。
有趣的是从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排名第一位始终是万科。第二名总是在变化。当然既然在第一,你就想保持着第一的位置,当然速度就非常非常快。 但是我很警觉,这样的速度、这样的规模,质量怎么保证?今天市场好的时候,没有问题。将来市场成熟的时候,增长没有那么快的时候,如果你质量保证不了,将 来怎么办?所以我提出来说我们万科一定要改变我们经营模式,我们一定不要太在乎第一,第一是一个结果,不是目标。第一固然好,但是你质量好了,只是排第 三,有什么不好呢?总比质量不好的第一好得多。
我在公司讲话当中讲到就是在速度和质量冲突的时候,应该质量第一。速度和成本冲突的时候,我们知道讲质量好成本就可能提高。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认为还是质量第一。我们学习日本的建筑,有一种作为我们建筑行业很欣赏的就是不用任何的修饰、涂料、磁砖,当然要求质量很高。万科在中国也先后投了这样的项 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在上海,我很自豪。同行来参观的时候都伸出大拇指。
简单来说,建筑行业日本和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差距呢?中国建筑行业误差是厘米级,而日本同行误差是毫米级,差别就在这里,也就是十倍质量的误差。万科决定了我们弥补这个误差。具体的结果我们就是制定了千人计划,什么意思呢?我们派一千名工程师用人民币1000亿,折合成美金在1700万美金,1000名工程师,当然是分期分批送到日本来进行训练。现在这个计划在进行当中,到了2013年,2012年执行,2013年尝到甜头。第一,我记得我们工程师在日本工地参观的时候表示没法学习,太难了。一年过去 了,就是这些表示没法学习的工程师觉得光一次还不够,还要第二次、第三次,这个计划在进行当中。
到今年又开始制定第二个千人计划,刚才讲那1000名是工程师。现在这是1000名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工程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人员,第二个千人计划。预计2015年会第三个千人计划,就是服务业,物业管理员1000名到日本来学习。当然现在我们给我们日本同行压力很大。他们的接待能力有限。 他们毕竟还要干活。你把万科工程师派过来学习参观,还得师傅带,所以压力很大。所以我们准备这种训练营不仅仅在日本,还要在中国,就近和日本的企业合作建 立训练营。这是讲到质量和速度。预计万科整个培养建筑质量体系预计2015年初步完成。
2015年整个万科工程体系也是像日本同行一样毫米级。这叫质量与速度。当然整个与日本同行水准差距还是相当大,但是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头。
第三个,我在2010年拿到中国国家最佳运动员标准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攀登世界七大峰最高峰,2002年我登的第一座洲际的高峰就是 非洲的乞立马扎罗,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2年初。我登顶顶峰从山脚到山顶经历了热带雨林、草地到岩石的变化,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这我感到非常非常惊 讶。显然常年积雪的雪峰已经变成季节性,下雪的季节白雪覆盖,下雪季节过去了,他就没有雪。像富士山不是四季都有雪。什么原因呢?显然是气候性。这方面我 作为一个登山爱好者,一个和自然接近的人,是非常明显感觉到的气候性。
非常简单一个例子,曾经去穿越北极、南极,我们知道北极南极很冷,2005年穿越南极的时候,我们到了南极的极点,我记得我曾经上去光着膀子在南极 顶上待了20分钟,当然也是很冷,但是已经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冷。也就是南极也变得比过去暖和多了,大批的冰块、冰山在崩裂、在融化。
作为一个探险爱好者,对于气候是不是在变暖,我的回答很清楚,是。同时我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气候在变暖和我是什么关系?和我公司是什么关系?和中国又是什么关系?当然这个给的图上是非常清楚,中国扮演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碳排放。温室效应。
但是我们发现过去的30年,过去的35年,中国在经济发展当中如何再来承担全球变暖碳减排这方面长时间被忽略掉。这里就讲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 我主动到北京绿色和平组织办公室找负责人谈,这个负责人是一个香港人卢思成,我找了他,他吓了一跳,因为我们知道绿色和平组织就是对那些大企业、政府违反 破坏环境这样的行为进行制止,基本大公司是对他们退避三舍的,是躲着他们的。
怎么中国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找上门来,吓了一跳,说怎么找我?我就把整个登山的感受说了,而且我也说了我的体会,我们不能再这样,我们应该采取行 动。他听了非常高兴,就安排了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之行,在那里我看到被保护的环境情况,也看到了亚马逊大批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是什么样子,那个对我印象非 常非常深刻。
这里我就想给出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需求国,进口世界50%热带雨林木材,其中10%进口木材最终进入中国建筑工地。亚马逊丛 林砍伐中很大部分与中国建筑有联系。显然我万科能做什么呢?当然我们很惊喜地发现我们向日本企业学习,采用提高建筑质量的工艺,他是和环保密切相联系。我 为了提高质量,我来引进日本的施工方法,发现非常成熟的日本施工方法是很环保,这让我非常非常惊喜。
所以如何在提高质量和做环保的关系上他是一致的,这就是积极的投入市场。现在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过去的2013年的记录,中国建绿色住宅的总量,万科占了一半,但是万科市场有多大呢?我们市场才2%。但是建绿色建筑量在中国占一半。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说明万科在有意识地做取得了成绩。第二个说明在中国仅仅万科一家做是没有用的。即使不要说50%是你的,100%是你的,你的 市场占有份额只是2%,也就是98%建筑是不环保的,是大量在使用木材的,是在破坏自然的。所以在我个人意识当中非常清楚,仅仅万科做不够,必须万科作为 领头人在行业当中推广这样的绿色建筑。
最后一个话题,设计改变生活。我以一个万科员工为中心展开的故事,这个故事他叫设计改变生活。我要介绍的这位,这是1992年万科上海公司总建筑师 付志强向我辞职,他表示要来日本学习城市规划。给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是明天他就要离开上海飞赴日本了,明天就要走,但是今天还在工地上干活。这种敬业精 神让我非常非常感动。
当时我记得我曾经向他建议说你就不要辞职了,算是公司给你派到日本去,你带薪去学习,但是条件就是学习两年后回到万科。显然被他婉绝了。因为我不能 确定我两年之后回不回来。但是我承诺只要我回中国我一定在这里。这是当时他辞职万科的时候他说的。当时我就惦记。两年之后很快就过去了,到了1994年我 到了东京找了他,你毕业了,是不是可以回来了。他说我只是学习规划,但是还没有学习建筑,我很想在日本的设计事务管理所学习一下,显然两年之后他不回来 了。我说好吧,你实习一年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回来了。他说一年不够,可以感觉到他不大想离开日本。
一年之后,1995年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我们一个小组考察日本,主要看建筑,是从雄本租走了四国、本洲,最后到北海道。在途经东京的时候,我又强 烈要求他再返回万科。我记得很清楚,在东京的电视塔旋转餐厅我们一边吃着旋转餐厅的皮萨,一边谈回万科的事。他就说我现在小孩上小学,他已经熟悉东京生活 了。我一听这样坏了,我只好改变策略,我说好吧,我不打你回万科的主意了。这样你就留在日本,作为万科在日本学习日本的窗口,这是1995年的事情。小付留在这儿之后,但是显然和万科一直保持着联系。
只要是万科来的考察团,小付都是负责安排接待,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有两次到日本专门拜访小付所在公司的老板,请吃饭。占了小付的时间。和小付的老 板三板先生也成为朋友。给我印象非常非常清楚,介绍他一些项目。显然发挥作用比在万科发挥作用还大。这话就到了2012年10月,说无印良品的社长要讲 座,你是不是听一下?我当时说为什么听呢?小付说我们在上海、在杭州和无印良品的故事。你去听会加速万科和无印良品的合作关系。
这次听讲演,印象很深刻,深刻的两点,本身无印良品讲演,安排和德国一位工业设计师,是顶尖级的国际设计师一块来,不是一个。设计在现代生活这样一 个角色。这个对话本身就非常非常有意思,一个就设计师来谈他的体会,一个是品牌公司的社长,这样的对话就非常非常有意思。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这个, 最深刻的是就发现基本上在之前我对无印良品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是显然在在听讲座,和在MIT一流学生们对无印品牌的理解上,我觉得我比他们理解差。这是让我惊讶的。
差异在什么地方呢?
差异在无印良品这种品质追求和本身形象宣传这样一个定位上,按照现在西方主流商品推销来讲就,既然你讲尊重自然的,朴实的、不浮夸的,而面对城市中 产阶层的,那你这个东西不能贵,你一定要像麦当劳这样的,既然面对大众的,就要像麦当劳这样的,说你这么贵,怎么销售?显然对传统的设计的自然环境这样的 一种依赖的关系,这样一种和艺术的结合,显然作为一个中国消费者,西方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是我在MIT在对话当中的感受。
更明显的感受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显然像这样的差异更明显感觉到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渊源,对中国的消费者接受无印良品显然比西方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是给我最明显的感觉。当然我们再看看在这方面万科接受无印良品是怎么一个过程?我记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2004年,当时小付还没有回万科,当时还在日本,组织了一个日本的设计团队,包括从建筑设计到景观设计到室内装修和万科合作,项目在无锡。设计、景观这些都是由日本建筑师、设计师、景观师完成的。其中尝试和无印良品合作,作为样板房软装修由无印良品来提供。一切都在进行当中,但显 然销售部门强烈把无印良品的室内装修给毁掉了,说你这等于几乎没有装修。认为色彩是很朴素的。知道我们中国大陆现在讲究的更多的是贴金带银,水晶灯,一定 要是带金框的大镜子,各方面非常的奢侈、浮夸的东西。销售部说这个消费者能接受吗?
强烈的说不能接受。也就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合作上,还没有推出来,就被万科的人员给毁掉了。
我们上海的老总,他是无印良品的粉丝,他是2007、2008年搞一个礼品,选了无印良品200个保温杯,非常非常欣赏。无印良品设计简洁、实用。 真正的是开始作为礼品和万科和无印良品真正合作是从200个保温杯合作开始,在之后这位老总调到杭州一个项目叫良渚文化村,他到了后就全力以赴引进无印良 品设计、无印良品理念、无印良品商品。这个故事就从这展开了。展开之后,这个故事就越来越有意思了。因为这个故事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告诉说京井讲演,你要去听,我说好。我真正接受是从这开始。
但是真正发生故事是在我们杭州文化村,这个就非常非常有意思了。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两种文化村真正成为和无印良品一个对话,一个连接,一个合作的媒介是因为文化村是万科一个代表未来的设计,万科预计着明天,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和无印良品非常非常好的契合。
如果我们要面对未来,显然我们和无印良品合作我们找对方向了。如果只是面对今天没有必要和无印良品合作。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大众,消费者对生活更多的 是浮夸,更多的是一种表面的、虚浮的追求,对名牌的追求,你既然对名牌的追求,希望能在第五大道上。但是你如果真正的对艺术、对自然、对生活一种向往,对 自然一种敬意,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任,显然就是说杭州的文化村找到了和无印良品合作的契机。
这当然就找到了方向。实际上我们项目还没有具体的合作,就是在付的联系,又联系了松井会长、京井社长、松奇先生,先后访问了,我作为万科董事长在这里是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当然现在无印良品的软装修已经被万科接受了。
很有意思的是万科接受了,自然消费者才有机会来接近,自然也被消费者接受。也就是说无锡的项目我们还没有给消费者接受,我们自己先接受。但是自从接受后,在中国,尤其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已经接受,现在又在北方区其他地方进行合作。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基本技术层面,中国企业正在接受、模仿国际上所有的,包括日本企业的成果,但是这些足够了吗?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未来传统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几年前,无印良品的创始人曾说过中国到处都是无印良品,也许未来就在前面。
在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的资源,但很可惜,在中国这方面很多来讲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更多的拆,而不是传统上去寻找经验。站在今天必须反思我们过去一些野蛮行为,我们必须在现代和历史之间从容穿行,才能真正具有创造力,我想我们之所以成功绝不仅仅高新技术或者请全球顶尖设计师,我 们产品中体现出的传统产品情趣,素和空,是对生命价值和文化传统的新思考,这些思考和价值最终构成了独特魅力。
万科2013年开始转型,再次由专业化向多元化过渡。这里的多元化不是经营其他行业,是把万科单独的住宅建设变成包括也建医院、也建学校、也建商场,还是本身在建筑房地产行业内的多元化,由单一住宅开发向综合配套商过渡。
但是这些配套设计一定是环保的,节能的,在现代化道路上,日本比中国先行了200年,中国需要向成熟的日本企业学习,才能发挥后发优势,过去十几年 万科曾向索尼公司、东京建屋、前田建设学习,学习质量、学习成本精细的控制,未来还是要向日本学习成熟的设计文化和艺术。学习如何进行现代和传统的结合。 学如何在舒适和可持续取得恰当的平衡。无印良品是日本设计文化艺术的标杆,万科能够与无印良品合作,对万科设计走向成熟非常有帮助。
对整个中国人尤其是城市年轻人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也会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企业向日本企业学习,与日本企业合作,带来的不仅是中国企业成熟度提高,也会促进中日间的友好交流,我相信对美的共同追求不仅能改变我们生活,也会增进我们中日两国的友谊。谢谢各位!
成功创业人士演讲相关文章:
1.创业成功名人演讲
2.成功人士的创业演讲稿
3.成功创业人士演讲
4.90后成功创业者演讲
5.成功人士回顾创业之路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