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西北的原创散文
大西北在未开发之前非常的荒凉,土地贫瘠,寸草不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大西北的原创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大西北的原创散文:大西北纪行
头一回去北国,头一回去北国的大西北,头一回坐三天四夜火车冒冒失失闯进四九。
都说大西北的冬天粗犷凶悍,谁料到竟如此腼腆又如此灵巧。
你想从车窗一睹她的丰采吗?对不起,她早已用你呼出的热气织成一幅厚实的窗帘,紧紧胶合在玻璃上。
你想打开窗门吗?冷且不说,你也打不开。她依然用你呼出的热气将窗门牢牢地焊住了。
你用热乎乎的手掌将那厚厚的窗帘烙破一个洞,好奇的目光终于伸向了窗外,可窗外已蒙上了洁白的面纱。不,那不是面纱,面纱哪能不透明?面纱哪能从头捂到脚?
你还想看个究竟吗?可烙破的窗帘须臾补得天衣无缝,依然用你呼出的热气,她的手真是巧极了。
车厢是一个密封的罐头盒,密封着春天,密封着五湖四海南腔北调海阔天空的情趣。
火车终于奔到了铁轨的尽头。
走出车厢,掉进了冰窖,时令骤然跳过了两个季节。
风呼呼地刮着脸,说它是刀子,完全不是比喻,一点也不夸张。鼻孔吸进了什么异物?伸手一摸,原来一根根鼻毛,竟成了极细极细的冰棍。
分明飞扬着片片雪花,却又依稀可见一团毛乎乎的太阳。
地上全是冰雪,抹了油似的。从来不曾溜过冰的我山一般沉重地倒下,溅起一阵阵开心的笑,也招来一双双搀扶的手。
我实在不好意思,想自个儿爬起来。挣扎了好几个回合,全都无济于事。穿得太多了,活象个棉花包。两条腿灌了几天几夜的铅,哪能听使唤?
手套竟也欺负人,不翼而飞,一双手按到了冰雪上。那冰雪竟也如此好客如此多情,抓着我的手不放。我受不了这热烈,终于挣脱了,终于被扶起。
我继续着大西北之行,在汽车里。
不知哪来的那么多饥饿的猫,钻进裤腿,钻进皮靴,钻进毛袜,也钻进手套和口罩。
脸仓皇躲进了衣领,手仓皇钻进了口袋,就是那脚无处可逃,被啃得直跺,此伏彼起,一浪高过一浪。
刮雨器来回不停地不知疲倦地刮着扑面而来的雪花,刮亮一把张开的玻璃折扇,凭空又增添了几分严寒。
不断呼出的热气,不断扑向玻璃折扇的另一面,不断凝成冰霜,不断被一只通红的熨斗烫去。不,那不是熨斗,那是一只纤细而又单薄的手掌呵!
路帅极了,拴住方向盘也能跑半天,可车轮不时闹些别扭,忽东忽西。方向盘到底生得圆滑,能扭则扭,扭不过则迁就,迁就中寻机再扭,总不与车轮闹僵闹翻,又总能将车轮引上正道。
心,免不了七上八下左冲右突:有时蹦上陡峭的山峰,有时又坠入万丈深渊;有时撞碎在迎面开来的汽车上,有时又滚到了路的一边;有时还会卡在嗓子眼儿里,让人半天透不过气来。
几乎都是陌生的旅伴,几乎都是患难与共的旅伴,路上跑的,还有车里坐的。谁要是滑出了路面,爬不起来,谁见了都会停下,能推的推,能拉的拉,谁也不把力气省下,谁也不把旅伴扔下。
晓行夜宿,又是两天一夜。汽车已到达了终点,在雪花的飞扬下,在欢乐的雀跃中,在目光的依恋里。
我也到达了终点,在那烟囱林立井架林立机声隆隆原油滚滚的戈壁雪原,在那冰雪包围、寒风抽打的低矮的土屋。
土屋里关着和煦的春天,比密封着的火车车厢还要温暖。
水仙用浓香呼唤着你,兰草向你张开了温柔的手臂。金鱼为你舞蹈,漾起一江春水。画眉为你歌唱,带你走进春天的山林。葵花子和西瓜子比邻于两只茶盘,比着魁梧,比着丰满,比着谁最讨人喜欢,让人时时挂在嘴边。葡萄干是能吃的玛瑙和翡翠,真香呀,真甜!
炉火正红,牛肉兔肉骆驼肉垒成一座座云雾缭绕的山石盆景。羊肉串烤香了整个屋子,引得口水泛滥,淹没了牙齿和舌头,冲决着嘴唇。
大碗大碗的奶子茶,飘着鲜美的清香。大碗大碗的葡萄酒,溢出甘甜的玫瑰红。
看一眼都饱了醉了。真要是不撑大肚皮不灌进云里雾里,主人的鼻孔会冒烟,眼睛会喷火,帽子会升空,肚皮会爆炸,说什么也不会弹起冬不拉,说什么也不会敲响手鼓,说什么也不会放飞激情,说什么也不会旋转欢乐。
我该回江南去了。那一间间土屋里天天扔出去的水,还站在门前,站成了山丘,一站就是几个月,竟和我一样,不肯离去。
我还是回到了江南。多少年过去了,大西北还留在我浓浓的甜甜的记忆里。
关于大西北的原创散文:大西北娃娃成长记
还差十天就到一九八三年的时候,一个北风呼呼刮,大雪飘飘洒的深夜里,在西部这个小村庄里,不时传来婴儿凄惨的啼哭声,从那时起,他就躺在沟边破窑里的土炕上,开始认知这个世界。父亲是个高中生,算是文化人,能写一手好字,在人堆里能咬文嚼字的讲话;母亲是个文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买菜算账也要细细琢磨好一会儿,这一代的父母亲都希望孩子长大能当官,光耀门楣,扬眉吐气,父亲给孩子起名:郭为。
父母亲每天要下地干活,或者去农业社上工,年迈多病的奶奶照顾自己都为难,还要照看小郭为,听着孩子哭得实在不行了,给孩子不停喂水,有时候还悄悄喂面汤,尿了也只能等父母亲回来换尿布,等孩子能爬了,好几次从炕上掉下去,头碰的青一块紫一块的,干脆用红绳子绑住腰,另一头系在炕边窗户凌上,一直到三岁大的郭为,天天都和棉袄里的虱子为伍,动不动将大便拉在炕席上,经常摇着窗户无助的大哭,哭得时间太长的话,隔壁的小脚婆婆走过来哄哄,还耐心的清理小家伙的大小便,嘴里还说着“我娃乖”、“我娃不叫唤”、“看把娃可怜的”这样令小孩子觉得平静和温暖的话语。
五岁的时候,窑洞被雨水冲刷的实在没办法住人了,母亲哭着去哀求大队支书多次,大队终于在他们住的地方附件批了一块庄基地。母亲央求舅舅、姨夫等亲戚,亲戚们一来,坡上拉土的拉土,打地基的打地基,河滩打石头的打石头,半夜出去从灰窑偷石灰的偷石灰,去山里伐木头的伐木头,在众人的帮助下,两间土木结构的泥瓦房就立了起来。这两间房,开一扇门,外边是案板锅灶,当灶房;里边盘了土炕,放着箱子柜子和粮食,算是卧室,还没等住进新房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农业社分地到家了,大家除了种地比以前积极之外没什么变化,农闲时候不是晒太阳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说闲话,时间都浪费在家长里短的事情上。粮食产量增加了,酸酸草、椿树叶、玉米芯、油渣这些东西已经不用吃了,但白面也并不很多,母亲每次串门都带着郭为,为了能让婆婆和婶婶们给一片馍馍吃吃。
郭为这个时候已经有想法了,很小的年纪就懂得了用劳动讨好别人来换些吃的。常去给大爷爷家劳动,大爷爷是吹鼓手班子的头儿,大儿子教书吃商品粮,老二开一个小诊所,他们家在附近算得上是好人家。郭为一帮玩伴在大爷爷家的劳动主要是剥玉米粒,玉米从地里掰下拉回家后,需要扒下外衣扯胡子,然后挂起来晾干,此时玉米粒依旧长在玉米芯上,要想变成能用来加工的粮食,就必须从玉米芯上把玉米剥落下来。每当郭为他们剥完一筐玉米,大爷就会自动的端过来一盘红芋,那些红芋外形苗条紫红,跟吃瘦肉一样香甜醉人,还可以看小人书《黑猫警长》、《鸡毛信》、《东郭先生》等,还可以学习下象棋,还可以打开收音机听故事,虽然听不懂,但不懂装懂,热情不减。由于大爷爷家文化程度高,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东西,从那时候起,在这个文化落后书籍匮乏的乡村,听故事成了郭为的爱好,成了他学习文史知识、开发想象力和锻炼口才的绝佳途经。
八岁的时候,郭为上学前班了,母亲用旧衣服给缝了一个书包,里面没有书,只有一个揉的皱皱的本子与半截铅笔,跟着连小学都没毕业的老师学认字。郭为长得黑黑的、小小的、从不贪玩胡闹,总坐在不起眼的地方,默默练字,等到了一年级,语文数学每次都是满分,每次都是三好学生,三年级出麻疹休学半学期,考试依然第一名,让学校老师都惊呆了,这是个有天赋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的。就是在这个只有几间瓦房,桌椅缺胳膊少腿的,老师只有初高中水平的小学,郭为以全乡第一名成绩考上了乡里的初中,这让郭为的父母亲喜出望外,专门带郭为去乡上的饭馆吃了一碗西红柿鸡蛋炒面。
也许是营养跟不上,郭为总是黑瘦黑瘦的,比同龄的孩子矮半截,可是他确实天资聪明,勤奋过人,初中接触英语,每个单词都背的滚瓜烂熟,每次英语考试都是接近满分,这时候的郭为已经是大孩子了,自己的榜样就是大爷爷家教书的大儿子,他在全村很有名气的,长得不光帅气,也很文气,连续高考三年,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县里教初中,居然被县里银行行长的千金看中,没教几年书就掉到了县财政局工作,现在已经是财政局的局长了,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天羡慕念叨,郭为的父母亲时常也给郭为念叨,希望他以后也能为祖宗增光。
那个时候,村里有人买黑白电视了,很多玩伴都去看,郭为很少去,自己在家学习,每天坚持到晚上10点以后,什么AB卷,课后复习题都是主动完成,那个时候的郭为已经认识到,农村的孩子要出人头地,勤奋是唯一的出路,苍天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郭为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唯一的一所高中。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情,老师们都感到自豪,终于培养了一个第一名,可是郭为的父亲很后怕,还找老师做郭为的工作,让郭为读个中师就行了,学费全免,出来当个小学老师好歹也是吃商品粮,万一读高中考不上大学,到头来跟自己一样还是农民,郭为是宁死不屈,为这事情喝了半瓶农药,幸好发现早抢救了过来。
高中时候的郭为有点自卑,跟别的同学相比,长得不好,吃的不好,穿的不好,用的不好,连复习资料都买不起。当同学三五成群去吃饭时,他总是躲起来开水泡馍,生怕被同学看到取笑;当同学互相请客吃个雪糕冰棍时,他也是躲开,光蹭人家的不请客不好;当同学互相玩笑聊天时,他也是躲开怕跟女生说话;郭为自闭了,呆呆的傻傻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正直花季雨季的少年们,每个人都在憧憬着未来,郭为的生活缺少了青春活力,但也积极向上。
理想是个万花筒,高的低的、能实现的不能实现的全部都有。郭为也不例外,想过当国家主席,相当过歌星,也有想过当大司机,因为村上的拖拉机手碾碾麦子能挣二三十块,一天三五场不成问题,给水泥厂拉一趟青石头起码挣四五十,早起的话,一天能拉个三四趟,他觉得要是能开上拖拉机,就能盖一座二层楼,娶一个漂亮媳妇了。考大学这个理想,他无疑实现了,在自己的迟迟等待和父母老师不可思议中考上了交通大学,这是这个小县城历年最好的高考成绩,在县电视台报道了好几天,对郭为以及家人来说梦一般。
就这样,郭为揣着借款和凑起来的学费,翻开了城市与社会这本大书……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可以,这样的美丽,明天会更好,郭为泪流满面的对自己说:“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
关于大西北的原创散文:走进大西北之敦煌
在前往莫高窟大门的路上,我的步履是沉重的,显得有些蹒跚。是的,敦煌,我就要来了,但是请原谅,我真的还没准备好。虽然已经准备了几十年。我仍旧没有准备好。
虽然从未来过,但在内心,却是早已相识了很久,很久。这种久,早已在孩提时代就已经烙入印迹,那样空灵,那样纯净。
在儿时崇拜的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凉州,瓜州,阳关,丝绸之路,这些带着熟悉味道的词,在脑子里面竟然盘桓了几十年。苍茫的大地,滚滚尘土,啸啸瘦马,幽怨的羌笛,寒风中落莫的军旗以及留守将士们在风中粗糙而又刚毅的脸,这些,组成了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卷,在岁月的留声机中,一而再地播放。于是,敦煌,莫高窟,飞天,玉门关,这些有联系而又无联系的,在忆匣里,时而一一打开,时而又纠结一起,日复一日中,由漫延的长长的篇幅,最终凝聚成了一个点,最后,只剩下二个字:敦煌。
对于敦煌的印象,无非是象三十里铺那样,是一个咽喉锁钥。她的大起大落,无愧于任何一个人的人生。曾经辉煌时,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交通要塞。出了敦煌,便从此无故人了。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汇聚于此,而在那西北荒凉之地,突兀地出现这么一个小镇,颇有些龙门客栈的意味。而也是这个地方,历经沧桑,在经历荒原时,“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又是怎样的一个惨景!几千年风霜的吹拂,曾经的盛衰如今已是流年细沙,湮没在岁月的沙漠里。而今承载着她曾经辉煌的也只有莫高窟,也只剩下莫高窟。
所以我激动,所以我有莫名的情愫无法言语。纵然午后的阳光刺得眼睛生疼,我依然觉得手脚有些冰凉。这个象巨大的磁场样吸引着我的地方,多少回魂牵梦绕的地方,而今,我真真实实地站在这里,即将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几十年的謎底即将揭开,我的呼吸是急促的,心里茫然,忐忑,惴惴不安。
我不为看佛,也不为学艺术造诣,我是来干什么的?我一时踌躇起来。风中,那忽近忽远的驼铃声又响起,伴着铛铛的凿壁声,仿佛有遥远的声音传来:你来了。我喃喃地说着,是的,我来了。我如梦方醒,我来了,为了那牵肠挂肚的感觉而来。为了那几十年的梦而来。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随着人群踏入了神秘而又庄肃的大门。
当第一个窟被打开的时候,我不由得惊呼了一声。是了,就是这个地方,一直念念不望的,就是这里。
来不及细想,便跟着讲解员轻声的讲解,洞窟在我眼前被一个个打开。当一幅幅画呈现在眼前时,我几乎忘记了呼吸,耳边根本听不进任何的声音。
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全部浓缩在这区区几十个洞窟中。无论是飞天,佛像,还是讲述故事的图案,无不在向人家诉说着一个个未经雕镂的曾经的过往。。
我不懂艺术,无法从艺术的层面讲解他们的艺术价值。我也不是文人骚客,也想不出那迷人的词藻。我,只是为了感觉,一味地由感觉操纵着我。由始及终,我的眼睛始终被饱满着。
从南北朝时期至明清,历朝历代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墨色,或取之,或去之。尽管如此,现存的窟中,仍能从图像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背景。
且看那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处于动荡及渴望统一中,于是笔风略浅,画色含蓄,而开凿的手艺也是粗犷的。加上岁月的沉淀,已是或残,或缺,浸没在历史的车轮中。
终于,缝缝补补中,在隋朝得以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盛。这个时期的画风趋于平稳,色调上也有鲜明的对比。材料运用及雕刻手法上,也比之南北朝有了明显的提高。
只是,总是感觉有意犹未尽之感。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直到大唐的栩栩如生的飞天打开时,我才真正明白,之间感觉差的那一点,就是生命。唐朝,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都处于无可撼动的地位。窟中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刻,人物的动作变化不一,神态逼真,绘画手段也精湛。创作风格大胆,人物个个体态丰臾,神采飞扬,甚至于细腻处能感觉到活动的脉搏。这样的精工,也只有曾经在世界上雄霸一方的唐朝才有这样的气场。
接下去的宋朝和明朝,印象就大抵停留在中规中矩,未见任何出彩处。
只一圈,就参观完毕。
跟着人流出来时,我却有些浑浑噩噩,就这样就结束了?总是感觉遗落了些什么。
不甘心地坐在外面的石墩上,我默默地看着眼前静静坐落着的一个个洞窟与对面的三危山遥遥相对。炎热的夏日底下,莫高窟一如既往,宠辱不惊地守着。也是,铁马铮铮的将士,哀鸿遍野的场景,盛极一时的辉煌以及那几经抢砸的浩劫,她都这么轻松地过来了。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弹指间,几千年的历史,瞬间灰飞烟灭。
心底的那个声音又再响起,眼前的一个个洞窟愈发神秘起来。我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又一次钻入了窟中。
洞窟中光线很暗,只有讲解员的手电发放微弱的光。在这里,你会觉得,任何现代化工具的运用都会亵渎了她,任何凡人肉身的触摸都会玷污了她。
出了窟门,我轻轻闭上眼睛,抚摸着外墙上重新修补过的石壁,试着透过厚厚的石墙能够感受到她的呼吸。
或许,前世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大漠将士吧。不然,为何耳边总是响起摇旗助威的呐喊?
亦或,前世只是一位在窗下绣着鸳鸯的大姑娘,夜夜巴望着边关建造石窟的情郎?不然,为何在越临近,却越“匆匆出迎羞不前”?
或许,前世只是一只大门口的蜘蛛。穷尽一生,只为求得来生一见?
一阵风沙吹过,我睁开了眼。不知何时,人群已逐渐散去。太阳,也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精英部队都遣去呼唤另一端沉睡的人们。留下的老弱病残们,散发出微弱的红光。老实了一天的风顿时肆虐起来,扬起尘土,张牙舞爪,将一旁的白桦树摇得哗哗作响。
也许,我就是那颗守候了几千年,却被风无情卷走的尘埃?心底的声音牵绊着我跋山涉水,只为了却那几千年的夙愿?
罢罢,既然前世有缘,那么,今生我必来相见。不为天涯,不为咫尺,只为一念永起。
关于大西北的散文相关文章:
1.关于家乡变化的散文
2.刻骨铭心爱的散文
3.迟子建经典散文
4.春花散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