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浅谈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军校学员共性心理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心理学教学中,转变心理学授课理念,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符合军校心理学的课程实际和学员心理发展特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团体心理辅导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浅谈论文篇一
《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军校学员共性心理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心理学教学中,转变心理学授课理念,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符合军校心理学的课程实际和学员心理发展特点。本文拟对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员;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55-02
当前,军校学员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呈现复杂趋势,在给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心理学课堂是学员心理教育的主阵地,应在教学中实施符合学员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员处理普遍存在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切实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因此,本文结合军校心理学教学实际,探讨构建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为进一步的心理学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一、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是一种依托团体活动,根据学员当下产生的感受与体验进行引导或辅导,从而使学员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方式。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团体动力学理论研究表明,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团体氛围能够有效激发成员的创造力,成员相互之间信任度较高;民主式有利于提高团体的内聚力,提高成员的活动参与性,使成员自觉地完成团体任务。团体的人际互动对个人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和潜能,只要团体满足了个体的内在需要,个体就会在团体中展现自我;自由、安全的团体氛围能够让成员真实表达情感和感受,通过他人的反馈,成员对自我有更多的反思与认识。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世界的理解是由个体主观决定的。
二、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上均有显著不同,它强调学员在活动中的经验感受,偏重于体验学习,在对经验的分析和思考中,掌握理解知识,内化为思想。第一,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激发学员的教学参与性。学员的参与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学员的思维、身体和感受也相应地“动”了起来,百分百地投入到教学中,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布局上,圆圈式、分组式、U字形能够拉近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教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安全、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帮助学员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第二,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解决了学员的常见心理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学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感到在人际交往、情绪和睡眠等方面有障碍。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的存在容易让学员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失去理想与希望。在面对共同的问题时,学员在团体中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应对方式和解决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三,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增强学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内省,就是通过反思自身行为来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调节的心理活动,是人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基础。内省也可以称之为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觉察能力是人格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个体具有了内省或自我觉察能力,表明个体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让观察的自我从心智中分化出来,把自己的心智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认识。在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中,学员参与活动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种直接学习令他们对某种理论或说法有深刻的印象,对在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及时体悟并认知,因而能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学员遇到相似的情景或是产生相同的情感时,无意识地就会将团体中学习到的成果运用到现实事件中,增强了自我调适和自我教育功能。
三、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对教员和学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课程设置既要遵守心理辅导的专业化原则,又要创造温馨活泼的课堂氛围,显现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色,吸引学员将注意力转向活动与课堂。第一,注重教员的素质培养,确保辅导效果。在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中,教员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员或是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员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活动的带领者和参与者。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员具有健康的人格、掌握一定的辅导理论与技能、热爱心理健康事业等,为学员树立榜样,避免因教员自身问题造成对学员的伤害。另外,在设计辅导主题上,教员本身也要在这些问题上修通,否则难以指导学员。第二,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确保全员参与。课堂中的每个学员都是教学的主人。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员减轻压力,处理内心冲突,使学员将课上提高的心理应对能力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顺利地应对各种生活事件,提升能力和素质。在活动中,教员要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鼓励学员积极发言,分享活动中的想法与感受。每个学员都是活动的主角,在地位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时间上没有多少之分,在任务参与上没有轻重之分。教员要额外鼓励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员,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分享,学员相互之间借鉴资源,实现人际互助,最终共同成长。第三,突出辅导的生活主题,确保课程价值。在设计辅导主题时,教员要遵守生活化原则,挑选一些和学员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管理心理等,不能脱离学员的实际需要,使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失去应用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教员也可以征求学员的意见与建议,开放选题,将学员所关心和急需的心理需求设计成辅导主题。指导式和自主式选题相结合既满足了大多数学员的需要,也不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现实性心理问题,确保整个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设计的应用价值。第四,遵守团体的组织原则,确保活动有效。团体活动在分组、实施程序上均有专业的组织原则,教员不能随意更改。在分组上,要根据辅导主题进行科学分组,可以采取就近分组、编号分组、按班或区队分组的形式。在人数要求上可以2人配对、6人一组,每组人数最多不能超过15人。可以固定组员或人数,也可以随机产生。合理的分组会增强学员的安全感,在组内活动和分享时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实施程序上,教员的开场引导和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教员还要教育学员遵守团体辅导的伦理守则,不能在团体外随意谈论课上发生的事情和分享的感受,注意保护学员隐私。
参考文献:
[1]卡尔・R・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6:256-259.
[2]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王金吉.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1,(2).
[4]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基金项目: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教学研究与改革基金重点项目(jcjg1305)。
作者简介:王海民(1973-),女,讲师,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政治教研室,研究方向:军人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