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血电影《破风》观后感

2016-11-14

简介:《破风》影片讲述了一群单车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面对友情与爱情、名利与牺牲、个人与团队之间抉择时,互相帮助,彼此成长的故事。不过,该片上映首日的票房预售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济南百丽宫影城总经理董文欣认为,票房目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因为到晚上才上映,所以当天的票房情况一般。但是现在观众看片主要还是看质量,这个电影口碑涨起来之后可以走长线放映的路子。

上周公映的《破风》首周末票房近9000万元,在这个暑期档,成绩算不上不拔尖。但是,该片在豆瓣网和时光网的评分却分别高达7.5和7.2,同时网络亦掀起一股自发支持这部燃点密集之影片的风潮。相对之前坊间自发支持《大圣归来》的“自来水”,这批支持《破风》的网友则给自己取名曰:自燃粉。

虽然从目前的票房看,《破风》已无力赶上《捉妖记》目前已超过20亿元的国内最高票房纪录,但是这两部电影都对华语片的工业进步和类型创新创下了不可忽视的功劳。只是,运动题材《破风》相对于合家欢题材的《捉妖记》而言,需要的普及力度更大。

不过,因为《破风》的口碑扶摇直上,如今已有不少明星也加入了“自燃粉”的行列,包括成龙、洪金宝、谢霆锋、吴彦祖、周杰伦、黄晓明、林俊杰、余文乐、吴京、林峰、倪妮、李馨巧、陈嘉上、张一白、古巨基、蒋劲夫在内的圈内人集体为《破风》点赞,其中黄晓明更是多次在微博力荐该片,这些都使得《破风》的人气和票房有所上扬。如此看来,该片将很有可能在长线上映中最终收获不错的票房,而华语运动片这个新类型也将在《破风》的带领下逐渐开辟市场新疆土。

【示范】

运动题材为何难拍?

如果没有林超贤,或许华语运动片的新浪潮要晚到好几年——这是如今不少圈内人士的共识。2013年,林超贤执导的《激战》首拍MMA综合格斗术,该片在当年的香港票房排名第三位,在内地则收获了1.18亿元的票房。虽然票房不算高,但这部由张家辉和彭于晏主演的影片却让不少观众对运动片这个新题材首次留下深刻印象。两年后,林超贤再拍《破风》,又将目光转向自行车运动,同样走的是热血路线,但演员和受众更偏年轻化。

一难:演员难找

运动题材对演员的体能和技巧要求极高。当初林超贤拍《激战》的时候便对主演张家辉和彭于晏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魔鬼训练,两人落下满身伤痕,张家辉小指从此无法正常屈伸。如今的《破风》同样如此,主演不分男女全部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骑行训练,全剧组有8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摔伤,其中陈家乐手臂骨折,被迫动手术打钢钉。

提前训练会令不少演员对运动片望而却步,因为同样的时间完全可以多拍一部作品,更别提在训练和拍摄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伤害。林超贤曾透露,他之所以选王珞丹当女主角,便是因为她“不怕摔,不怕晒,不怕累”,他曾经找过很多女演员,而王珞丹是唯一一个愿意拿出时间进行提前训练的。至于“娱乐圈万能体育小能手”彭于晏,林超贤直接说:“如果等不到他,我根本就不敢开拍《破风》。”

二难:场面难拍

《破风》中涉及多场自行车赛事,因此取景地无数。取景最多的是台湾,武陵、梅山三十六弯、花莲太鲁阁、垦丁鹅銮鼻,几乎把台湾的风景名胜骑了一遍。另外,剧组还去了银川腾格里沙漠、意大利和瑞士交界处的雪山、韩国釜山,以及香港和上海的闹市区。这些场景没有一个是容易拍摄的:景美处自然条件恶劣,闹市区各种管制严格。比如高雄的主干道拍摄,制片部门便前后申请、协调、部署了一个月,最后才做到封路13公里,拍出了一场场面恢弘的大赛事。

但是,由于每次的大场面拍摄都涉及庞大车队,职业选手和主配演员全部混在一起骑车,一环不慎便会出现片中也多次拍到的“多米诺骨牌连环倒”。不少演员都是在拍摄大场面时受伤,因此主演崔始源也曾开玩笑说:“拍完《破风》再也不想当导演,像林超贤那样每天都看着演员受伤,这样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过恐怖。”

三难:成本难控

拍一部《破风》这样的运动片,各方面的耗资都不小。比如,影片中平均每个演员全身上下的装备约7000元,而这样的装备总共需要1500套;专业赛车一台成本在2万元,拍摄时总共动用了400台;片中的大场面戏总共花费超过1亿元,每场戏都需要十几部摄影机和直升机同时进行陆空多面拍摄;以上这些,还没算上价值几千万元的各种运动品牌的设备赞助……跟很多场面恢弘的大片比,《破风》的大部分成本花费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却是保障一部运动片拍得专业的必备花费。

正因为投资太大,林超贤直到《激战》成功之后才拉到足以拍《破风》的投资,而在此之前他准备这个项目整整15年。也难怪影片终于公映后,他会感叹其中不易:“我拍了这么多年电影,只有这一部是真正无法掌控的。”

【分析】

作为商业时代里华语运动片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超贤通过《激战》和《破风》示范了这个新类型所蕴藏的市场潜力。而后来者,亦可从中吸取他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拍得越真越好

《激战》和《破风》有一个共同点:拍得真。前者拳拳到肉,后者真实惊险,因此两部影片公映后都得到观众同样的反馈:紧张、刺激、热血沸腾。相比起来,更接近于“群体竞技”的《破风》比“两个人战斗”的《激战》拍摄难度更大,而林超贤的完成度却同样很高,因此《激战》的观众都说那片子“看着就痛”,而如今的观众也纷纷表示“紧张到心脏都要从嘴巴里跳出来”。

对于运动题材的后来者,林超贤及其剧组对这两部作品的全情投入无疑是最值得学习的。别的类型影片所不需要的体能和技巧训练、为了拍出运动场景而必须花的金钱和时间,这些都不能打折扣。制作者有足够的诚意方能为观众呈现出这个类型所独有的视觉震撼力。

教训:文戏仍需琢磨

从文戏角度来说,《激战》比《破风》更为成熟,这一点也是后者如今最受诟病之处。身为导演的林超贤或许对《激战》中展现的中年大叔内心世界更为熟悉,但从市场角度而言,通过《破风》来尝试开拓运动片的年轻主流观众群体其实也是必然之举——毕竟,市场上一窝蜂的青春怀旧片已经让很多观众看腻了。

如果《破风》中没有爱情戏就好了,这是很多观众的同感。但是,一部运动片若只有运动,其实观众亦会感到无聊。事实上,林超贤在最后成片时已经删掉了大量爱情支线,以便放进更多的赛车戏。因此,问题还是出在其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偏浅,导致爱情戏甚至友情戏落入普通青春片“和——撕——和”的俗套。或许下一次,林超贤可以找一个更擅长刻画人物的编剧来帮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