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说课稿

2017-02-24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一)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分别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容量较大。本课作为全书第二课,无论从教材体系的编排,还是从知识特点、能力培养来看,都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课公民政治参与是第一课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实施过程,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所以立足单元结构必须处理好公民政治参与途径,政治参与的意义和政治参与原则的关系。立足教材结构看,必须认识公民与政府、公民与党、公民与人大的关系。因此,复习好本课意义重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选举方式,理解不同选举方式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懂得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2)、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重要性,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3)、了解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和意义。

(4)、了解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识记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理解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分析说明公民应如何行使监督权。

(知识目标已经细化到学案基础梳理内,根据学情,作为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可在课下自主完成。)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学习政治参与的知识和技能,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并树立珍惜自己政治权利的意识。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政治责任感

(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渗透在全过程中)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考试大纲》,及高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我认为以下两点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

2、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二、说教法选择

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适合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本堂课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就不教,学生间交流探究能会的,就交给学生交流探究,老师“教就是为了不教”。)

2、问题式教学法。(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3、互动式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说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质疑;课堂上阅读、讨论,把比较、分析概括等学习方法相结合。尤其注意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提升演练。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 自主探究法

2、 合作学习法

四、说流程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时政导入”、“考点导航”、“网络构建”、“真题剖析”、“提升演练”等五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激发情感,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详见如下)

五、说过程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时政导入】

热点是高考政治的灵魂,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 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 ,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 ,关注国内外的热点问题 ,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 ,真正领会其实质 ,学以致用。

学生以时政观察员的身份播报本小组所收集到的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本课,并引起学生兴趣。其他学生认真听播报的内容,思考所反映的政治现象。这种导入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这里可以与播报小组课前进行沟通,尽量选取与本堂课或近一段时间所复习的内容相吻合的题目,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点导航】

列出本课所涉及的6个考点,并强调重难点,使学习有的放矢。学生思考,与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对号。这六个考点已经结合知识目标细化到学案基础梳理内。学生在本环节可以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三)【网络构建】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 , 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 考试所涉及的知识 , 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 , 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 , 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 ,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我们在复习时,遵循由“厚”到“薄”的原则。“厚”即基础梳理部分,必须做细,但由于很基础,学生可以在课下完成;“薄”即本课及本单元的体系构建,使学生在宏观与微观上相结合,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引领学生分析构建本课及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同时突破重点、难点。从而认识到该课在本单元及本书中的重要地位,完成本科的重点和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投影展示本小组的网络构建图,其他小组补充。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思维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四)【真题剖析】

1、真题1虽然是2009年的题,但很恰当的考查了四种参与途径的区别。解决难点问题。

2、真题2是2012的最新高考题,拔高型题,需要用到选择题做题的三不。解决了选择题方法的问题。

3、真题3是一道非选择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调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细剖析非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通过真题剖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升演练】

考察学生对知识及解题的思路方法的掌握程度,巩固上题的解题方法。从意义类(为什么)拓展到认识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与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所呼应。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的点拨。

(六)【课后作业】

课后巩固本课所复习的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和方法。考查点在主体上又有所拓展,为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复习奠定基础。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分析。

六、板书设计

我们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对于教材的使用,坚持“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的原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遵循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科学补充,构建了一套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联系,培养了学生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

整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力求学生在自我体验、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激发情感、锻炼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课堂实践,体会到教学效果还是可以的,学生们对内容比较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同时也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基本达成教学目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