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的创业过程
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当时他的最高年薪达到108万元人民币,他常拿出来和大家一齐分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牛根生的创业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牛根生的创业过程篇一
人们为什么要创业?为了就业?为了生存?为了赚钱?
美国著名新闻机构CNN报道说,在21世纪,人类将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也就是说,今天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现在还认为你现有的职业或事业是可以终生不变的,那将是非常危险和不现实的想法。未来学家预测,人类现有的绝大多数职业,再过二十年,将永远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失业和倒闭将是21世纪最司空见惯的事情。
创业更是开创事业的活动,创业是现代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国家强盛的根基是经济,经济的内容是企业,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企业家从哪里来?只能靠市场脱胎换骨的研磨,靠企业这个八卦炉的烟熏火燎。而这一切,只能起源于、开始于创业实践。
可是有人却误会了创业,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其实创业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创业这个词将是未来一百年,中国人为之激动出现最多的词之一。
如今的中国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创业是一种财富积累的主要途径,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核心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深处的需求,创业、创新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词句,创业者、企业家更是成为这个时代被推崇的英雄。
当创业的热潮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再一次掀起的时候,立志于创业的话题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旋律。在“想唱就唱”的时代,创业似乎也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事情,留学生创业园、高科技创业园层出不穷,大学里的创业大赛、网络上的web2.0风潮„„一切都在刺激着年轻人的想法和激情。
创业听上去是一件很美的事,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令人艳羡的创业者们似乎有着某些特殊的基因——创造的欲望、不灭的激情、勇于面对风险。为了满足对个性的追求、对自我证明的渴望„„他们选择了创业。对于他们,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先有打天下,才有守天下。就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而言,目前中国的创业机会还很多,国家也在想方设法地激励大家的创新思维。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如果靠职业化,只能
够为个人提供成功路径,但是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来讲,需要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
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一个真正大国的崛起必须依赖于大企业家群的崛起,而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企业家集群都是从最初的创业起步。
20多年前兴起的那次创业大潮,或者说92年之后的那一波下海风,让众多壮志满怀、渴望成功、胆识过人的弄潮儿投入其中,中流击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一桩又一桩的创业传奇。这些神话与传奇在今天仍有不少为人们津津乐道。回望历史,谁也无法否认,创业改变了中国,更准确地说,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推动了经济,推动了中国,也推动了历史。
创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团队、企业而言,都是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创业过程是一个在不断选择中抉择的过程,是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项目从孕育、出生、发育、成长的漫长过程。
谁将是中国未来的商业领袖,谁将引领中国经济崛起于世界?
2008年3月16日,一项以着力打造中国未来企业领袖的大型电视公益活动“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于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中国创业英雄的传奇再一次被人们忆起,无数青年的创业热血被激情点燃,创业精神也将从此一站站传承下去。
1984年,柳传志从中国科学院的一间传达室起步;1999年,牛根生从一间低矮的平房起程;1999年,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从自己的寓所出世„„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史,30年来曾涌出过无数创业英雄,这些普通的地方,就是他们梦想的起点. 当年, 他们是孤独上路,今天,他们纷纷伸出双手,捧出爱心,为扶持创业青年大声疾呼,精心呵护着每一颗创业的种子。有了他们的携手同行,谁说今天的创业青年,不会有比他们更为传奇的创业人生?
机会不只是钟情于某些得天独厚者,自古至今,大多数的风云人物都是崛起于草莽之间。与其空洞地赞叹成功者的辉煌成就,不如虚心学习他们内在的成功之道。
什么都靠自己去摸索、去创造,创业的路是会很长、很艰难的。善于向别人学习,向创业成功者学习,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学习创业。要想创业成功,就要经常和创业成功者在一起。跟创业者学习创业,不能简单地模仿,而要仔细地观察和研究成功者每天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然后
复制成功者的想法和行为到自己的行动中,积累成功者的经验,并经常思考他人成功的原因,才会取得成功。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思路,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一直以来,自主创业都是大多数年青人血管里不灭的冲动。
创业,对每一个尝试者来说都会是一段十分艰难的历程。应该如何敲开创业的大门,如何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创业成功的秘笈又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创业过程中如何找钱、找人、找市场?与其自己长久的在黑暗中摸索,何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创业英雄学习创业,向创业成功者学习成功。
牛根生的创业过程篇二
牛根生是一本创业教科书,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当企业还很弱小的时候,如何与行业龙头博弈;在利用国际资本这把双刃剑时,如何才能不伤及自己。
牛根生所领导的蒙牛乳业从1999年开始创业,从一无所有开始,在群雄并立的“乳业江湖”硬是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到2004年蒙牛乳业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收入达72.138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伊利的87.34亿,而蒙牛乳业3.194亿的净利润却远远把伊利抛在后面。凭此,牛根生进入了2004年《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身价1.35亿元。6年打造出一个年收入超过70亿的巨无霸企业,以退为进的竞争策略和破斧沉薪的团队激励方法是其所向披靡的两把板斧。
板斧一:以退为进为企业营造最好的生存环境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5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成了唯一的解析。
当时牛根生可没有这么轻松。离开了伊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去了人才市场,四十岁以上的年龄在这里已经不被考虑。牛根生人如其名,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不是轻言失败的人。
牛根生在乳品行业素有"乳业怪才"之称,有着十多年乳品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他一起被免职的还有几位伊利的中层干部,他们聚在一起,决心重新干起乳业这一行。
企业最难解决的人才问题却是牛根生最早解决,也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牛根生说:"也许是我在伊利就喜欢给下属发钱,名声在外。"原来,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当时他的最高年薪达到108万元人民币,他常拿出来和大家一齐分享。大家都觉得把钱交给牛根生放心。当初和牛根生一起创业、现任蒙牛集团冰淇淋公司总经理的孙玉斌说:"牛总出来没有拉过我们一个人,总是教育我们在伊利好好工作。为什么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我们还要跟着他干呢?我们一直在他的培养下,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为他有能力重新做好一家企业。"
当时几个人手中都有一些伊利的原始股票,他们把这些股票卖掉,凑了100多万元。他们花了200元租了一单间办公室,在这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了,牛根生兼任董事长和总裁。然而区区100万显然不够。牛根生过去的老下属听说这个情况,纷纷投资蒙牛。在这些人的带动下,他们的亲戚、朋友、所有业务关系都开始把钱投给牛根生。这些人之所以敢把钱交给牛根生,是因为他们相信他的能力。本刊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当年的股东觉得牛根生一定能做起一个大企业。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当时蒙牛在非常简陋的办公室里,一些创业伙伴及他们的朋友、家属、业务伙伴送来一笔笔现金。突然有人向国家有关部门告发,说这里有一个非法集资窝点。结果有关部门一查,发现有700多万元人民币,没想到这样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藏了这么多钱,准备要按非法集资处理,蒙牛通过各方面做了大量澄清工作,但还是在很长时间里被监控。
出师不利,但这才刚刚开始。
三个月后,蒙牛从租来的办公楼搬到了呼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园区周围一片黄土,只有一块地还闲着,但有几棵老头树,总面积大约7平方公里,约几千立方米的木材。这种老头树利用价值虽然不大,但又不能砍掉,否则就是毁林,问题非常严重。当时蒙牛为建厂房,这片林子不得不砍掉,有人告到国家林业局,一时满城风雨。谈起这件事,牛根生非常感激和林格尔县县长,"当时县长对我们说:"你们自己干,如果来抓人,我去坐牢,你们把企业干好。你们一年把企业干好了,我一年就能出来;你们两年把企业干好了,我两年就能出来。"县长是希望我们把企业干好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种上更多有价值的树木。"如今的蒙牛厂区到处可见四季果木,"春天见花,夏天见叶,秋天见果",牛根生觉得这才对得起县长当年的信任。
牛根生回忆往事,用了"不堪回首"四个字,他说:"企业新生时,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1999年1月,蒙牛乳业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乳业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乳业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乳业刚创业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牛根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乳业的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但是在乳业江湖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蒙牛乳业的生存空间饱受挤压,或明或暗的算计来自各个角落。
有竞争对手开始希望将蒙牛乳业这个初生婴儿扼杀在摇篮中,蒙牛乳业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倒等等事件。面对竞争对手的明刀暗箭,牛根生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当时的伊利总裁郑俊怀对于牛根生的能力有深刻了解,所以伊利也是对蒙牛乳业打压得最厉害。但是牛根生对于曾经狠狠地抛弃了他的伊利,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了满怀尊敬。蒙牛乳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很谦虚,打出的广告口号是: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当时蒙牛乳业对外宣传是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第一是伊利。牛根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伊利,言辞中总是充满对伊利的眷恋和对老领导郑俊怀的敬意。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赢得的更多的同情与支持。对于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牛根生地解析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面对竞争对手想要置之死地的策略,牛根生坦言:“如果不还手是掐不死的。只要一还手掐死的可能性是特别大的。当时挨打和挨骂是为了将来不挨打不挨骂,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出、发展好,最后能够不挨打不挨骂。当你打了好几年,打的和骂的过程都经历了以后,就要学会怎么样不打能赢,怎么样不战能胜。”
牛根生的创业过程篇三
牛根生,内蒙古人,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全球捐股第一人”,1999年离开伊利。1999年创立蒙牛,后用短短8年时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牛根生的职业生涯与许多传统中国老板相似,大起大落。其超常规的快速发展让人惊讶和赞叹,其陨落之快也同样让人扼腕。有媒体人说,比尔盖茨做慈善是因为赚钱赚到手软,不想再赚了。老牛做慈善,则更多的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蒙牛从民企转投中粮阵营必将成为管理学教科书中进行长期研究的话题。
说起牛根生,很多人都知道他,但知道"蒙牛"的更多!因为很多家庭的餐桌都已经离不开"蒙牛"牛奶了。1978年牛根生参加工作。在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伊利曾经记下了他的辉煌;在这里,他曾获得呼和浩特科技兴市贡献一等奖,呼和浩特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入寻呼和浩特市首届十大青年企业家"等荣誉。然而,1999年,伊利的股民在《中国证券报》上都看到这样一则公告:伊利股份有限公司鉴于公司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适于担任该职,公司董事会决定对其予以免职。
回忆往事,牛根生笑言:"也许伊利认为我不适合做副总裁,现在我是另一家公司的总裁、董事长,我更适合做总裁。"
当时牛根生可没有这么轻松。离开了伊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去了人才市场,四十岁以上的年龄在这里已经不被考虑。牛根生人如其名,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不是轻言失败的人。
蒙牛乳业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我国乳业史上的一个显著品牌,牛根生伴随着蒙牛乳业一举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赞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视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牛根生猛砸3.1亿元,一举夺取了“标王”。外界在评论牛根生领导下的蒙牛集团高速成长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是:“奇迹。”这个“奇迹”的轨迹是: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到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当蒙牛以3.1亿元人民币的中标额连续夺得《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和21点档电视剧中插等广告位置,成为2004年央视广告标王后,蒙牛不容置疑地成为2004年中国乳业发展的标杆。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发行3.5亿股。当时香港主板市场市道低迷,蒙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国际认购踊跃,认购价落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3.925元,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其中,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