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隶书书法入门,毛笔隶书书法作品图片
隶书字体结构整齐,笔法富有变化,庄重大方,艺术性强,为人们所乐于应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隶书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隶书书法欣赏
毛笔隶书书法图片1
毛笔隶书书法图片2
毛笔隶书书法图片3
毛笔隶书书法图片4
毛笔隶书书法图片5
当下隶书创作###应走出“羊群效应”
吴振锋
心理学所谓“羊群效应”就是指从众心理。比如,在街上有人抬头向天,随之就有一群人跟着向天望,谁也不知道望见了什么。再比如,走过一家餐馆那里有两个人排队,你想人家都排队呢,这家馆子一定味道不错,也跟在后面了,结果第三、第四个也都相继加入到这个队伍里了。近年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评选,发现篆隶书的好作品越来越少,审美趣向、品味日趋单一化、均质化、雷同化。我曾试图破解这种群体效应的根本性原因,似乎并不能完全归因于突击“培训”之类,而恰恰应当在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中寻找根由。“羊群效应”是以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优劣好坏,决定行为取向,而不是基于一种理性的选择。书法界“跟风”几十年,评论家也不客气地訾议诟病了几十年,但仍难以使其走出这个怪圈,这实在于书法发展不利。第十一届国展评选,篆隶书初复评中的比例权重是严格按近五年的入选数统计来控制的,这种计量看似科学,实际上湮没了对具体作品的尊重,客观上有违艺术的伦理。那么,当一切都沉寂之后,反而是该以理性的逻辑来思考的时候了。
春天又来了。春芽初醒,生命该长叶该发枝该开花,一切顺乎“天应”。返回到内心,酷爱隶书的人何不重新做一次选择呢?
贾平凹先生曾说:“我曾经对文坛上那种调侃式的、戏谑式的、不正经说话的语言现状表示过不满,书坛上也有了一种故意澹然而冷漠,故意高洁的作伪,重设计重奢华,完全抽空了书法起源于实用的根基,或者不蹈正大,不着生活和感情而放大传统书法中的枝末细节的现象。文风不可忽视啊,尤其当下文风的事大如天,它因时代而附生,又影响着时代。”(见贾平凹评遆高亮书法《有钟在铸着》一文)贾先生的话重若金石,余虽未敢完全苟同,但“文风的事大如天”,实在是掷地有声的灼见。回顾当下隶书现状,我以为“引以为训”总还是应该的吧。
前一段时间,我重读侯镜昶先生的小册子《书学论集》。他将东汉刻石概括为十四种流派(当然也可以看作十四种风格),所谓方正派、方峻派、华美派、奇丽派、平展派、秀劲派、骀荡派、宽博派、馆阁派、劲直派、摩崖派、雄放派、恬逸派等等,这个分类尽管华人德等先生并不完全认同,但那只是学者们研究问题的话题。作为一般书法爱好者,至少应该清楚,汗牛充栋的隶书经典,其丰赡的历史资源是可以任由我们开掘开发的。侯先生在解释摩崖派时说:“摩崖和碑石都是刻石的种类,不是书风流派,但我以为摩崖书风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碑刻那样风格多样化,而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笔势纵横,变化无方;一类严正缜密、恪守碑格。汉代摩崖的书风,无不入此两类。”事实上,我们今天有幸能见到的隶书资料远非这些,大致有三种大类,一是庙堂碑书,二是摩崖隶书,三是简帛墨迹。墨迹强化书写性,变化多,用笔丰富;摩崖则有大气势大格局,线条张力大;而庙堂隶书中正冲和,静穆清整,如钟鼎坐堂,堂堂正正。何应辉先生说:“学愈通脱,愈不必分碑分帖,关键是在博涉多方、碑帖兼取、质文并重的基础上锤炼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写出自己的性灵和精神来。”这种概而言之的名家言论需要的是阐释解读和具体地落实。不妨以庙堂隶书为体,以简帛墨书为用,以摩崖隶书作魂。就是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审美取向,选择适性的碑帖作为自己的基本构架,并在简帛墨迹中寻找适当的笔墨情调和用笔方式,且注入摩崖隶书的浩然正气,从而“锤炼出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路径比“羊群效应”中的“仿制”来得慢,但却走得远,而由此生发出的隶书多样性面目亦将彻底冲破近年雷同均质化的梦魇,呈现新时代的艺术面貌。“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鲁迅语)。我一直认为,隶书作为文化资源,将是未来书法史论家谈不尽的话题,也是书法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当代书法走向未来的新型“发动机”。
回到汉隶,“隶追秦汉”,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