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励志创业史

2017-06-06

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私营企业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

私营企业励志创业史篇一

一个标准的90后,即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即不是“海归”,也非重点高校毕业,仅是个普普通通的职高学校的大专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千万财富。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也无疑是值得探讨和思索。

这个标准的90年后叫丁仕源,1990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人。丁仕源在他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深圳龙岗,因为他父亲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医院。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所以父母都希望他能够过上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根本没想过要他去打拚赚大钱。

然而,丁仕源从小就与同龄人相比就要成熟很多,显得颇为另类。他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敢于去“冲杀闯荡”。小学时,班上很多的同学都喜欢跟着他去玩。虽说从小爱贪玩,但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12岁小学刚毕业的丁仕源,竟然自己跑到龙岗区成人培训中心报名参加新闻、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12岁就学这些东西,多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就是这不可思议的举动,让他在两年后读初中时,竟然就有了用武之地。14岁那年,他看到有家服饰专业的报纸在招聘记者,他竟然报名前去尝试。招聘单位见他年龄太小,自然是不予通过。可是,准备充分的丁仕源拿出了深圳300多家服装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大谈各企业的风格特色,顺便表达了自己对服饰行业的看法。这家招聘单位的领导非常吃惊,当场决定聘用他。于是,丁仕源闯出了自己的第一项事业。他不仅当记者,而且还代理客户广告,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跑客户。在这家报社干了一年多之后,丁仕源就去了另一家服装类报纸做兼职工作。在为这家报社工作中,丁仕源结识了一大批女模特,并积累了这些模特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丁仕源是个有心人,他知道这些资料以后可以成为自己干一番事业的资本。

果然,在2006年时,16岁的丁仕源就开始介入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选美比赛。由于他在几大服饰专业报纸做过客户外联工作,对模特、企业等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一些选美比赛机构看中了他,让他负责组织策划、统筹、招商等事务。丁仕源工作非常卖力,到处联络,甚至不惜自己倒贴交通费、通讯费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200多场模特大赛、酒会、晚会等活动。还好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在活动结束后,都会给他一些提成和奖励。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丁仕源可谓是一举三得,赚了钱,积累了人脉资源,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后来,由于各项选美比赛太多太滥,招商比较难到位,收益难以确定,故丁仕源便放弃了参与这些活动。他开始把模特介绍给客户拍平面广告或广告片,他从中赚取一点介绍费。所以,在读书的日子里,丁仕源经常是下午一放学,就马上回到家换上西服直奔市内,去赴约商谈、签约,或参加各发布会、开幕式等。学校和老师对丁仕源经常早退和缺课很有意见,但是,丁仕源都让父母给忽悠过去了。

丁仕源是边读书边赚钱,他的目标就是要在上大学前,创立自己的公司。尽管许多的商业活动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是他最终还是班上少数几个考上高中的。17岁上高中后,丁仕源还利用业务时间在一家娱乐公司当总经理;此外,还负责一个模特网站的推广活动。当丁仕源感觉自己的资本已积累到足够开一家公司了,于是便决定开一家公司,让自己为自己打工。2008年,丁仕源筹备创办了“深圳互动文化传播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全是自己几年来辛辛苦苦赚来的,未拿家里一分钱。后来,又成立了“松雷文化集团娱乐部”,还参股多家文化传播公司。

2009年,丁仕源参加高考,成绩很一般,只考了400来分,一本二本读不到,他只好选择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他一边读书,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两个公司。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竟然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大学生身份,而另一个则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

直到2010年11月,“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在深圳信息学院举行时,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才知道,这次大赛的助理导演和国际总决赛赛务统筹的丁叮,就是自己学院的新生丁仕源。

学校知道丁仕源的双重身份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他才华的平台。学院鼓励他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他不但是积极参加,而且一举获奖。在大学的三年中,他上课的时间不多,经常是开着自己的奔驰车往返于公司和学校之间。

大学毕业之后,丁仕源便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公司经营上了。现在他的两个公司经营得都还非常不错,资产达到了1200万元。他把最初创办公司时加盟的亲朋好友都设法让他们退出去了,他深知,如果公司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根本就不便于公司抓好内部管理,所以,他宁愿花钱请职业经理人来给自己干。

时下,丁仕源说公司团队成员都是从各方面渠道挑选来的,人员不仅素质较高、很专业,而且也都很敬业,公司业务开始得有声有色。他期待着在自己30岁时,能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私营企业励志创业史篇二

财富是猫的尾巴,只要勇往直前,财富就会悄悄跟在后面。欢迎阅读这篇励志创业故事,希望各位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收获。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也是个拥有很多创业机会的世界,很多创业者通过网络谱写了自己白手起家创业故事。23岁这个年龄段,很多的年轻人在大学校园里享受花前月下的生活,有的人在寻找着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行业的领航者,“青年创业网”的创始人黄新伟就是这样的人。

在25岁的时候,黄新伟实现了身家从零到百万的飞跃,在深圳这片创业热土上开启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创业资讯商机门户网站:“青年创业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完成了在一般人看来需要很高学历才有可能完成的事—成功的运作“青年创业网”,然而他却没有上过高中,没有读过大学。下面我们就来揭开这位网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密码,看看他的网路创业故事!

2001年,黄新伟的初中学业就被迫结束,这一年他才17岁。从小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他,数学和物理考试经常是满分,可是语文和英语成绩却非常的一般,从而错过了念重点高中的机会。没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个暑假里,天天把自己闷在家里,很懊恼。黄新伟的爸爸是一个非常能够为孩子着想的人,最终决定让儿子去武汉一家电脑培训学校学习,选修平面设计,专业的门槛很低,而且学费也在家里的承受范围之内!

在学校培训的期间,黄新伟迷上了网络,也非常喜欢阅读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有时间就在网上收集一些成功学方面的信息,但他很快就发现提供这方面信息的网站不多,有的也大都不全面,不全面倒算了,还收费的,给想创业的人们造成了不便,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黄金阶段,创业这个关键词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已经非常非常的流行。

黄新伟当时想:“如果能创建一个创业商机的门户网站,把网上的创业资讯和线下的创业项目资源整合在一起,指导那些立志创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的年轻人,肯定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自己也可以得到长足的进步。就这样萌生了建立一个创业商机门户网站的念头。但那时的他还是个在校学生,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困难,最重要的是没有启动资金。但毕竟他已经产生了这个想法,只要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成为他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年多的培训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开始忙于找工作。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就成了他毕业后梦想的第一站。满怀创业热情的黄新伟毅然决然的决定和几个室友去深圳闯荡。深圳,一个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地方,激烈的竞争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估。刚到深圳,人生地不熟,就想先夯实基础,从一名普通的网页设计师做起。可是,一没有经验,二没有学历,三没有英文基础,想要进大公司可比登天,只能先找了一份不要求工作经验的电脑培训的工作凑合着,包住不管吃,月工资还不到500大洋,只能勉强维持拮据的生活。

咬牙坚持了大概半年后,黄新伟就从那里辞职另谋出路。或许是因为运气好和一股执着的神精,成功应聘进了一家大公司,从事的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行业-网站设计师!为什么说是运气呢?因为公司里面98%的都是大学生或者硕士博士,在面试的时候由于他以前有几个月的电脑教师工作,最主要的是面试的人看他有满腔热情,就把他破例给录取了!上班后,每天他都是起早贪黑,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大半年后,除了网站设计的本职工作,他把网站美工方面相关知识也学精了,设计美工一起来,效率大大提高了,工资也翻了翻。

某天,黄新伟和同事们一起打球,不幸把腿给摔断了,不得不住院。正是这段住院期间,让他决定要开始创业之路。躺在病床上,翻阅创业方面的书籍,其中,有句话深深地刺激了他“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这时他想起了最初的梦想:做一个网站,能够帮助大多数人成功的创业。网站就取名为“青年创业网”。在公司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在他创业的艰辛道路上,妻子一直默默的支持他鼓励他,这也是黄新伟能够成功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网站创建好的好几个月后,他放弃了现有的工作和一个月五千的工资,自己创业之后才他才领悟到,创业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做网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网站需要开支,生活上也需要开支,网站初期,没有流量也挣不到钱。曾经多次为了生存想过要放弃,重新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可是他又想到自己又没有学历,一般的公司都要求要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想到这儿,他就打消了要放弃的念头,坚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一定要凭着自己的实力去开创自己辉煌的人生!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苍天不负有心人。网站艰难的运营三年后,终于有了很大起色。网站的日均pv浏览量达到了十多万,收入也跟着大幅度的攀升,现在的青年创业网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创业商机门户网站,并且有了十多人的团队。网站的广告收入已经超过了十万! 黄新伟的理念是:“青年创业网让天下没有创业不成功的人”,五年后的目标是年盈利千万,网站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在深圳A股上市。

私营企业励志创业史篇三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 2005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都不愿说一句话。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而董明则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

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使”。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加入“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领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北京奥运会期间,董明受邀为央视网特约记者,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残奥会开幕后,她又当选为残奥会志愿者,活跃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先生,均给予她高度评价:“如果都能像董明那样乐于奉献,奥运会肯定能汲取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董明则乐观地说:“身体上我接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但我不愿承认我的人生和心态也是残疾。坐在轮椅上不但不是我的缺陷,而是我做志愿者的最好条件。”

鉴于董明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她被评选为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为弘扬她的志愿精神和建立并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12年年初,湖北省和武汉市在 口区成立了“董明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18个分队和135个服务站,目前已有5万多名注册的社区志愿者,常年服务在口区的大街小巷。

董明被誉为美丽的“轮椅天使”,却从未停止追求信念的脚步,她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帮助别人,我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因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也才能将人生在终身的志愿行动中演绎出别样精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