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灌溉是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以下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全文如下: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农田水利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对于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经济效益均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节水灌溉技术是农田水利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1、农业的水利灌溉模式
1.1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依照作物自身的需水量,经由低压管道系统同安置在毛管处的灌水器,把水以及作物所需的养分一点一点平均且缓慢地滴在作物的根部土壤里。滴灌系统最主要的三个部分是首部枢纽、管道以及滴头。滴灌的主要特征为灌水量极少,灌一次水所需的时间较长,且周期较短,可以十分正确的把握灌水的量,而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滴灌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滴灌比喷灌更加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将肥效提升一倍以上。滴灌系统具有固定式以及半固定式两种。
1.2渠道的防渗漏技术
渠道对于我国的农田灌溉而言非常关键,可是在以往的土渠输水中,渗漏导致的水量损失约占一半以上,所以渠道防渗漏情况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在发展节水灌溉上的关键技术措施。依照防渗漏材质能够分为土料施压、砖块衬砌、三合土护面、塑料膜防渗漏、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衬砌以及沥青护面防渗漏。渠道防渗漏技术的节水特征为:降低渠系输水时因为渗漏导致的水量减少,提升渠系水运用系数,提升渠道的输水安全保障率,提升渠道在抗冲方面的能力,加大输水能力。
1.3喷灌技术
喷灌也就是喷洒灌溉,是通过专用设备,如:水泵、管道,将水压加大,或者通过水体自身的自然落差把水运输到灌溉处,经由喷头在空气中散播成无数细小的水珠,匀称的散播进行灌溉。喷灌的系统通常包含水源工程、各类管道、控制设施、水泵以及喷头。喷灌系统具备三种方式:固定式、半固定式以及移动式。
2、目前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灌溉工程设备不完善、不规范
目前水利工程的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资金的投入不够,由于缺乏资金,导致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地修理,一些已经丧失作用的工程设备不能及时地更换。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提倡大力发展水利过程,重视农业灌溉,但是由于推广的力度有限,现阶段的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始建于上世纪,有些过程已经老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过程设施不完善,质量不达标。
2.2农田水利灌溉格局设计不合理
某些地区建设的水利灌溉项目前期工程浩大,但建成后的使用率却不高,原因是设计不合理,如管道绕得较远,浇灌不方便;只修建了灌溉渠,没有修建机井,导致农民在雨天过后才能灌溉;相邻田地的灌溉渠修建不合理,使得地势较低的地块常被淹。在建设农田水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依照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建设水利灌溉设备,不能生搬硬套。尽量以最少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水利灌溉效率,节约成本。
2.3节水灌溉工程和灌区的管理职责不清晰
由于政策的不健全,导致了灌溉工程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有些灌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专人管理,灌溉出现了自由化的状态。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分工。一些地方的水利过程往往会出现重建轻管的现象,工程建设后出现没人管理的局面,导致水利工程荒废,无人管理,最终失去其功能。
2.4各方对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较少
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对农业生产的有力促进是不言而喻的。水利设施建设得越完善,农田的灌溉效率越高,粮食产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很多,力度很大,但由于每年水灾造成损失较大,这些资金大部分被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或其他工程上面,如建设水电站等,而真正投入到农田水利项目上资金较少,并且常年处于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地方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也不多。同时,农民自身没有能力进行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资金缺乏使得水利灌溉设备缺乏有效管理,缺少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水利设施被破坏甚至废弃,降低了水利灌溉的效率,有些地方甚至造成水资源浪费,水利建设失去作用。
3、节水技术措施的几点思考
3.1建立合理科学的节水灌溉体系
在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中,人们的行为有了制度的约束,就会更加规范和统一,一旦有违规操作,上级部门就会依照规章制度对其予以惩罚。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形成自觉节水的习惯,在工程建设中,就会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源的利用率为目的而经行施工操作。监管部门,一定不能放松监管的力度,要将节水理念贯彻到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并且要保障灌溉设计的有效执行。定期的进行节水理念的宣传活动,使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另外,监管机制以及监管体系也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这样才能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为日后建设工程中的节水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2科学搞好农灌规划和配套设计
农业灌溉规划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的重要规划之一,必须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方便管理,提高运行保证率,做到农业灌溉最佳设计选型配套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田要要确定灌区规模,要建立适应现有河网水系;
(2)灌区规模需符合客观实际和适应形势,建立起现阶段最佳农业灌溉模式;
(3)渠系布置及泵站(电灌站)、渠道设计要配套,提高灌溉经济效益。
3.3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于当前的水利发展。现阶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当前的土壤和作物状况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网络体系。物联网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组成包括系统网络,系统软件和系统供电策略。系统网络又可细分为监测区,采集区和控制区,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和传送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对灌溉的流量和时间起控制作用;软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在软件窗口中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灌溉系统和农田的墒情信息;系统供电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软件的运行提供电力,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太阳能发电,并且适当的采用优化策略。
3.4遵循地方客观实际,强化配套科学管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基础,通过对地方经济财力的权衡与估略,在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设计与规划中,严格把握工程造价,避免对地方财政形成过大压力。通过对当地气候降水的调查以及主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积极探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真正实现地方农民的增产、增收,以及实现当地政府相关财政的合理利用与收支的平衡,从而将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4、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水利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农田水利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毫无疑问,存在着各种不利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但是不能回避和无视这些不利的条件和因素,而需要正视它们,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促进农业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农田水利的灌溉水平。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的类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应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以及当地的土壤条件,合理选择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应重点考虑改进地面灌溉的方式,把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主体,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利用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膜垄沟灌溉技术,加强这两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
(2)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以农民为主体。在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在技术推广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应站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环保型社会的高度,而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3)在投入的形式上,改变传统的以农民义务劳动为主的方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等多方面的资金,在建设过程中,广泛收集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水平。
5、结束语
只有把握好不同的灌溉技术以及措施,让水利资源的作用可以有效发挥出来,获得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压低成本,加快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