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月宝宝手脚心发烫怎么回事

2016-12-10

宝宝手脚发烫怎么办,如何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手脚发烫怎么回事

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相对较多,但是其脾胃薄弱,消化能力较差,饮食稍增便极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加上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就更加容易为饮食所伤。小孩的脾胃功能还在发展当中,孩子的胃比较喜欢暖的食物,不宜接受冷的食物,所以尽量给孩子吃热食品,少吃冷饮,喝凉水,吃冷饭。饮食一定要有节制,不要有时候吃得多有时候吃得少。吃饭的时候要定时、定量,这样孩子饮食有规律。饮食要清淡,不要偏食,因为清淡的饮食容易消化,偏食会某些营养过剩,某些营养缺乏。不要给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药,尤其是补药,补的不好,那么对孩子的身体也会有害。

1、疳积脾虚引起的手足心发热

【病因1】饮食无度,食无定时,常吃零食,长此以往,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谷精微不能吸收,形成疳积,手足心热。

【病因2】宝宝患其他疾病后,如吐泻、痢疾、寄生虫病等,治疗护理不当,迁延日久,损伤气血,耗散津液,导致营养不良而形成疳积手足心热。

【表现】疳积脾虚的小儿常表现为手足心发热,面黄肌瘦,毛发干枯无光泽,腹部胀大,食欲不振,常食异物(土块、煤渣、碎纸等),夜睡不宁,大便较稀,多有不消化食物,小便黄浊如米泔。

【调理】消积健脾为原则。发病初期可选用消疳理脾汤、肥儿丸等,之后考虑使用参苓白术散。推拿方面,前期因为虚实夹杂,可酌情选用清胃、清补脾、逆卦、天河水等,后期后期以健脾益气的补脾手法为主调理。此外,还要纠正不好的喂养方法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和营养素的增加应该由少到多,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片等。

2、血虚阴亏引起的手足心发热

【病因】多由于平素体质虚弱,或大病、热病之后,调理不当,阴血耗伤,正气受损没有及时恢复所导致。

【表现】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鸣,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心烦不寐,小便频数,大便秘结。

【调理】干咳、食少、便干明显的,可选用沙参麦冬汤,以滋养肺胃之阴,推拿可考虑补肾、清胃、天河水等穴位。若烦躁、睡眠欠佳明显的,可选酸枣仁汤,养阴安神。推拿可考虑补肾、清胃、小天心、分阴阳、天河水、小横纹等穴位。若耳鸣、目眩明显的,可选用知柏地黄唐,滋养肝肾。推拿考虑补肾、天河水、平肝、小天心等配伍。

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脾胃内伤。

手心热,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指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如心包脉所生病诸症中均可有掌中热。掌中劳宫穴也,手厥阴心包所生,是经少气而多血,是动则病掌中热。

一是指肾阴虚的见症,临床多见手心热或五心烦热。足心感觉发热,多因肾虚所致。此经多气而少血,虚劳之人,真阴不足,故足心如火之烙,或足跟作痛,乃水不制火之故。

脾胃内伤可出现手足心热,即食积,食积也称“停食”,是指小儿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手心热,手背不热。

中医对手足心热的治疗中,多从阴阳失和、肝郁发热、湿热熏蒸、脾气虚弱、食积阻滞等方面论治。

四肢、手足心为脾胃所主,脾胃阳气充足,手足四肢温暖,脾胃阳气虚弱,手足四肢寒冷。

脾胃内伤,中气不足时,由于阴火上冲,本为阳气充实之处,变为阴火充斥之地,故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是病在于里,热伤元气的见证。

1、阴虚引起的手足心热: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

配穴: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涌泉、三阴交、太溪等。

2、对于血虚引起的手足心热:治宜凉血安神。配穴:血海、膈腧、三阴交、搓肝经、拍打胆经、太冲、行间、清心经、补肾阴等。

3、对于脾胃内伤引起的手足心热:治宜健脾助运,补虚益气。配穴:补脾、清板门、清大肠、四横纹、揉中脘、足三里、顺摩腹、捏积等。

宝宝手足心热看起来不是什么大病,妈妈不会引起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当宝宝手足心温度不正常时,身体已经告诉你了一种亚健康信息,如果不及时调理,就可能引起积食、夜啼、发烧、咳嗽等症状。

总之,小儿手足心发热,以疳积脾虚引起的比较多见,绝大多数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药物、推拿调理的同时,还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富有营养的食品,同时让宝宝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以促进体质的恢复。不过,得提醒一点,如果宝宝出现手足心发热,应该去医院找医生,不可自己擅自用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