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在医学院中医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边学习边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1—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3]。在医学院中医专业的教学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相结合,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综合讲授。而对患病机体描述性、机理性的讲授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生涩难懂,特别是中医专业的学生,其在有限的本科学习中,要面对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的学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4]。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中医专业学生特点,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采用了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10级五年制针灸推拿1班30名学生为实验组,应用PBL教学,同期其他班级学生设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的单向教学法进行授课,教学内容为病理生理学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及肾功能衰竭4章内容。在前期课程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文献检索和评价解释等综合能力。经统计分析,各班级学生各科的平均成绩无差异。
1.2方法
实验组(PBL组)及对照组(LBL组)任课老师相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并进行成绩分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教师的转变
在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或减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角色从主讲变成了主导。从表面上看,教师从台前隐向台后,但实际上教师对PBL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PBL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全面的要求。
1.2.1.1理念更新。教师要注重理念更新,对教育观念有足够的认识与学习。认识得越高、理解得越好,教学设计可能就越好。
1.2.1.2丰富知识,加强引导。病理生理学作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横向联系各基础医学,纵向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教学中注重多学科结合,临床案例、临床问题与基础理论知识的交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施PBL教学的教师首先应注重自身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及时更新,以及医德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引导技巧,通过设定“不良结构”问题,即分阶段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探询、分析、思考、解决问题。问题的设定需注意,其本身必须引出所学领域(多个学科)相关的概念与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且每一个阶段的问题都要由少量信息提供给学生的一个复杂并且真实的问题。其中,只有少量信息可以运用,多数、复杂的信息为干扰因素,确保所呈现的条件没有把问题的关键显露出来,随着每阶段问题的解决,能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由此可见,“不良结构”问题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模式要更高,教师确实要狠下一番工夫。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并能很好的利用图书与检索系统、网站等,获取信息,查阅、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要注重知识总结、整合,完善自我评价和反思。
1.2.1.3编写详尽的教案。周密的设计能保证实施质量,好的设计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大纲要求)、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内容、时间、学生分组、各组教师、“不良结果”问题、参考资料)、运行过程、评价方法等。将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他们还会思考什么,学生已知什么、不知什么,还需做什么等设计在其中。
1.2.1.4建立PBL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同于通常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价,PBL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变化,其以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试卷测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等特点。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教学评价内容与项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前面各环节教学过程的评价,如果设计出现问题,就不能对前面所有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因此,这一环节是PBL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1.2.2学生的转变
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角色、理念、学习方法需进行更新,其学习内容由原来LBL教学中的“学什么,学多少”转变成了“如何去学”,学习方式由原先的“被动接受现成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究和合作解决”,其在医学院校中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再是获取终生实践提供的所有知识,而是在医学院校提供的优质资源和环境下,在教师给予的有效指点、引导和辅助下,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不断改变实践方法,以跟得上不断变化的信息、疾病和医疗实践的发展速度。
1.2.3具体实施
教师提前提出案例/问题,学生自学、讨论,阶段总结,就阶段总结展开新的问题或就讨论中的争议问题再次提出讨论,查阅、自学、讨论,总结。
教师至少提前一周,根据相应学习内容提出带有趣味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设置的问题带有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心力衰竭》一章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案例:“66岁女性患者,高血压史30余年,近半年来出现心慌、气短,加重半个月。”由此引出相关问题:如何诊断?如何鉴别诊断?还需做哪些检查?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讨论、分析,提出假设并得到论证(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心力衰竭?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心力衰竭?为什么会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其治疗原则是什么?学生通过问题的展开,进一步寻找答案,既丰富了各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2.结果
为了客观评价PBL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2种方法。
2.1理论测试成绩
对PBL实验组和LBL对照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其平均成绩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L实验组明显高于LBL对照组。而卷面考试得分PBL实验组与LBL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学生问卷调查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讨论
课程结束后,师生一起就此次教改的成效进行了讨论。就上述调查结果来看,用PBL教学法的学生对此次教改普遍给予了认可,认为其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学能力,等等,但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增加学时,延长课题讨论时间,扩大教改章节,增加更多与临床相关案例和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加强其自主性。
同时,PBL组学生也针对此次教改中的表现做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多数学生表示,随着教改的逐步展开,讨论的逐步深入,他们加强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胆发言,同学及与老师间的交流,树立了信心,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但同时也提出了不足:思维不够发散,比较依赖课本和老师,等等。最后,教师就此次教改中学生的表现做了总结,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同时,对其不足提出了希望。
4.存在的问题
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一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的理念需发生根本改变。二是PBL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都非常高,教师需及时丰富知识,制定、完善完备且切实可行的PBL教学思路;学生需摆脱惰性,提高自学能力(信息获取、阅读分析能力)及学习主动性。三是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即为保证教学效果,必须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电子工具及相应的信息数据库等。
以上是我们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效果与体会。由于学时、学生层次、教师本身素质、教学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们只选取了各论4个章节进行初步尝试,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研究探讨,使之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PBL教学的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