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小说,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吃货

2016-11-12

时下的时髦男女,做自我介绍,总喜欢说“我是一个吃货”,以此标榜自己十分注重生活品味,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尝试兴趣及高度的品鉴能力。我曾跟一个在广告公司任职的小妹聊天,她所在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各餐饮企业做推广,每天须在酒楼食肆里品尝各式新推出的菜肴美食。

食肆的老板和厨子都知道这是广告的关键环节,唯恐下料不够足,招待不够周全,她因此尝遍了各大菜系的名馔美肴、各式小吃,向以资深吃货自居。我问她,觉得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她的回答是螺蛳粉。螺蛳粉是一道以酸辣味重著名的小食,固然有其特色,可是能成为她食谱中最好吃的东西,显然这个吃货是不合格的。饮食虽然是一种很私人、很主观的体验,但是能分辨出不同滋味的美好,才能真正体现出巧吃者对待食物的才智。只有不计精粗的人,才会对刺激性的重口味情有独钟。我由此知道,“吃货”是一个准入很低的身份标签,很多人对待饮食,多是跟风随大流,受舆论的引导,人云亦云,真正会吃、精于品鉴的人少之又少。

有人说,真正的吃货讲究“童子功”,那些贵家公子,从小炊金馔玉、珍肴错列,自然对吃精通,如出身世家的王世襄、唐鲁孙,都是知名的美食达人。这话有一定道理,却又不尽然。因为像汪曾祺、蔡澜等人都不是贵公子出身,也因会吃而声名远播。还有人说,吃货必须身家富贵,手头宽裕,有机会遍尝珍羞百味,才能把精细的味觉历练出来。这也是一个意识误区。有机会吃只是成为“吃货”的条件之一,却不是最关键的要素。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清末曾国藩抗击太平天国,总揽军政大权。他有一次过安徽池州,知府是个风雅而奢侈的人,精心备下一桌全素的酒筵款待曾国藩。

曾国藩很高兴,对知府赞不绝口,极夸其清廉。下属悄悄说,其实这桌素席,费用是正席的三倍。曾国藩之所以吃不出酒筵的精粗优劣,并不是他没有尝过珍肴异馔,而是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饮食方面。所以说,能吃、会吃、具有闲适从容的心态,懂得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善于从细节处品味美好,是成为吃货的必具条件。因为品尝美食,实际上是一个情感流露和升华的过程,菜品是否豪奢珍异并不重要,关键是即时产生的微妙情感,给人带来的感动。合格的吃货,会将全身心融入到那些韵味无穷的意境当中,并巧妙转化为属于自身的趣味。

陆文夫的《吃喝之外》一文,说起他上世纪50年代到江南一个小镇,饭馆的饭菜都卖光了,只有一条两斤不到的桂鱼,只能做一碗鱼汤吃。陆文夫要了两斤仿绍酒,就着一碗鱼汤,一边观赏江南的水乡美景,一边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而这一次环境、气氛、心情、处境俱佳的品食经历,也成为他一生难忘的美食之旅。

当然,会吃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元素。唐鲁孙的《酸甜苦辣咸》记叙,满清贝勒载涛,有一年冬天出门赏雪,到京城一家馆子,指明要吃用羊后腿肉做的白菜饺子。等饺子上桌,载涛只吃了一口,顿时大发雷霆,怒斥跑堂不按吩咐去做。跑堂到后厨一问,原来是厨子见有一块羊里脊又细又嫩,就顺手剁馅做了饺子。没想到载涛的舌头特别灵敏,只尝一口就知道不对味儿。事情一经传出,人们都对载贝勒的精细味觉,叹服不已。

其实这种神乎其神的品鉴技艺,即来源于生活的积累。真正的吃货,绝不会是一个脱离现实的人,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观察、学习、向人请益,攒下大量经验,品鉴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一点不跟风、不媚俗的主见,那么我要道一声恭喜,你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吃货!

以上就是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因你而精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