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017-01-15

随着酒店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酒店组织开始逐渐的庞大,管理项目开始逐步的增多,酒店所需要管理的信息量日益庞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一:酒店管理就业异动与员工满意度研究

摘要:酒店用工存在着断层和高离职率的情况,尤其是周期性用工荒现象特别严重,面对酒店用人的周期性断层情况,校企合作环境下的订单班培养模式越来越成为当今酒店招聘和用工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一种节约成本、减少离职率、员工对企业忠诚度较高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现象与企业订单班的初衷相背而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工作满意度对学生就业异动的影响,并提出在订单班模式下的发展思考。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订单班;就业异动

所谓“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毕业后按协议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理论上来说,订单班有利于企业节省人力成本、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有利于培养忠诚度较高、离职率较低的员工,这些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以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节省企业成本和减低人力资源异动等。正是订单班这些优势越来越凸显,不仅国省内有名的星级酒店贵州饭店,还有喜达屋、雅高等国际知名酒店与商学院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贵州商学院酒店管理订单班经过5年的经验探索,先后有四个订单班模式培养人才,对已在岗的159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订单班学生在订单合作企业初次就业率37.1%,工作半年离职率为20.34%,这一酒店离职率与近年来20-30%左右的酒店离职率处在同一水平上,并未显示出订单班人才稳定性优势。在调查中发现把现有企业当做跳板的学生占80%,而在实际已经进入实习工作岗位的学生实际就业情况与订单班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本研究从学生学习、实习、工作实际从发,设立观察组(订单班学生)和对照组(酒店员工),进一步探索学生工作满意度对其就业异动情况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被试

为了进一步探讨订单班学生(称观察组)工作异动情况,设有对照组170人(选取餐饮与客房两个部门现任员工)。对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订单班学生159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9人,女生110人,客房37人,西餐厅24人,中餐厅96,意大利餐厅1人(共分为餐饮和客房两个部门),二线部门1人。对照组:在岗员工170人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7,其中男生55人,女生102人,餐饮68人,客房89人。

1.2研究工具

员工满意度问卷。从综合文献对工作满意的维度,本研究主要参考JDI工作描述问卷和张小瑜等的满意度问卷,[2]并综合需求理论来设计问卷的题项,将工作满意分为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主管领导、人际关系、薪资福利、升迁考核、社会地位等七个维度18道题,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通过内部各项目在各自因素上的度。一致性和稳定性,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进行分析,员工满意度问卷总体α值为0.755,各α值介于0.722到0.790之间,问卷具有较好信度。就业异动问卷设计,通过文献查阅,没有专门针对就业异动的问卷调查,学者们对员工就业异动研究主要集中在离职率的研究,其研究多是定性研究探讨,根据模型Price中包括对离职产生影响的内生中介变量是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承诺,国内学者认为薪酬、离职成本、管理水平、个人因素、文化因素。当然也有人看和经济因素,罗旭华(2005)指出酒店员工离职由内部“推力”即缺乏发展机会、薪水福利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和外部“拉力”即行业属性、经济及竞争对手的影响等。[1]由此可见,就业异动与工作满意度各指标息息相关,由此设计了职业预期、能力提升、归属感、工作价值感四个因子12道题目的自编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通过前测由收集到的数据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使用克龙巴赫信度系数检验,其值为0.92,各因子α值介于0.71到0.89之间,问卷通过了信度检验。采用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的检验,通过因素分析,因子旋转,寻求并验证了原有的问卷结构,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3]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在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采用WindowsExcelxp和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就业异动和员工满意度现状

通过对观察组159份、对照组157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得出表1所示结果。从表1中可看出,订单班学生(观察组)就业异动在总分和职业预期、价值感、归属感上均小于均值,71%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后便不再涉足酒店行业,因此从职业发展规划上,学生是没有酒店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的,主要源自社会价值观对酒店行业影响,导致其职业价值感较低,此类情况在订单班学生中并无非常显著的差异。而在职员工(对照组)在就业异动总分、职业预期、归属感上明显高于均值,问卷调查到的在职员工集中在一线的基层员工,其学历较低、工作相对固定、年龄在30-45岁之间占85%,对于这个群体,酒店工作相对稳定、因工作年限较长,人际相处较为融洽,收入与毕业的大学生持平,从公平理论而言,他们内心会感觉到公平而更加满意自己工作状态。观察组在能力提升因子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价值感体验上两组均小于均值,这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中的能力发展有关,他们学习能力较强,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基本掌握酒店服务相关技巧,随着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反而觉得大学毕业干一线服务员难以发挥自身价值,因此酒店工作并没有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价值的感觉,甚至有很多同学是“骑马找马”的状态,把当前酒店工作当做跳板,他们一直在备战各种考试和跳槽机会。从工作满意度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余因子及总分无一例外地体现不满意。当对订单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他们填写满意度问卷时激起了他们对酒店的一些不满情绪,对酒店的管理、人事制度、晋升制度(这一项上在国企和国际性酒店的态度有差别)等表达了明显的无奈,除了在工作中能和老员工愉快相处由此引发的人际关系满意外,其他因子基本没有满意的体验。尤其是对工作本身,绝大部分学生表达了辛苦、劳累甚至厌烦。而对照组除了对工作本身和升迁考核不够满意外,其余因子及总分均表现为可以接受的。对照组因其特殊的文化和年龄结构,他们的确在身体上感觉到劳累之外,对工作并没有显著的不满。这一研究结论引起了企业和学校的反思,综合研究文献,订单模式对于其他专业,诸如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的订单班初次就业率、离职率、工作满意度等情况较之酒店管理专业理想,这些专业学生毕业后企业和学生彼此的满意度都较高,普遍能达到90%以上的满意度。本研究认为,订单班不是为了解决某些企业用工荒的断层而设,而是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发展需要、企业发展前景而设,真正有深度合作的订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享有订单班办学模式给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带来的实惠。

2.2工作满意度与就业异动的典型相关分析(观察组)

为了进一步了解订单班学生工作满意度对就业异动的影响情况,使用SPSS附带的典型相关分析命令程序canonicalcorrelation对员工满意度和就业异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输出四组典型相关系数,有四种典型相关的模式,通过维度递减检验,如表2所示,只有模式1通过检验。由表3可知,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503,说明此典型相关模型是显著的,即对总体的典型相关程度有推断意义。[4]职业异动构成因素透过典型相关式(X,Y)可以解释满意度总变异量为37.9%,而效标变量的典型因素Y又可以解释效标变量变异的78.1%;而预测变量由效标变量解释的变异为19.2%,而效标变量由预测变量解释的变异为16.7%。由就业异动与工作满意度典型相关分析看出,员工满意度中薪资福利的典型负载系数最大为0.821,依次为迁升考核因子0.713、工作本身0.641,这表明薪资福利、升迁考核、工作本身对就业异动的影响较大,其对就业异动中的职业预期、能力提升和价值感的解释率分别为0.951、0.866和0.803,因此通过工作满意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就业异动情况,特别是薪资福利和升迁考核两个因子,会带来员工的相对稳定,减少异动,同时会满足员工的职业预期、体验到较高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因此工作满意度可以作为员工就业异动的一个指标。

3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

从研究结果发现订单班学生在订单合作企业初次初次就业率37.1%,工作半年离职率为20.34%,62.9%的学生随着实习结束而终结了酒店的职业发展方向而另谋出路,这对企业和学校来说是一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通过这5年来的摸索,并没有在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上有突出进展,对此结合研究的结论对订单班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①通过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加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即酒店员工共同遵守的一组管理理念假设、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的体系。通过企业深度的教学过程参与,将企业文化植入学生认知结构,企业常常通过行为和理念层面来表达,在校企深度合作中,让订单班学生明确企业使命、目标和价值理念,行为层面的规范、仪式、口号等,加强对酒店企业文化的认同,以增加订单班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忠诚度,从而文化和情感层面接纳自己作为企业一员,使这些功能相互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②发挥心理契约在就业协议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对彼此之间的付出和收获的期望,是非书面的心里默契,也是员工和企业彼此之间的期待。在学生工作中,之所以对企业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尤其是从初次就业和间隔半年后离职率来看,在企业应允的某些承诺没有兑现,学生因此而生企业失信于己之感触发了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校方经常收到来自酒店人力资源部投诉学生不明原因擅自离岗,调查下来发现问题多存在企业和学生彼此失信的状态,因此要正确对待彼此的心理契约,尊重彼此的使命感,管理者对学生多给予支持和帮助,防止契约破裂造成的损失。③企业与学校需加强进一步深度合作。企业要从学校的宣传招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环境、实习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等各个专业教育和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机制等都有贯穿始终,企业也有树立自己人才培养的品牌,因此需要企业有专人来负责对接和整合资源,包括订单班学生的教学地点都要精心的设计,既要满足学生理论学习,也要满足实践的接触,真正“把老师引进来,让学生走出去”。④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激励因素,提升工作满意度。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角度来看,酒店首先改善工作环境以减少员工不满意体验,其次增加学生在酒店的晋升发展、培养胜任具有挑战性工作的能力激励因素。尤其要提供公平晋升发展机会。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学生在现有岗位上没有长足发展,便会另谋发展,在当前订单班的159名同学中,目前仍然在岗的有47人,做到领班的有5人,做到经理的有2人,从对晋升同学的访谈结果来看,当酒店为其提供晋升发展平台和培训学习机会时,会更加坚定在现有岗位继续工作,因此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酒店人才培养也应将此纳入到人才发展的战略思路。

参考文献:

[1]祝建霞.酒店高离职率研究[J].今日财富学术探讨,2010:197.

[2]张小瑜,朱美琳.基于聚类分析的员工满意度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215.

[3]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教育测量[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2:116.

[4]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319.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分析

一、职业认同感对酒店从业人员队伍的影响

职业认同感归属心理学范畴,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兴趣、爱好、志向和追求等个性需求方面能够通过某种职业活动得到满足,从而对该职业给予肯定性评价。作为相应的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会使其工作动力更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酒店服务行业的职业认同感是指酒店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酒店服务业有主观上的接纳和认同,心甘情愿地为客人服务,并以为客人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为工作宗旨,且从中能获得工作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种职业认同感是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员工潜力,使其在心情愉悦状态下创造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前提。酒店管理专业以酒店行业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相比,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在择业倾向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然而,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发现,愿意将酒店服务作为理想职业并视为终身从事行业的毕业生极少,这说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同时很多酒店管理者反映,在对酒店员工的管理中,服务技能的培训和管理制度的落实都没有困难,最大的困难来自对员工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正是因为很多员工缺乏职业认同感,没打算长期从事酒店服务业,在工作中自然也不会很投入,所以导致工作效率低,员工流失率高等现象。酒店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导致很多有知识、有学历、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即使进入了这个行业,能够坚持干下去的人员也非常少,从而影响到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

(一)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传统社会观念对服务行业的看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岗位不体面,发展空间有限。受此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也认为应该将子女的从业目标锁定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或者金融行业等领域,反对或者不支持子女从事酒店服务行业。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以强大的社会心理形式存在着,且根深蒂固,对青年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虽然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但从开始就没打算从事这一行业,纯粹是为了拿个文凭,所以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没有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好。由于缺乏职业认同感,许多学生通常在完成毕业实习后就选择离开酒店行业而去从事其他行业。

(二)酒店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从工作环境看,酒店工作普遍工作强度大,且所有新员工都需从基层工作做起,熟悉所从事工作的多个环节,从而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培养乐于吃苦的精神,才能在行业中有所发展。很多人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吃苦精神,或者不能坚持,导致从业时间很短就选择了离开。同时,由于针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还不是很到位,如加班频繁、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也是导致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国际性酒店已经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但国内的很多酒店还做不到,大部分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小时左右。另外,酒店服务行业从业群体普遍年轻化,也给外界传递了一些错误信息,似乎这一行业只适合年轻人,也就是所谓的“青春饭”。这种工作环境导致整个社会对该行业的认同感普遍偏低,容易片面地以“辛苦”和“不稳定”来定义酒店工作的从业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三)实习环节管理缺乏科学性

学生到酒店实习多是抱着通过实践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想法去的,因为还没有正式参加工作,所以很多实习生都是以学生的身份给自己定位的。而酒店由于其盈利性的企业性质,多以解决人力短缺和降低企业成本作为招收实习生的主要目的,并没有把对实习生的培养作为实习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这就导致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或强化了实习生的“职业人”身份,重使用、轻培养,强调技能和岗位业务要求,忽视行业文化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在实习期间,由于酒店大都不会对实习生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方案,而是仅仅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培训,多数实习生反映学不到东西。同时,由于实习岗位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工作内容简单重复,这样的实习生活很容易使实习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质疑,简单的技能劳动使其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产生质疑,进而对从业前途产生质疑。此外,由于实习津贴低,不能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容易让实习生产生不公平感。不科学的管理导造成了实习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进而导致他们对酒店从业行业失去信心,更加不利于其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四)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1.对专业认知的偏差

许多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都误以为自己将来是从事“管理工作”的,而不是从事“具体服务工作”的,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屑于做基础的服务工作,不端盘子,而一心向往享受酒店环境的高档及舒适”的理想错位,忽视了酒店管理人员必须从底层做起,熟悉行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从业要求。很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和准确的从业定位,在实习期间往往遭受打击,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自然很难适应岗位要求,继而职业认同感下降。

2.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

在酒店实习中喊苦叫累,要求调换岗位,频繁请假或中断实习的大有人在;毕业后只是将酒店工作作为一个职业过渡,干一两年后就选择跳槽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更是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的专业培养中没有树立起科学理性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多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其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认同感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前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未来的从业环境,或者过于悲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太辛苦,不稳定,完成实习就去做其他行业的工作,或者过于乐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好,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升迁,过“白领”的职业生活,一旦面对现实,遇到挫折,就难以接受,选择逃避。

(五)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部分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过渡崇尚享乐主义,怕吃苦,过于理想化地追求体面和轻松的工作。再加上青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导致其缺乏理性的自我认识,表现在眼高手低,既不能胜任较高难度的工作又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同时,部分学生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不愿做“伺候人”的工作,而酒店行业就属于服务业,过于自我的年轻人自然不愿意选择酒店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外界社会充满好奇,不甘心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岗位,所以往往在实习结束后就去尝试其他新的工作。

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对策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从业者转变就业理念也势在必行。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在全社会营造正确认识服务行业从业环境的良好氛围也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可以看到服务人员在酒店或者餐厅等服务场所快乐工作的情景,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卑微,也不抱怨生活,反而很多人能够从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体现自我价值,并沉浸在这种快乐中。这种工作心态跟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消费者对他们工作的尊重和认可有很大的关系。要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需要政府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对酒店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理性看待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进而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在社会上宣传服务行业的先进典型,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学“服务之星”和“服务模范”的风气,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改善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

在酒店工作的实习生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是酒店的正式员工,但却和酒店正式员工一样参与酒店工作;他们具有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完成作为员工的工作职责之外还需要完成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因此,酒店在对实习生的管理上应该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作为企业,酒店除了追求利润外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接受实习生并给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正是酒店为社会培养人才、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条途径。这既有利于塑造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增强整个酒店业对劳动力资源的吸引力,又有利于为酒店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因此,酒店应该积极地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使实习生尽快适应并融入酒店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其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

1.加强对实习生的教育培训

实习生对实习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多数学生希望在实习中既能够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够在岗位技能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酒店要正确认识并满足他们的实习愿望,尽可能给实习生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指导,真正让实习生感受到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如某些酒店实行“师徒制”,由老员工带新员工,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就得到了实习生的普遍认可。

2.提高对实习管理的人性化

实习生进入酒店多是以学生的身份给自己定位,总觉得酒店对他们的管理应该略低于正式员工,而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都是从一开始就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来管理实习生,这就导致很多实习生一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进而对酒店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酒店应该考虑到实习生的特殊心理定位,对实习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比如在岗位流动上多一些灵活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尝试不同的岗位;在工作标准上适当放宽,给实习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酒店也应多从正面教育引导和鼓励实习生的表现,避免过度批评打击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更要让其感受到酒店管理的人性化,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三)学校教育中增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1.从入学教育入手,点燃学生的职业兴趣

为帮助学生尽快树立对专业及职业的正确认识,学校应把握入学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酒店服务行业的从业要求。比如通过优秀毕业生或职业人作报告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学习发展和酒店工作状况,了解职业成长路线,进而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尤其是要通过服务行业正面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入学初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2.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虽然实习生在进入实习环境前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有很多实习生对酒店的工作环境比较失望,吃苦精神不够,缺乏意志力,导致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很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的决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这样才能避免实习期间心理落差较大,且不能很好调试,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3.做好实习环节的跟踪指导工作,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工作内容、人际关系、劳动强度、作息时间等都会发生较大转变,同时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也会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因此,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实习过程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从业环境的判断,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并对实习生活具有较高满意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

(1)注意遴选实习企业。尽可能实现对口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能够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其从业自信心。

(2)督促酒店建立轮岗制度。轮岗制度既有利于培养全面技能,也可以避免学生因从事单一的简单重复性工作而对未来从业环境失望。

(3)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责任感,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缺乏责任感、应付实习任务的心理。

(4)定期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安排指导教师到实习生所在企业进行调研,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避免出现因学生到实习岗位后学校的不管不问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失落等负面情绪。如果产生负面情绪又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必将影响学生对实习生活的适应和满意度。总之,职业认同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观的核心内容,高度的职业认同感能够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认识,激发工作热情,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内驱力和工作动机,进而达到职业忠诚。在人才培养方面,社会、酒店和学校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以便培养出更多的酒店行业专门人才。

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相关文章:

1.浅谈酒店管理论文

2.酒店管理求职信范文精选

3.餐饮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4.酒店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5.酒店管理实训报告范文

6.酒店管理方案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