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不仅仅是个企业家,也是一位投资家。在联想控股旗下的5家公司中,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仍然专注于IT领域,而另外3家则有着浓厚的投资烙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柳传志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柳传志创业经历
要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因为是5%而不是1%,说明还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我觉得坚定不移是最为重要的
28年前,柳传志带领10个科研人员,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开始走上创业之路,那一年他40岁。至今,柳传志对当年的创业坎坷仍历历在目,“原来总是被人骗,刚开始是被骗了14万元,后来差点被人骗走了300万元,两个礼拜之后把钱追回来了,心还继续狂跳不止。联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们当时不仅仅是伤筋动骨,而是已经到了生死边缘,弄不好摔一跤就死了。”
如今这位68岁的中国企业“教父级”人物,在带领联想集团走出困境、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目前近乎登顶全球最大PC厂商之后,又有了人生创业的新目标,即将资产超过1500亿元的联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整体上市,“希望上市以后每年都能保证利润有两位数的增长,能够给中国股市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打造一个值得信赖、受人尊敬的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控股公司。
回顾28年的创业经历,柳传志说,在中国做企业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要生存就不能理想化,而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好好想一想如何在允许的红线范围之内,形势好的话就多做,形势不好的话就少做,我们没有和大形势抗争的能力。要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去怨天尤人。”
一个创业企业要想暂时能够成功,柳传志指出两条必要条件,一是要有意志力,要能顶住,能不能创业还得看能不能熬得住,熬得住就能成功;二是学习能力,那些运动员能奋斗成世界冠军都是因为他们有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只能说是必要条件,自身条件就是要有学习能力。
暂时的成功靠的是意志坚定,要想基业常青的话,柳传志认为还要再加上几个必要条件:首先目标需要不断提高,因为环境在不停地变成,行业也在不停地变化,要想吃这碗饭就得适应这个环境和行业。另外,学习能力有些人能获得,有些人没法获得,要想把企业做大就要有能力领导更多的人,怎么才能成为他们的核心。
对于当下想创业的年轻人,柳传志建议,在创业之前首先要考虑资金的问题,如果是拿父母钱或者是借的债,要慎重考虑,哪怕是合伙先给人家合作打工,有了一定的经验再来考虑。想清楚以后做起来就要坚定,有些事情就是眼看走不通,拼命地去研究,最后就能走通了。“要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因为是5%而不是1%,说明还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我觉得坚定不移是最为重要的。”
柳传志:
各位领导,各位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朋友们,今天我想简单介绍一下联想创业的过程,把我所做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把联想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在1984年和另外10个同事开始创业,当时是筹集到了20万元人民币,而且后面还没有继续追加。这是今天联想控股的基本状况,去年年底员工接近5万人,总资产营业额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规模。再具体地说,我们联想这些年来在中国做了四件有特殊意义的事儿:第一,我们走出了一条在中国高科技创业化的道路,中国在八十年代没有想过要把科技成果产业化,我们把这条路走出来了,把这个企业办成功了;第二,在国际企业的竞争中抢占到了领先地位;第三,高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之路,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进行产能改造的愿望,通过漫长的努力,今天的联想已经不是一个被国家控股的公司,而是一个完全的股份制公司了,其中科学院占了36%,剩下的就是员工和其它民营企业所占的股份,我觉得这在中国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很多科技企业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第四,后来我们走了一条非相关多元化的路。相关多元化就是研究电脑以及互联网的多元化,如果进入方总所说的金融领域、食品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这就是非相关多元化了,目前我们也把这个非相关多元化做得相当成功。
过去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当时投资了一家叫长城的电脑公司,他们也是我们行业的老大哥,当时外国电脑进口必须要有批文,还要报关税,只有达到200%才能让你进来,保护的结果就是电脑的价格非常昂贵,严重地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过程,这时国家认识到原来电脑不是一个消费类的产品,而是一个生产设备,所以当时采取措施在两三年之内把批文取消,也把关税大幅度降低,这时像IBM这样的外国大企业就进入到了中国,电脑市场有了重大改观,特别是各行各业,比如银行和政府机构都开始信息化改革,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对我们的电脑厂家就是致命打击了,像我们的老大哥长城在1993年1年就完全消失了,如果拿当时的IBM和长城相比,那时一个小船和航空母舰的对比,联想无论从资金上、从技术上、从管理上就是一个两个人划的小舢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我们经过研究彻底把自己的公司架构和业务模式进行了改造,后来我们到了2000年前后已经是在中国的绝对领先了,第二第三第四加起来都不如我们。
今天不是要跟大家讲我们是怎么做的,因为大家都是创业人士,我只是想说小企业是能够做到这么大的,而且还能做得更大。这是我们在2004年12月8日召开的大型发布会,宣布并购IBM的PC业务,当时发布会的召开引起了很大轰动,因为IBM是美国文化、美国财富、美国精神的象征,他们竟然不做PC了,交给中国人做了,能成吗?当时的争论极其热烈,行业的朋友、媒体的朋友都非常赞叹,后来我才知道都是赞叹于我们的勇气,但是当时没有人认为我们能成功,当时有人说“柳总,您干得好,就是死了也值了”。当时我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他们两个班合起来九十多个人,我当时说认为我们并购成功的请举手,当时只有两个人举手了,事实就是这样。在并购之前的2004年我们在中国也就是29亿美元的营业额,但是到了2011年我们做到了296亿美元的营业额,今年第三季度报表发布之后肯定还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4%,尽管在中国是很大,我们在2012年占到全球PC市场份额的15.7%,相信这个季度之后还会有进步。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故事,大家都知道在2009年联想曾经一路退到悬崖的边上,1个季度亏损2.7亿美元,现在只能说并购是暂时成功了,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将来远远超过联想。刚才方主任说联想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其实你到美国大街上问问,你知道中国联想公司吗?我想十个人里有一个人知道就不错了,所以说我们中国企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到了2011年,我们几个年轻的同事接过了我的业务,我又去接新的房地产业务,应该说投资领域的业务是很成功的,弘毅基金无论在吨位还是在回报上都是在中国排名前列的。在达沃斯的会议上外国的经济学家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这么强调多元化?我就把我们的情况介绍了一下,后来知道他们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能够把多元化做得这么成功。
先说说我自己为什么创业,我在1984年的时候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研究磁记录,当时很多人都说中国科技的春天到了,当时我在研究所里也不错,为什么要创业呢?在40岁以前中国没有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在文化大革命打倒“四人帮”之后,很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研究的时候,我所在的研究所是做应用技术研究,大家现在都会说应该把应用科技成果产业化,让它变成钱,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的观念根本不是这样的,科学院就是先做个东西,然后拿来跟世界最高水平比较。当时美国人是把研究成果跟苏联比,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我们做的东西还是写论文,写完论文就评职称,评完职称就提工资,到此为止。当时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做完之后放到一边,当时科学院里有不少都是被院里动员起来的,很少像我们这样自愿的,因为科学院的企业不是国家计划性的企业,拿不到批文,拿不到指标,到处磕头,求爷爷告奶奶,我是想好不容易赶上国家改革开放了,我就是想做事,后来遇到了很多风险以后才觉得不但要做事,我还应该享受做事的成果,因此才提出产权改造。不然永远是做事,做了很大,但是所有的收入都是国家的,我们这些创业者都没份,这样的话就没有后来的联想了。我想向国家的主人们要求产权的改造也是合理的,也是我们把联想做得更大的原因。
创业至今走上了什么道路呢?刚刚创业以后不到几个月就被人骗走了14万元,当时卖电子手表也赔钱了,当时经济还是很紧张的,最后我们想把原来的科研成果,叫做联想汉字系统,当时我们自己要单独做一个汉字系统,有些人是专门做软件,我们是硬软件结合,一块插槽,里面一个软件,装上以后就是一个汉字。联想为什么叫联想呢?就是因为这个功能,这个功能是我们发明的。但是在做研发的时候,真正要把成果转化的话是要钱的,钱从哪儿来呢?我们就把原来这些人员组织起来出卖技术劳力,到各个部委去验收、讲课,花了几十万块钱,然后再用它来进行开发。当时中国能做汉字系统的有若干家,脑白金的史玉柱当时就是做软件出身的,他们的巨人也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当时我是第一金牌销售员。你要把它插在PC机上,帮助PC机的公司推销PC的话,尤其是卖进口PC,1台能赚8000块钱,我们发现原来做代理赚的也很多,我们就又把心思放在研究做代理去了,在代理电脑的同时也代理别的东西,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他们是把产品做好了以后有产品销售顾问,以登记分配的方式来卖,价格国家已经定好了,所以说他们不懂得怎么去销售、怎么做市场,而我们在做代理的过程之中跟我们的厂家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惠普,我们在给惠普做代理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是市场,这个是销售,销售和市场还不是一回事,而且慢慢地懂得了怎么去了解客户的需要。我们本来是想做自己的品牌,干嘛老给别人做代理啊?我们自己也有研发能力,所以就有了这个愿望。当我们想去做自己品牌电脑的时候国家不批,那个时候就是计划经济,当时有关领导说要生产批文,那时你要想卖还得有批文,因为国家觉得所有东西都是政府出钱,所以我批准你你才能生产。国家当时已经引进了80多条电脑生产线,我们没有理由再去引进新的生产线,把门关死,他们也不知道我们要怎么做,我们想做,怎么办呢?我们就跟香港的两大公司合资,总共90万港币,办了一个香港联想,在香港台湾办了一个小作坊,然后在那里生产,因为电脑最核心的部简就是Mainboard(主板),我们拿到拉斯维加斯和汉诺威,当时就被订购了几千块。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家领导同志就到拉斯维加斯考察,看到到处都是外国的,根本没有我们的,光是电脑这一块就非常多。后来发现有一个香港公司,这家公司竟然说的是北京话,他们就问了你们怎么会到香港呢?后来他们觉得这个公司可以,我们就把这个厂子迁回到内地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蒙着打,走一步是一步,而我们是想尽办法去做大,最后再把这个东西做成更大的品牌,在世界上去销售,绝不是说完就完了,要有很多战略制定。从2000年开展的新业务也是电脑这个领域,其实风险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不并购的话联想会是什么样?当时是2.9亿美元,今天就算加上1倍,在中国市场上变成5亿美元又能怎么样?所以你就要走冒险的路、突破的路,当时很多人说我们死了也值了,但我们还是不愿意死,所以我们还要有更高的营运能力,这个时候真正形成了一个企业战略,由蒙着打变成战略打。我讲我们的创业之路无非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当中一定有佼佼者,最后通过制定战略在若干年后屹立于世界之林。
今天做好了以后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主要是帮你制定战略,帮你解决具体问题,这是做风险投资的一些基本能力,还有就是孵化领域的孵化器。当时我从1984年出来的时候完全就是空白一片,完全就是蒙着做,如果要想活下来就要不停地去研究。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在1987年的时候,北京市海淀区物价局开出了一张罚单,说我们的汉王超出了规定的物价范围,要罚款100万元,当时我们1年的利润只有40万元。为什么会有这个罚款呢?当时国家的是你买来原材料做了东西,加上20%的利润就到顶了,超过这个就要罚款,他们当时没有考虑人的开发智慧,要是那么算的话当然是超过了,这完全是不合理的,完全是损害科技发展的。当时的海淀区其实还是以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水稻,我们当时就去河北找物价局的局长,当时他们忙不见我们,我们就到了他们家门口,敲了门之后家里人也不太高兴,打扰了人家的正常生活,确实是十分困难,后来我又跟科技部的领导去谈,最后他们答应给我们减到40万元,还要罚40万元,把我们全年的利润都罚完了。后来我们公司来了一些新同事,这些新同事血气方刚,他们觉得这样不合理,跟我说应该开一个会,应该向他们说明这种情况,我想了半天,还是觉得活命要紧,所以不赞同。我觉得在中国做企业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要生存就不能理想化,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还是好好想一想如何在允许的红线范围之内,一方面可以反映刚才方主任说的,形势好的话我就多做,形势不好的话我就少做,我们没有和大形势抗争的能力。要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去怨天尤人。
原来总是被人骗,刚开始是被骗了14万元,后来差点被人骗走了300万元,后来让我追回来了。因为钱都是借的,我是在深圳搞了一个进出口公司,把这些钱变成外汇到香港IBM公司订机器,当时下去以后心就狂跳不止,两个礼拜之后把钱追回来了,心还继续狂跳不止,联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们当时不仅仅是伤筋动骨,而是已经到了生死边缘,弄不好摔一跤就死了,还有很多商业风险等等。我觉得做企业本来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但是当你站在红线边上的时候这种愉快的心情就没了。一个创业企业要想暂时能够成功,什么叫做暂时能够成功呢?这两条都是必要条件,要想永远成功,我们现在要先度过去:一是你要有意志力,要能顶住,我反复地和周边的朋友们比较,可能有一定先天因素,不全是后天因素,也不全是先天因素;尤其是在几百几千人面前。但人也不全是这样,有的人是有好的意志但没有被发掘,有的人确实是被弄得精神崩溃,那又何苦呢?所以能不能创业还得看能不能熬得住。冯仑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有一次在公司26周年的会上,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就说了一个字“熬”,熬得住就能成功;二是学习能力,那些运动员能奋斗成世界冠军都是因为他们有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只能说是必要条件,自身条件就是要有学习能力,联想电脑的主要成本集中在什么地方,电脑是在不停发明新的元期间的行业,一个新的器件出来怎么办呢?库存就是降低成本的重要要素,你会发现别人研究样,我就要研究更进一步的,一个企业到底怎么才能更好地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到最后就是研究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领导,这就是所谓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怎么来的呢?看书很重要,所有世界500强企业的书我们都可以学,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从我们自身走过的路去学习。联想的方法论叫做“复盘”,就是重新把子再布一遍,看看我当初做这个事的目的对不对,当时以为边界条件是这个,我们再重新想想,实际上是这个吗?都有哪些区别?我觉得这是提高最有效的方式,这是联想下面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也是提高学习能力最好的方式。现在我想的就是前一段我做了什么,今后我还想做什么。大家在创业的时候肯定都遇到过行业本身是不是适合你,这个盈利模式是不是最合适,下一步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领导者,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千头万绪聚集在一起,怎么去解决?我觉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我认为大学里的学习最低等的是学知识,稍高等的是学方法,最高等的就是为自己的目标学习。有些人一做事就要跟最根本的目的联系起来,我在清华的时候老师讲完课我把三本书看完就行了,然后再把讲的内容重新写一遍,他的论点、论据是什么,在写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若干问题,然后再看一遍,另外就是把我学的这堂课和本章的绪论连起来,看看这节在这章里是什么关系,这章在这本书里是什么关系,你不停地去想这些,最后在做事的时候就可以参考。我们的唐副总裁就是执行负责人,他做每件事都在想联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其实这些都是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座的各位都是创业人士,如果没有创业的话,我还是希望大家在创业之前想清楚。要想清楚什么呢?首先还是资金的问题,因为据我自己的了解,为什么要强调资金呢?因为首次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刚毕业没做任何事情就要创业的话,第一次不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今天联想的很多员工都是经过我们基金会培养的,我们大学生天使基金会对毫无创业经历的人,或者创业计划写的有点离谱的,有些家里的条件比较好,有的也可能是跟父母磨的,因为即使创业失败,对于大家的人生历练一样是宝贵的,因为在创业的过程中什么都要你自己来想,你自己来安排,这是你人生最好的状态,即使失败了这种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如果你拿父母养育你的钱或者是借的债,你还是要慎重考虑,哪怕你是合伙先给人家合作打工,有了一定的经验再来考虑。想清楚以后做起来就要坚定,比如联想想做自己的品牌,要是按照一般人来说这条路就堵死了,有些事情就是眼看走不通,拼命地去研究,最后就能走通了。大家要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因为是5%而不是1%,说明还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我觉得坚定不移是最为重要的。
暂时的成功靠的是意志坚定,要想基业常青的话还要再加上几个必要条件:目标需要不断提高。很多人都觉得找工作困难,所以把创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觉得创业到了一定时候就可以回家过安稳日子了,这也是合理的,很多员工都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回家陪陪老婆,带带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合理吗?很合理,还有一种人总想赚大钱,这种就要吃更多的苦,但是你要做基业常青的企业的话还真得做这种人,因为环境在不停地变成,行业也在不停地变化,你要想吃这碗饭就得适应这个环境和行业,所以目标还要不断拔高。另外学习能力有些人能获得,有些人没法获得,你要想把企业做大就要有能力领导更多的人,你怎么才能成为他们的核心,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够给予更多的东西。什么叫做学习能力?有些人是永远学不来的,因为他是被这些形式所阻碍了。
柳传志的个人信息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2011年11月2日缷任,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是企业家、投资家,泰山会成员。
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创始人之一。1988年创建香港联想。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出任联想集团主席。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04年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
2009年9月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会主席,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2014年12月21日由柳传志与巴菲特共同出资的首个在华运营的外国私人航空品牌“利捷公务航空”正式开始运营。
柳传志的人物评级
20多年来,柳传志致力于高科技产业化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引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使联想集团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都跻身世界同行的前列。他还积极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和中国科学院一起创办“联想之星”项目,以及在投资业务中复制和输出联想的经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帮助更多中国的科技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