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创业人物故事
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创业社会中,很多创业人物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年度创业人物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年度创业人物故事一:
女研究生毕业摆摊卖烤脑花 称心理有落差
又到一年毕业季,此时,大多数同学除了忙于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外,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然而,即将从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毕业的研三女生焦昱纬却一点也不慌张,这个出生于1990年的女生,早已谋划好了未来—回到老家河南省洛阳市,摆摊卖重庆烤脑花。
求职不顺她找到商机
前不久,洛阳一家美食机构举办洛阳最好吃的美食的评选,经过众多吃货投票,霸道烤脑花成为洛阳“最好吃的50家美食”之一。店老板焦昱纬自己也没想到,读了研究生,会从事这一行业,原计划准备毕业后从事广告工作的她,现在打算将烤脑花一直做下去。如今,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她都会和男朋友赵思一起在洛阳市涧西区牡丹广场南街酒吧外的一个5平方米的小摊卖烤脑花。
2008年,焦昱纬考入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大学毕业,她考上本校的研究生。7年的重庆生活,让她习惯了麻辣味道。烤脑花是她的最爱,她称,每隔两三天都要吃一次烤脑花。
2014年5月末,学校课程结束,焦昱纬回到洛阳找工作,不过并不顺利。焦昱纬说,那时候找不到工作心里烦躁,就想吃一口烤脑花来消愁,但是她走遍洛阳却没有发现一家烤脑花店。
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洛阳找脑花店的过程可以称得上是由怒到到喜,“开始在洛阳找了半个小时没发现一家,觉得很不爽,可是当把洛阳快找遍还没发现一家时,我心情就变得高兴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于是,她有了在洛阳开烤脑花店的想法。
偷学技术蹭场地摆摊
半月后,她又回到重庆,准备找一家烧烤店的老板拜师学艺,不过却吃到了闭门羹。“烧烤店老板告诉我烤脑花的技术属于商业机密,不外传。”
拜师不成,只有靠自己去摸索。于是焦昱纬每天都要去点一份烤脑花,偷偷观察烤脑花的流程。“脑花烤之前包在锡箔纸里,看不到里面,我就借口看脑花是否新鲜,打开看里面有什么配料。”观察了半月后,焦昱纬回到了洛阳开始做烤脑花,不过烤出来的脑花味道总有一股腥味。“开始以为是脑花不新鲜,后来换了几次还是有腥味,最后问了一位厨师才知道,原来脑花在烤之前要将上面的血丝剔除,否则就会有腥味。”解决了这一难题,烤脑花的味道开始变得正宗起来,于是摆摊卖烤脑花被纳入日程。
焦昱纬称,她的摆摊启动资金,只有研二时做兼职挣的6000元钱,她将目光放在了洛阳市涧西区牡丹广场旁的酒吧一条街,因为那里晚上有很多年轻人去消费,而且年轻人爱尝鲜,能够接受麻辣味道的烤脑花。
为了节省资金,焦昱纬不停地找可以让她免费摆摊的酒吧。焦昱纬回忆说,“我告诉他们如果让我在酒吧外摆摊,我的烤脑花一定可以为酒吧带来一些客流量。”最终,她找到了一家酒吧。“现在,我平时每天能卖50份脑花,节假日会卖60份,一份烤脑花卖15元,一天的营业额在800元左右。”焦昱纬介绍。
“说不失落是假的”
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蔡敏表示,虽然焦昱纬没有选择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她的烤脑花店实际上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许多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选择摊煎饼、煮米粉、卖肉夹馍等小吃创业,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理解和支持。
话虽如此,但看到一起将要研究生毕业的其他同学,找到体面工作,而自己却摆摊挣钱,心里会不会有落差?“说不失落是假的,有时候也曾羡慕找到好工作的同学,毕竟读了十几年书,一份好工作才是最好的回报。”焦昱纬说,一开始她都不好意思给亲戚说在烤脑花,怕亲戚嫌她没本事。
“摆摊卖烤脑花虽然看似与读书多少无关,但是书多读一些还是有好处。”她称,广告营销知识和经营息息相关,毕业后她将联系一些电商,在洛阳团购销售烤脑花。
年度创业人物故事二:
大学生暑期借钱创业 两月赚5万
暑假来临,南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里仍然十分忙碌,留校学生在这里紧张备战即将举行的机器人大赛。大二女生张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实验室来,不断补充知识、自学相关内容,备战机器人公开赛。
近年来,南通大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课程主导、实践培育、研究支撑、多方支持”的创业教育模式。学校组建10年来,培养近7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怀揣创业梦想、投身创业实践的优秀创业人物,用知识与激情为人生扬起风帆。
她创办人力资源公司
大学生从学校的“第一课堂”到社会的“第二课堂”衔接中,很多学子彷徨过:找什么样的工作、去哪儿实习、如何完成好面试等。南通大学2009届毕业生杨秋兰从毕业经历中摸索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为在校大学生开展课余实践锻炼、职前培训、素质拓展的系统培训和指导。
今年29岁的杨秋兰,毕业已5年,如今是一家注资达200万元的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从大一开始,在学好课程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家教、发传单、做策划,这些我都干过。”杨秋兰发现,不少同学想要锻炼自己的能力,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缺乏社会经验。于是,刚毕业的杨秋兰开始筹划接一些项目,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以及见习的机会,并将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商务礼仪等培训项目融入自己的服务之中,使大学生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而这一切,与学校组织的创业师资专项培训是分不开的。杨秋兰说,2008年9月,她有幸参加了南通市妇联举办的第一期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结对的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活动,利用这个平台,杨秋兰结识了创业以来的第一个校外导师——南通金曼谷健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玉,参观学习了一个成熟公司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人事财务制度、日常管理等。
有了经验和底气,半年后,杨秋兰注资50万元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待公司日趋成熟后,于今年4月又追加资本;6月则引进风险投资,德国GEA哈帕尔公司亚太区总裁、北京艾孚恒信公司总经理刘洪涛注资120万元,公司正式更名为游子在线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打造兼职培训行业的“O2O模式”(即: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杨秋兰说,待新的商业模式在江苏运营成熟后,公司将于2016年开始将业务向全国拓展。
他向水果零售业进军
在南通大学,不乏杨秋兰这样有胆识、有魄力的姑娘,当然也有许多有经营和管理头脑的小伙子。去年从通大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沈建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创业方向是水果零售业。
要干,首先得积累经验。为此,沈建祥利用暑期时间专程前往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利用实习机会学经验。2012年下半年,沈建祥与两个小伙伴开始做起水果团购的生意,去年则在学校就业创业中心的扶持下,正式往门店零售的方向发展。他们在学校的食堂附近租店铺,开了一家水果店。后来,又接连在张芝山和五山家园一带各开了一家。据介绍,去年3家店铺的营业额达100多万元,收支基本持平;今年的状况从目前来看,日营业额有望保持在1万元上下。
近日,记者走访了沈建祥“优果萃”团队经营的其中一家店铺,销售的水果有40多种,价格比零售水果店便宜15%左右。在近两年的摸索中,“优果萃”团队的生意越做越好。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沈建祥的思路相当清晰。他将其归为两点:第一,水果销售要进行连锁化的整合。现在南通的水果店铺大都呈现家族化的状况,唯有通过整合,才能达到低成本、低损耗,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第二,电商化势在必行。沈建祥希望自己的水果生意能够做到类似“麦德龙+京东”的模式,既有利于店铺营业额的提高,又有益于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他的培训事业风生水起
南通大学历来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在积极探索“课程主导、实践培育、研究支撑、多方支持”的创业教育模式下,另一名“90后”小伙儿同样干得非常出色。他叫黄刚,通大化工院应用化学系2011届毕业生,现为通城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负责人。
黄刚说:“在担任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会长期间,自己有幸接触了很多企业家、职业讲师。如何将我接受到的一些社会及就业资讯提前让通大学子知道?依照这个想法,我找到了最初创业项目的雏形:做大学生‘软实力’培训。”
项目有了,培训老师有了,后来还有了两名合伙人的加入。经过约1年的摸索,基于成本、招生、续班的种种压力,最初的项目无以为继;失败之后,黄刚的核心团队开始筹划转型,在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学习后,终于有了现在的“中小学全科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模式。
据了解,黄刚的教育培训公司在南通一共有3个校区,分布在通州、崇川、港闸。崇川校区现拥有近600平方米的精装教学区,年营业额逾200万元;通州校区2013年6月成立,正迎头直上;港闸校区于今年初成立,还在发展中。3个校区,预计今年总营业额将突破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