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
立德树人 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高校在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要特别注重挖掘和弘扬民族道德精神,坚持德育为先的主导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相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范文一: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读经教育,道德教育
【摘要】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新疆的几所幼儿园与读经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结合我们自己的体悟,从幼儿园中的“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对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的要求”、“对家长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在幼儿园中如何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介绍了我们的具体做法。
本文也是我们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的总结。
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已经中止了将近一个世纪,造成了文化的断层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精神形成于人类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并且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是人类不断要求进步、追求完美的表现,是人类文明最根本的精神尺度。人文精神在人类整体以及个体的进步中始终都扮演着“使人成其为人”的重要角色。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会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道德风气的滑坡,致使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有感于青少年中的思想品德问题越来越多,现在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人都在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自治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到首位、落在实处,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引领青少年走向高尚道德品质的新境界。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下达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社会教育中,要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纲要》要求有条件的小学均要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要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智能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可以说,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事。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从惨痛的现实教训中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时期开始抓起!于是,一场以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旨归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运动,在神州大地的青少年与学龄前儿童之中风起云涌、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
一、关于在幼儿园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思考
幼儿园的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应该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应该使幼儿在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决不仅仅局限于为幼儿们上小学作准备这一个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根据这个精神,幼儿园教育的定位,应该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什么是“素质”?素质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人“能够成就”的先天根据;二是指“素养”,是指后天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基本品质,是一个人“能够成就”的后天根据。这二者是内在地统一的。
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更加接近于教育的本质,更加符合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
客观规律。人类通过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从政治历史的演变规律中,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注①
“素质”是适合时代需要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现代人的素质,除了应该包括现代的文化修养和社会道德修养之外,还应该包括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为现代人服务的。
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的教育。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起码的素质,这在全人类都是一样的。当然,“君子”的标准各有不同,我们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传统。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一,至今仍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历史上,多少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真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精神,就是这种传统的真实体现。这种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传之于子孙后代。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想培养的人,是有如古代的君子,或志士仁人那样的“人”,是要教会孩子们做一个心理健康、人品正直、有完整人格的人。这才是“素质”。
《易经》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即要在童蒙时期,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来培育孩子们的人格和习性,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出一种纯正无邪的品质,培养出一种光明磊落、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儿童时期,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出一种能造就圣人君子的环境和气氛来,在这种环境里,把人类最好的、精华的东西教给孩子,告诉他们,古代的圣贤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向古圣先贤们学习什么。让孩子们从小就“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天天与圣贤对话”,慢慢去理解圣贤,慢慢去接受古圣先贤们的熏陶和影响,这就是“圣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个人修养方面提倡“洁身自好”、“无欲则刚”、“宁为玉碎,不作瓦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和气节;在学习方面提倡“见贤思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倡培养“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智慧和能力;在待人接物方面提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原则,崇尚“高山流水”般的纯洁友谊;对待国家和民族,则提倡“天下为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提倡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古代圣贤这种高尚的思想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让孩子们慢慢去模仿、学习。
因此,我们今天提倡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进行素质教育,是希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在我们今天“再认识”的前提下,重新成为新一代中国人做人的基石。
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在《中国文化传承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说道:人类的任何一种文明,想要流传久远,都必须借助于它的“经典”来承载它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智慧和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和团结一致的坚强纽带,也是几千年来,我们民族虽然屡遭灾难,但却始终能够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所在。
德国思想家雅思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说,古代曾经有过一个轴心时代:两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老子和孔子,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古以色列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他们各自创造了独立的文明,影响了两三千年的历史。他还说,以后的每一次文化复兴,都要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必须回到源头去,从源头来吸取营养、吸取知识、吸取资料,然后再前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光辉。注②中华文化经典,字字珠玑,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是哺育中华儿女的甘甜乳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学习的必修课程。
国家主席胡锦涛号召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条中说:“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当今社会培养民族精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传统文化教育是要孩子们立足于时代的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用现代的需要来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通古今中外,成为博古通今的人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渐提高,人们自然会有一种文化的需求。一个经济强国的建成,必须依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不仅要成为政治大国、经济大国,更要成为一个文化大国。一个国家只有当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之后,才能够提高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蕴涵于5000年沧桑历史中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只有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树立起来了,中华民族才能够自强不息,才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化”和“全球化”,才能够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全人类造福。
我国领导人对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是十分重视的。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1992年9月9日,江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校庆九十周年题辞:“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谱写中国教育的新篇章”。1995年10月6日,江主席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题词:“弘扬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一个名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著名演讲,在演讲的最后部份,温家宝总理总结说:“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朔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宏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我们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回朔源头,传承命脉,拯救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今天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中国人首先应该熟悉中国文化。一个人只有对一种文化扎下了深厚的根,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的颂读教育,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提高识字速度,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扎根教育”。
幼儿早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诵读文化经典、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这是我们今天在幼教工作中开展经典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三、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教些什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应该包括:传统经典范文、古典诗词、书法、绘画、传统技艺、传统工艺、民间传统节庆、风俗、礼仪、始祖的祭典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也叫“经典诵读教育”或简称为“读经教育”。
什么叫“经典”?经典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譬如:儒家的“四书五经”或者《十三经》;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武子,《孙子兵法》;法家的《韩非子》;史家的《史记》、《资治通鉴》;医家的《黄帝内经》等等。那么,幼儿园中的孩子们可以读什么样的经典?我们认为可以选学:①古代文化经典(包括:哲理、文学、史学等之“经典名作”);②现代文化经典;③外国文化经典;④少数民族文化经典;⑤科学技术文化经典;⑥美学、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棋道等等方面的文化经典。总之,一切人类有价值的文化经典,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文化”,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除了传统的文化典籍,经典著作之外,还有艺术,包括美术、书法、音乐和舞蹈等等。在中国古代,有“琴棋书画”的说法,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应包括的内容。
幼儿园中开展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初步的能力和情趣。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开启右脑,有助于培养儿童把握全局的能力,因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美术教育是跨世纪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幼儿园以前给孩子们开设的美术课,主要是教孩们画画,属于“技艺教学”,虽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获得过很多奖励,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但是我们深感在美术课上,对孩子们美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今后上美术课,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认识一些名画,例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清明上河图”以及孩子们喜欢的优秀儿童画等等,日积月累就可以认记好多;还要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和精美的建筑,借以培养孩子们的鉴赏能力,拓宽视野,对孩子们审美素质和艺术情趣的培养,会有一定的好处。这就是美术方面的“素质教育”。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充满着神秘感、充满古文化底蕴的地方。新疆的少数民族向称“能歌善舞”,每次出国表演,都可以满载荣誉而归。“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新疆牙克西”,这些歌曲的广泛传唱,极大地提高了新疆的声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来访,络绎不绝,使得新疆名扬全世界,享誉海内外,为新疆的发展平添了许多机遇。作为一个新疆儿童,多少知道一些原汁原味的新疆歌舞,将来能够欣赏新疆歌舞,能够用少数民族的绰约舞姿和嘹亮的歌声来表现新疆各个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这也是“素质教育”。
多听音乐、多唱歌,是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情操的好方法。现在有些地方让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据说可以培养“定力”,让孩子们的心性安静下来,学习效果会好一些。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睡觉时,彻夜为他播放轻音乐。所以我们也利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放点音乐听听,例如:中国的古典轻音乐,古筝、古琴乐曲,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的作品等等。让幼儿园里到处都是音乐,孩子们听多了,耳熟能详,熟记于胸,日积月累就可以听会好多经典乐曲,可以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总称。今天,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除了“汉民族文化”之外,也应包括“少数民族文化”。
新疆的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灿烂辉煌的文化宝藏,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例如:维吾尔古代文学中的《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真理入门》、《爱苦相依》等等;蒙古族的《江格尔》和《东归》;还有柯尔克孜族的长篇史诗《玛纳斯》——号称“人类历史上的瑰宝”,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都是应该学习与传承的。因此,我们打算编写一些乡土教材,给孩子们适当选教一些新疆少数民族的古典文化。
大家都知道学习语言有助于开发智力。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每学一门语言,就可以提高智商20%~30%。”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少数民族儿童都在努力学习汉语,要是汉族儿童也学几句维语,同学之间既可以用汉语来交流,又可以用维语来沟通,对民族团结有好处,对开发智力也有好处。
四、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自从西学东渐以来,我国在幼儿教育的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益,但是也有失落。其失落主要表现在:忽视了记忆在奠基教育中的作用,忽视了诵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中外经典的选读,忽视了中外经典在幼儿“童蒙养正”阶段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我们提倡在幼儿心灵最纯净、模仿力最强、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补上这一课,让他们从小就接触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这些经典作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内化,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通过古典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的下一代。
我们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简单表述为:用传统文化的精典来育人,从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着眼未来,对幼儿的一生负责,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德行基础。
提倡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需要花时间的,尤其是诵读中外经典著作更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孩子们一旦升入小学之后,有了学习负担,就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了。虽然在小学、中学和大专院校中,各级领导同样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具体实施时,却总会给人一种“力度不大”的感觉,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①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生们的功课很多,学习负担很重,天天都很晚睡觉,很累。而目前各级学校选拔人才,主要是根据学业成绩,所以学生们就不得不“顾此失彼”了。
②一部份家长有点“急功近利”,他们只关心孩子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将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他们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抓紧时间多学一点外语,多学一点数理化。相比之下,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抓得就少了。
③教师们都很忙,课程安排得满满的,抽不出很多时间去关心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
④对一个学校来说,各级领导最关心的是升学率,升学率是“硬指标”,而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好坏,由于缺少量化的考核标准,就成了“软指标”。于是校园中出现了“重艺轻道”的倾向,使得人文教育处于较低的地位,“怎样做人”的教育被无意识地冷落了。
在幼儿园里则不同,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小,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有比较多的时间来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开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大多数幼儿的家长和老师都比较认同。所以,我们提倡“少儿读经”,特别强调在幼儿园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幼儿进行文化熏陶。
郭齐家教授说:人类世世代代积淀下来的文化经典著作,是人性的真实流露,带有原创性,是高营养、高智慧的教材。经典中既有宇宙深层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既有广博的知识,还有审美的情趣。这些经典教我们怎样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和做人的方法,并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乐趣,可以不断地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注③
我们希望能够从幼儿园开始,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把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一种新的教育境界。
五、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开发心智,培养优良的记忆品质。
我们试图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静定训练”,通过心算、围棋、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开设,对孩子们进行心智锻炼,开发他们的记忆潜能,使其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培养优良的记忆品质。
记忆是知识之母”。一个孩子,只要记忆力好了,智商提高了,那么他学习起来就可以轻松一些。所以开发记忆潜能应该是幼教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而背诵,恰恰可以锻炼、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重要观念:每一个个体儿童的智力发展史是整个人类种系智力发展史的缩影。即所谓“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重演”。人类的种系发展已经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了,但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却只有几千年。在文字出现以前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的生产知识、自然常识、社会经验、民族的格言和民族的史诗,都是靠人们世世代代口耳相传,靠不断地背诵而传承下来的。人类自古以来就是靠不断背诵,来发展大脑神经系统、发展人类智慧的。古人的记忆力非常好,古人中许多人都具有过目不忘,过耳成诵的能力。原因就在于他们必须从小就背诵记忆大量的东西。现代的儿童,从牙牙学语开始,也是靠不断地背诵来发展他的记忆力,促进他大脑结构的发展,并学会许多知识的。长大以后,有了文字可作依靠,不需要大量背诵了,记忆力就慢慢退化了。
近现代的文化名人中,赵朴初、南怀瑾、王财贵、郭齐家、季羡林、辜鸿铭、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胡适之、杨振宁、李振道、丁肇中、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费孝通、肖纪美,这些大师级的人物,据他们自己介绍,小时候都曾背诵过大量的经典,从而为他们后来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西方人民从小就背诵《圣经》,伊斯兰人民从小就背诵《古兰经》,以色列人民从小也背诵他们的《犹太圣经》,他们都是用这种办法来培养锻炼儿童的智力的。犹太民族有一个规矩:儿童在十四岁过生日时,要当着亲友们的面背诵《犹太圣经》,能背得下来才算“成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通过从小背诵《马太福音》来锻炼他的智力的。
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的文化典籍,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从小就去背诵背诵呢?
儿童的记忆潜力非常巨大,让幼儿在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一些使其终身受用的知识,可以使儿童的记忆力和心智得到充分的发展,内化自我,贯通古今。这正是发展幼儿心智的好方法。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为了“颂千年经典,兴传统文化,铸中华灵魂,开世界眼光,将孩子们培养成为有深广文化底蕴、心灵完美、体魄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就是希望通过经典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启迪其心智、健全其人格,不仅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记忆力,还要涵养其一生的品格根基,将孩子们培养成为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同情心、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将他们培养成为过目不忘,过耳成诵,学贯古今,才通中西,学识渊博,文理兼通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志当存高远”,我们要将孩子们扶上巨人的肩膀,让他们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俯视世界。
孩子们今天的脑力,就是国家明天的国力。今天孩子们脑力的发展,就是明天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特别重视幼儿教育的原因。
2、童蒙养正,从行为规范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常规品德教育课程的补充。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净化人们的思想,培养造福社会、普利人群的观念,培养看轻小我、顾全大局的襟怀。中华传统文化是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对现行学校中的常规品德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智慧,通过先哲们的风范,来熏习我们的下一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是指日可待的。
幼儿时期是智能发展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幼儿时期的儿童擅长背诵的特点,让他们接触古今中外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这些经典作品植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内化,使之成为他们一生中良好行为习惯的源头活水。
从童蒙养正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认为:在幼儿园中实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初期目标应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接受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将来能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打下一个基础。因此,我们将幼儿园中具体的教学要求定为如下五项:
①通过文化经典的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尊敬师长,听老师的话;培养同学之间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孩子们学会主动交往、礼貌待人;学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勇于表现自已、敢于在任何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生活比较有序、爱护周围的环境;热爱劳动、热爱集体。
②通过反复诵读经典著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养成喜欢诵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并能逐渐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运用。
③每周听熟一首经典乐曲,看熟一幅经典名画,学会一两个形体训练方面的舞蹈动作。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经典音乐、经典名画等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④每周讲一个德育故事,天天都讲,并要求每个学生也讲,相互讲,上台讲,回家讲;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胆识和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⑤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鼓励孩子们每天回家做一件利人的好事,例如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拿鞋子,见了长辈要问好,吃东西时要让长辈先吃等等。我们要求家长给予积极的配合,请家长与子女一起学习经典著作,这样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庭的和谐气氛,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亲子活动。
六、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开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