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并购活动起步较晚。在财务管理上也问题频出,下面小编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并购的财务评价除了可以为产权交易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价格外,更重要的是并购前后的价值对比可以成为企业管理层是否进行战略并购的决策工具。但我国现阶段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评价目的十分狭窄,尚未发挥后一个作用。而且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大多采用重置成本法作为财务评价方法,其他几种方法如收益现置法、现行市价法等应用较少,因此不利于企业的合理定价。在财务评价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职业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公允性。此外,在对财务评价时未能合理安排企业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企业股权状况和出售程度、企业债务的处理方式等。
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1、确定目标企业
在企业并购中,主并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具有并购价值的目标企业。“具有并购价值”,就是指一个公司通过收购另外一家公司,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原来的业绩的总和。在确定了目标企业之后,还必须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财务审查,因为从以往许多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可以发现案例中可以发现,草率的审查作业也是致使并购行为遭致失败的关键因素。严格的财务审查结束后,在进入实质性的并购谈判之前,主并企业要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作出估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谈判时的底价,是谈判中采用灵活的出价策略的关键。因此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是企业并购财务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2、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查
从以往许多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可以发现,草率的审查作业易使购并行为遭致失败,因此买方公司在并购决策上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准备并购的公司现状如何,这对目标企业的出价、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乃至并购财务整合,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财务审查工作不仅不能忽略,且需谨慎执行。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面搜集并购相关资料,明确审查目标。第二阶段: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性复核,以确定审查重点。第三阶段:重点项目重点审查。第四阶段:汇总审查结果。财务审查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审查项目全面,风险性较高,光凭主并企业自身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同有关政府部门、法律专家、投资银行专家密切联系,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供专业意见。同时,要与被兼并企业管理层良好沟通,以寻求其对审查工作的配合,使财务审查工作圆满完成,为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决策依据。
3、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对目标公司价值评估实际上是并购企业对并购成本的确定过程,预期并购成本的高低对于未来的收益和风险都有重要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并购,因此它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在对目标公司进行初步考察后,就应该对目标公司进行估价,以便确定理论上的合理价格和收购成本。
根据中评协[2004]134号《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方法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收益法的理论依据是企业的价值与其未来产生的收入密切相关;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使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企业价值实际上是对企业账面价值的调整;市场法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一个或几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和参照企业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4、目标企业的税务评价
税收是企业在并购决策及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甚至将获得税收优惠列为并购行为的直接动机之一。横向并购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变,一般不改变并购企业的纳税税种与环节;但纵向并购后纳税税种与环节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并购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的税收效应。目标企业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我国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区别对待,实行的税种、税率有较大差别,目标企业不同的注册地导致不同的税收待遇,并购方可尽量选择能享受到优惠措施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因此,企业在并购行为中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综合考虑并购行为各环节的税收筹划要点,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把税收筹划机会成本计算在内,统筹安排,着眼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
5、规范评价行业,提高评价人员素质
在我国,尽管已推出了一些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但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评价人员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该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必然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公允性。因此,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允地反映国有资产的价值,应该规范评价行业,提高评价人员的素质。首先,健全资产评价法律规范和准则规范,使评价工作有法可依,明确评价人员的执业责任;其次,增加后续教育,使评价人员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新的评价制度和准则,不断提高知识素质和执业水平,从而巩固和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最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