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术的书法

2017-03-22

武术与书法,术指艺术,法也指艺术,比如兵法就是用兵的艺术,书法就是书写的艺术。中华民族起初为了生存,以武力狩猎,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了武术艺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武术的书法。欢迎阅读!

关于武术的书法

在生活中为了记事、交流创造了文字,发展了书法艺术。武术是东方明珠,书法是中华的国粹艺术。书法与武术同时构筑了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它们二者有着共同的生活需要,有着共同的流动美和节奏美、意象美,有着共同的自然之美,有着共同灌注浩然正气的尊严。它们的表现总则都是变化莫测,纵横交错,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相互兼别,相互促进,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发展,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柱。

伟大的武术家李小龙先生说:功夫的原理核心就是“道”。其实,书法的原理核心同样是“道”。书法和武术的理论基础都是起源于道家的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五行学说。尤其是太极拳,它直接运用道家的思想理论而形成了阴阳相生、动静相间、虚实相伴、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刚柔相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变化无方的周身一体的太极之象,浑然一圆的艺术境界。

书法与武术,音乐、舞蹈一样有着共同的感人之处,有着共同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它们是以“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的思想,以自然与人为整体的观念,辨证施法,来指导书法、武术、中医学的。

书法与武术所不同的是:书法是凝固的音乐,武术可以格斗防卫。美国人认为太极拳是“中国古代传下来的自卫艺术”,是“一种移动的沉思”。书法与武术所追求的境界都是神采、气韵。所行使的都是起、承、转、合;所表现的都是衬托、对比。它们都是在阴阳互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快慢交替,方圆变换,轻重缓急,开合收放,气血共溶,刚柔兼施,欹正有致等等的哲理中一层功夫,一层体会,一层修养,一层境界地发展壮大起来的。

狂草书法家张旭,路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意于章法的狂气、狂势。狂草书又如同打醉拳,看似醉的颠三倒四的,其实拳法不乱,心境明晰,醉而不醉,神不散失,正可谓醉由意运,招招式式均击力敌;狂草书也为“一笔书”看似连绵缠绕,笔法诡谲,纵横多变,其实哪,规矩谨严,狂不失理。总之,书法与武术是同出一辙。陈式一路太极拳是柔多刚少,张旭的《古诗四帖》也是柔多刚少;陈氏二路拳是刚多柔少,怀素的《自叙帖》又是刚多柔少,非常默契。

书法有《书谱》,武术有《拳谱》。书法讲“锥画沙,印印泥”,如同形意拳的“迈步如行犁”;书法讲“折杈骨,屋漏痕”,如同形意拳的“落脚如生根”。书法是以意取象,武术是象形取意;书法是“八面出锋”,武术是“七拳并用”;书法讲“笔、墨、纸外三合”,武术是“意、气、力内三合”;书法以意象为最高境界,武术模似龙形、猴象、虎坐、鹰翻。书法讲“先入法,再出法,后变法”,武术是“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书法讲“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武术讲“拳打千遍,身法自然”。书法讲“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安山”,武术说“动如风,稳如钉,起势好似卷地风,落地如同树栽根”。书法讲“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武术说“重如铁,轻如叶”,书法讲“一气呵成”。武术曰“一气贯注”。书法有诗云:“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武术也有诗曰:“快如闪电势猛虎,内外生慧一拳倒”。书法要求“无往不收”,武术同是“无往非劲”。总之,书法与武术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就是“形神合一”,以意识导引动作,重意轻形了。

书法与武术对人体的作用都是养心、定性、聚气、敛神,“神”就是“心性”。“心性”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修心修性,才能深层次地理解“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的道理。儒家讲“正心诚意”,佛家讲“明心见性”,道家讲“练心养命”,三家皆以“心”着眼,皆以“修心”为修养的总纲。书法与武术,发挥最好的时候就是“心无杂念,精神集中”的时候。古言道:“心无其心,法无其法,即为心法”。书法是一种生活方式,越纯正的爱好,越接近灵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