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

2017-03-08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层面,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篇一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研究 》

摘要: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艺术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从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入手,阐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校园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院的发展,而艺术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学习、科研、生活、校园环境、设施以及社会规范等内容的“硬件”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软件”文化,则主要是指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组织形式、规章制度以及教风、学风和校风等。如果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物质载体,如果没有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可见,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统一、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两个部分。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全体师生员工之间通过言行举止等构建的一种和谐的氛围。艺术教育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具有和谐性的特点,这种和谐性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是相吻合的,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拓展。艺术是人性中本能的纯真部分,它让人们变得更加高雅、勤劳、宽容、彬彬有礼,形成审美人生态度。唐代的艺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曾指出,艺术不仅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鉴戒愚贤、怡悦情性”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艺术,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同时还可以鼓励人们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艺术教育的精髓就是人类文明精神,它所追求的是美和和谐。因此,通过普及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艺术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对人文内涵以及和谐精神的追求,并在不知不觉中在艺术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逐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

1.2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大学生需求更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科学精神、人文气质、创造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端正对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并通过多种形式艺术教育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使他们在面对社会低俗文化的影响的时候保持正确的态度。

1.3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左脑的开发,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左脑主要控制的是语言、计算和逻辑思维等功能,右脑则主要控制的是感情、审美等功能。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只有将人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而艺术教育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当人们进行艺术活动或接受艺术教育时,右脑会兴奋起来,从而使左右脑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协调和发挥,有效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通过音乐美的艺术形象,品味其中思想,理解其中本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辨别善恶、美丑、真伪,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发挥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途径

2.1转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习惯于强调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模式,并没有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正确理解并重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2.2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艺术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在教学计划中增设艺术教育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例如,大学一年级可开设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使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学二年级可开设不同的艺术选修课,使学生把握艺术发展规律,提高审美情趣。艺术课程的开设要多样化。可开设音乐类和美术类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内在精神的领悟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与艺术门类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如心理学、成功学、设计学等。多种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本质精神。

2.3进一步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艺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开拓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探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教学培训和师德教育,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交流,使教师随时掌握各种艺术教育的前沿信息,开拓教学思路。

2.4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其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首先,要常态化,发挥持久效应。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社团技能展示月等,或结合中秋节、国庆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举办纪念庆祝等活动。其次,要多样化,增加参与率。例如,举办书法美术展、校园摄影展以及演讲、舞蹈、歌曲、辩论、体育等比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最后,要专业化,提高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组建专业性较强的专项代表队或专业社团,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并通过他们扩大文艺骨干队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总之,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从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芳.略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4-35.

[2]周桓.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途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3):72-74+81.

[3]何慧敏.艺术教育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学园,2014(19):32-33.

[4]牛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分析[J].音乐大观,2013(7):81-82.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篇二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分析 》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共生共存性,本文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价值和途径,强调必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软着陆。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高校是培养身心健康人才的场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疏导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必将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共生共存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高校集中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在高校的折射和反映,是一种以高校师生活动为主体并具有一定独特性的社会亚文化。它以“传播知识和文化”“培养高雅的文化格调、环境布置和群体的举止行为”“倡导执行秩序和规范”“使学生生活学习活泼且充满活力”为四大育人的文化环境目标。由此看来,校园文化属于学校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具有弥散性、渗透性和暗示性的潜在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中包含着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传达着人际交往的距离、社交礼仪、人际知觉效应等常识。幽静安宁的环境带给人们舒适的感觉,有序规范的生活抚慰着人们躁动的心灵,多类别的功能区体现了尊重人、体恤人、服务人的关爱情怀。同样,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情绪协调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人格健康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共生共存、互相影响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与价值

从意识层面看,还要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中,使之常规化、意识化。从实践层面看,校园文化建设仍较注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和学生活动建设。而可以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心理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还做得不够。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荣誉感、安全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校是实现学生较高层次需求的地方。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迷茫,情感波动大,学业完成动力弱,职业规划无目标,现实与理想冲突多等现象。所以,开展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起到减压、放松和增知的作用,还可以发挥和谐人际、优化环境、迁移能力的作用,更是增强主观幸福感、发展健全人格和培养人才的需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1.有效利用网络心理课程资源。目前高校都在开展课程网络化建设,与相关机构合作,引进优质心理课程资源。这些课程一般都是心理名家将心理知识生活化,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用易于理解吸收的讲解娓娓道来。我们建议,不要仅仅将这些资源作为学生修学分的目的,还可以将资源开放,作为全校师生共享的财富。

2.组织开展阅读疗法,怡情养性,提升心理素质。首先,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图书馆拥有种类齐全的心理健康信息文献,有专家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分析研究以及预防和克服的对策,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自我治疗诊所。据调查,自卑、孤独、焦虑、抑郁、厌学、当众讲话紧张等问题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求助于图书。其次,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图书管理员中增加心理咨询师,开辟心理图书专用书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为学生带来共鸣、净化、平衡、暗示和领悟等各种心理活动,调动各种脏器进行心灵体操,从而调节情绪,达到心理保健的作用。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公开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咨询,他们往往通过自己阅读书籍寻求答案,进行自我疗愈。但馆藏图书繁多,可能一时难以寻觅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所以,在图书馆开辟专门的读书角,添置心理书架,再配以图书的导读心理咨询师,可以使学生及时恰当地找到合适的图书。

3.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软着陆。我们常看到,一个学校若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就会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随之而来的是全校的心理健康普查、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等。事实上,健康的心理是每个人的必需品、日用品和保健品,它不是可以通过临时的活动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将心理保健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于无声处接受心理阳光的沐浴。预防胜于干预,实现这样的软着陆才可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汪延清.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7).

[2]宫梅玲.阅读疗法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1(10).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篇三

《 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

摘要: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艰巨挑战,同时也是发展兼容并包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的重要契机。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论述如何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加强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来华留学;国际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由学校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近年来,由于来华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大量外国留学生涌入中国各大高校,这些文化各异、价值多元的莘莘学子为各大高校增添了独特的校园文化色彩,同时也对当今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校园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来华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377054人次,接收院校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院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很多高校的留学生服务管理水平并没有跟上,留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校园文化缺乏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国际化氛围。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高校的校园文化由于其主体为社会精英,属于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文化类型,因此对社会文化具有创造、导向和推进的作用。但是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它的原则立场和基本倾向必须纳入社会主流文化中。目前,除一些接收时间较早、学生规模较大的高校对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有准确定位之外,很多高校尚未形成自己的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如何将留学生纳入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形成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留学生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2.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多数高校对留学生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即国际处(某些高校称为留学生办公室)和国际学院(某些高校也称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中领导、分工配合,极大地提高了留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缺乏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导致留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人手不足,各学院各部门并未形成合力,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同时也造成了留学生与主体校园文化群体的隔离。目前,很多高校在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投入仍显不足,无法满足留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3.形式主义盛行

我国多数高校的所谓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仅仅是在大型文化演出中让外国学生露个脸,看看稀奇等。即使在外国留学生的主场——国际文化节中,对各国文化的宣传也仅仅停留在展示服饰、饮食图片等粗浅的表面,缺乏对各国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深刻挖掘与解读。如此粗浅的文化展示和交流并不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也容易让留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活动真正地做到让学生喜闻乐见。

二、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更好地纳入独特的留学生文化,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留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对学校的归属感,对中国的认同感,是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首先,应打造清晰明确的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恩格斯说:“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准确的理念将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高校应该在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考虑到本校留学生的规模特点,打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其次,应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培育国际化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广泛,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各个方面,要培育出内涵丰富、优质精品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同时应加大对留学生校园文化的投入力度,在广泛听取留学生需求和意见的同时,应加强投入,培养一批满足留学生需求和符合其个性特征的精品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再次,在开展工作中应积极听取留学生的建议,努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具体工作可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来开展。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将学校的价值观注入到师生的心理结构中,形成深入持久的影响力。加强留学生宿舍区和教学区的文化建设,吸取各国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校园中亮丽独特的风景线;同时,应不断搞好校园绿化,让留学生们享受舒适温馨的校园环境,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滋养他们的心灵。制度建设是高校办学理念,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各高校须在遵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出一套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且符合留学生发展规律、科学性强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同时应严格遵守执行制度,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其次,应制定有关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使得工作的开展有标准可依,有规则可行;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充分地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促进积极健康、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校园氛围的形成。与此同时,应加强留学生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在涉及留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应注意把控好敏感环节和因素。如严禁校内进行传教和宗教聚会,不得涉及政治敏感内容,遇有校外组织和人员参与的活动,应及时上报,注意加强监督等。在流程完善、程序规范的前提下,应充分发动留学生学生组织的力量,加强留学生学生组织的指导和建设,听取留学生的意见,其内容应符合留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期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应精心培育一批精品活动,并逐步形成传统。同时,应该开展一系列宣传中国国情及文化的学术活动、课外活动,如中国文化系列讲座、中外文化比较讲座、结合专业特点的实践考察、历史文化名胜游览、传统文化艺术观赏、民俗体验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深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感,达到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留学生的目标。

三、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留学生精神文化建设。以多种活动形式开展留学生的爱校荣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中国文化国情教育等;同时,应该将留学生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提供专业的双语心理辅导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加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教育,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各种资源和平台,并引导他们进行跨文化对比,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身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成为跨文化交流人才。让留学生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展示自身才华,促进中外学生融合,使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培养出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具有世界眼光、本土情怀的中国学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绘建.寓校园文化建设于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个案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

[2]李轶群.关于发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有关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推荐:

1.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2.网络传播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人文素养他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本科网络传播毕业论文范文

5.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浅谈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7.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报告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