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奋斗的小故事精选
在不同的时期中,我们的奋斗目标都不尽相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而努力着,奋斗着。我们要谨慎的把握人生的小船,无论多大的狂风暴雨,都奈何不了我们。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这样,当我们临死的时候,我们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奋斗的小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奋斗的小故事精选篇一:你的每一步都是整个明天
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潘慰,随父母一道去了香港。才安顿不久,潘慰就到人才市场求职。但她很快发现,没有学历的她到处碰壁,她甚至还记得一个小公司招聘人员的冷言冷语:“抱歉,没有大学文凭,我们不能录用。”那一刻,潘慰的心如置冰窖。但她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为了打破窘境,潘慰决定自己创业。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开始投资食品贸易。
凭着良好的信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潘慰的事业越做越大,她把中国南北方的食品在自己的工厂进行筛选和重新包装,然后卖到国外。就在很多人对她的成功钦慕不已时,潘慰却有自己的想法:生意虽然做大了,但欠款的人也多了。不少账都成了死账、坏账,市场风险太大。如果能找到一个放账容易回收,每天有大量的现金流的生意,那不就能让自己的事业有新的开始了吗?
机会终于来了,香港商界决定组成一个考察团,潘慰很快报了名。考察团先后去了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找项目,经过冷静的分析,潘慰心里的构想慢慢成形,那就是将日本的味千拉面引入中国。
潘慰深知机遇的重要性,为了拿到味千拉面的中国代理权,潘慰带着她的创业团队,亲自到九州岛请来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长,并带他来深圳看她的工厂,甚至带他去大山里看她们采购的柿饼。她的诚意最终打动了崇光社长:“我教你怎么做,我对你很有信心!”在掌握味千拉面的核心技术后,潘慰的第一家味千拉面在香港开业,当月即实现了赢利。
但没过多久,味千拉面在内地扩张的过程中,因为只是将香港的西餐经营模式照搬过来,顾客们并不买账,生意冷清,每天都是入不敷出。怎么办?是退出内地市场还是寻求突破?潘慰和她的伙伴们为此大伤脑筋。
一天,潘慰刚吃完中餐,父母便来电话,说在西餐厅等她吃饭。潘慰只得前往,赶到西餐厅时,父母还不来。闲着无聊,潘慰便开始仔细寻思中西餐厅的利弊,想着想着,潘慰的眼睛顿时一亮,就这么办!
潘慰给母亲挂了个电话,便匆匆赶到公司,紧急召开员工大会,在会上,潘慰提出了具有内涵的快餐拉面的想法:打造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传统餐饮之间的“快速休闲餐厅”。
90年代中期,快速休闲餐厅连锁这一模式,在国内还是首创,不少员工对此顾虑重重,但潘慰有自己的主见:“我发现有品位的西式快餐基本都没有点单等餐桌服务,我认为应该让顾客享受到这种服务。”
由于味千拉面巧妙地结合了中餐的口味、营养和西餐的快速,快速休闲餐厅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青睐。短短半年,味千拉面就实现了赢利100万的目标。2007年,味千拉面迎来了它的春天:全国共开设了167家分店,潘慰创办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在制造90亿创富神话的同时,也打破内地连锁餐饮企业从未在境外上市的局面。此后的三年,味千拉面一直缔造着它的饮食神话,使潘慰两次蝉联“胡润餐饮富豪榜”榜首,而潘慰的多品牌餐饮经营平台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从一个在职场中处处碰壁的高中生到拥有一家市值达到90亿元的企业,个人财富近50亿元的成功企业家,潘慰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正如潘慰所说的那样:“种什么样的树,就结什么样的果。我从来都认为成功的路上没有偶然,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并且不断创新,人生的每一步才是一个个光辉的明天。”
关于奋斗的小故事精选篇二:我奋斗18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 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是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 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 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 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差,也会被“扫” 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 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4万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6万元。6。6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6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 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而且还要有富裕的家长。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 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目光。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80%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农村了。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关于奋斗的小故事精选篇三:没有台词的主角
话剧院贴出告示,为“圣诞之夜”剧组招演员。他在话剧院门口蹲了整整20天,终于被导演招了进去。
导演告诉他,如果愿意的话,就请他饰演一只宠物狗。他听了导演的话,心里酸酸的,但还是在合约上签了字,因为这是他这么多天来苦苦守来的第一个角色。签完字,他强颜欢笑地回到了和她合租的简易房。
她和他同样是戏痴,两个人小时候过家家时就爱演戏。他小时候霸道,演戏非要演皇帝,喜欢呼风唤雨;而她则每次都要演皇后,图的是和皇上一起八面威风。所以,当他把自己将要饰演一只宠物狗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叹了口气,真的不知道是该恭喜还是该安慰他。
他第二天一早强打起精神去排练了,她则待在家里伤心。晚上回来的时候,她说,还是算了吧,我们回家。他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拿出剧本,自顾自地看着。她又叹了口气。
虽然他能在剧组蹭饭吃,但来的时候带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她想回去了。除了钱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她觉得这样的日子看不到希望。
她忍着没走,觉得自己应该最后看一眼他的演出。快演出了,她偷偷地到附近的饭店刷了几天盘子。演出那天,她攥着票,偷偷地进了剧场。
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所有的主角都出场后,一个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道具服的狗手脚并用地爬进场。但这不是简单的爬,而是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先伸了个懒腰,然后在火炉旁安静下来,开始呼呼大睡。很多观众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那是圣诞老人来送礼物了。昏昏入睡的宠物狗惊醒了,好像觉察出了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这时,观众已经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了,几百双眼睛全都盯着那只狗。
因为宠物狗的位置靠后,其他演员又都是面向观众,所以观众可以看见宠物狗,而其他演员却无法看见宠物狗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对话还在继续,而那只宠物狗的精湛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从剧场出来,她无意听到很多观众都高兴地议论着今晚的演出,他们都在说着那条狗演得实在是太好了。听着这些话,她感到一阵宽慰。
晚上,他给她带来了更好的消息,导演说,他今天晚上的表演非常成功,导演已经决定在下次排戏时让他出演重要角色了。她问他这次演出为什么会如此成功,他淡淡地说,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的确,命运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那样,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哪怕你连一句台词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