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2017-06-05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主要讲解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岳麓版,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岳麓版西学东渐

中国近现代史

时间线索: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世纪50—90年代:洋务派“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1905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1915年: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1918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4年:新三民主义 →1925年:毛泽东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理论→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科学发展观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

政治: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鸦片战争)和中西联系的扩大;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先进知识分子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地主开明派/抵抗派:

(1)林则徐

① 内容:编译《四洲志》,命人翻译《各国律例》

② 意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开了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精神。

(2)魏源

① 内容:编撰《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② 意义: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停留在著书上,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二.第一阶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文化主张) “自强”(政治) “求富”(经济)

2.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 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4.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代表:王韬、郑观应)

5.意义:

积极: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局限:指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三.第二阶段: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1.早期维新思想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从器物之学转入制度之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2.维新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背景:

政治:甲午战败,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朽落后

经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文化: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3)代表人物:

康有为

主张: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融合

意义:

积极: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局限:软弱性和保守性

梁启超

主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专制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废八股,开学校,育人才

谭嗣同

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

主张:用进化论阐明中国顺应“天演”的规律,实行变法就会由弱变强,否则亡国灭种

(4)意义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岳麓版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统治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一战)

文化:袁世凯实行“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概况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蔡元培

3.思想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目的:鼓励各种学术发展与新思想的产生

5.核心内容(旗帜):民主、科学

6.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打倒孔家店”、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我之节烈观》

*不足:全面清算过于偏激,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绉议》

4)平民教育思潮: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如平民教育演讲团,白话小说和散文大量涌现,文学新形式

7.影响: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进步性: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局限性:脱离广大群众,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岳麓版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一.背景

政治: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失败,清政府腐朽落后

经济:民族自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扩大

文化:经济:单税社会主义,《资本论》;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美国:“民有、民治、民享”;大同思想(中国);科学:进化论

二.历程

1. 1894 檀香山兴中会

2. 1905 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1)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 机关报:《民报》(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3) 三民主义

① 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②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核心)

③ 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最具特色)

4) 实践:指导了辛亥革命;指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评价:

①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④对帝国主义和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⑤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

3. 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 孙中山的多次挫折

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③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3)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全新内容: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等

5)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作用:

①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体系;

②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 ④推动 国民革命的发展;

⑤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⑥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的内容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民族特色

4.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②理论基础:受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

③影响: 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不同点:

①侧重点:维新派和革命派侧重于民主制度的建设;激进派侧重于民主思想的建设。

②方式: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 激进派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专制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

③效果:“百日维新”,在变法中并未实现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