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廉史今读学习心得4篇

2016-12-01

《安徽廉史今读》一书蕴涵着正心修身的丰富智慧,读来让人受益良多。首先,能够学到修身处世的智慧。本文是安徽廉史今读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

安徽廉史今读学习心得一:

《安徽廉史今读》是正心图治的好教材 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原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交相辉映,精彩纷呈。《安徽廉史今读》一书以“廉”为主线,梳理和研究了我省数千年来的廉政历史,对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

读史使人明智,好书滋养心灵。 《安徽廉史今读》一书蕴涵着正心修身的丰富智慧,读来让人受益良多。首先,能够学到修身处世的智慧。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基础。如何通过修养道德来摆脱世俗欲望的束缚,摒除包括贪腐在内的行为呢?该书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庄子廉政思想》中提到的“谨行心斋”,就是心灵的大清洗,通过摒除杂念,虚而待物,最终做到与道合一,从而提升个人思想道德境界。其次,能学到治国理政的智慧。王岐山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 ”书中提到的管子“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老子“清静为天下正”、“上善若水”等思想,都是我们发挥礼序家规教化作用,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加快法治安徽建设的重要文化营养。三是能学到清廉传家的智慧。该书有大量的关于家风家教的论述。桐城人张英居高位而克己守法,为官清廉,留下了“六尺巷”的佳话;其子张廷玉清廉自律、主事干练,提出“为官第一要‘廉’”。

正因为始终做到清廉传家,张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簪缨世家。四是能学到管权治吏的智慧。该书写到“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任两江总督时,对地方官提出六条要求:勤抚恤、慎刑罚、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并对两江属吏种种不廉官场作风进行专项整顿,有力地保障了两江政治清明。书中这类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对腐败零容忍,严惩贪官污吏,心存敬法畏纪、遵规守矩,才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从优秀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做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抵制腐败,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安徽廉史今读学习心得二:

2月3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廉史今读》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在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五楼会议室举行。中共安徽省纪委,省委讲师团,省委党史研究室,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部分省辖市纪委和省直单位、驻皖高校的受赠单位代表计40人参加了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审时度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全新的高度。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一要求,安徽人民出版社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出版的优势,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着力主题出版,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出版合作,与省纪委共同组织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和皖西学院等单位近20位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系统梳理了安徽历史上的廉政史料,精心打造了第一本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廉政文化读物。

《安徽廉史今读》以古鉴今、借史资政,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修身立命、为政用权、干事创业提供启示和借鉴,是用传统文化的力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功实践,是一本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有益读物,对全国廉政文化建设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安徽廉史今读学习心得三: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讲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廉”是其中“一德”。在浩瀚的华夏文明中,廉政思想源远流长。一些古代思想家和明君贤臣重视民心向背,洞悉治国规律,在他们的倡导和引领下,逐步形成了廉为国纲、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为官尚德、持廉守正的行为规范,正己修身、俭以养廉的价值追求等中国传统廉政思想。这些优秀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为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为政用权、干事创业、践行“三严三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安徽,因天地造化而物华天宝,得历史传承而人杰地灵,五千年文明积淀,人文璨若星空,英才世代辈出。在廉政建设方面,安徽廉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制度、思想、观念与官德层面,孕育了灿烂的廉政文化。管子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制定了“廉不蔽恶”的原则,使“廉”成为重要的治国方略。老子“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主张为人为官廉正宽厚。庄子“以清廉士为锷”,主张清廉是人才必备的品质。这些思想,对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楚国的孙叔敖,汉代的文翁、朱邑、召信臣,宋代包拯、明代左光斗、清代张英、张廷玉等一大批皖籍廉臣演绎的清廉故事千古流芳,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华彩篇章,业已成为中华廉政文化的瑰宝。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研究安徽廉史,传承和弘扬我省优秀传统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对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增强安徽文化软实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审时度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然而,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依规管党治党任重道远。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我们充分挖掘安徽历史上独有的、真实的典故、人物、事件,编写了这本具有安徽特色的廉政文化读物—《安徽廉史今读》,旨在以古喻今、借史资政,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从严管党治党提供文化营养;旨在传播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使廉政操守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底蕴,自觉抵制腐败,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风尚。

《安徽廉史今读》对我省廉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寻和整理,对我省古代廉政思想、廉政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提炼,既有对安徽历史上廉政事件、廉政人物、廉政故事和廉政经验的关注,也有对腐败官员反面典型的剖析;既有对安徽历史上廉政思想的阐述,也有对廉政实践的概括;既有对安徽廉政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今天反腐倡廉建设的感悟,是一本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有益读物。希望大家能从安徽廉史的历史智慧和思想源泉中读出思考、读出借鉴、读出警示、读出启迪。

安徽廉史今读学习心得四:

周日午后,伴着窗外飘来的淡淡梅香与和煦的阳光,我翻开《安徽廉史今读》一书,开始了与先贤的对话。这是一部展现安徽传统廉政文化的专著,系统梳理和研究了该省数千年来的廉政历史,为我们修身立命、干事创业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本书出版发行正当其时。近年来,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无视党纪国法、不讲廉耻,毫无戒惧之心。出版本书,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从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进而做到“不想腐”,使思想防线与制度安排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安徽兼具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等多元多样的特征,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本书以“廉”为主线,用翔实的资料、独特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阐述该省古代的廉政思想、廉政人物与廉政故事。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廉政思想”篇阐述了皖籍思想家的廉政思想或思考,“廉政人物”篇介绍了安徽区域廉政人物的廉政事迹,“廉政故事”篇汇集了与安徽相关的清风故事,“廉政镜鉴”篇剖析了与安徽相关的贪腐案例。前三篇是对廉政正面典型的阐释,第四篇是对贪官污吏反面典型的剖析,这种正反结合的破题方式和结构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坚持对所选人物、故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个案中挖掘共性,由此形成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廉政警示。

纵观全书,在陈述史实中不乏新思考新论断。比如,认为廉政的内涵应包含三个层面:其一,廉于个人;其二,廉于本职;其三,廉于社会。此外,本书还从新的视角对一些历史人物之“廉”提出了新认识。

读史使人明智,好书滋养心灵。首先,阅读本书能够学到修身处世的智慧。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越深,越有一种敬畏感:一个是头顶上的星空,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如何通过内修道德来摆脱世俗欲望的束缚,摒除包括贪腐在内的行为呢?本书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在《庄子廉政思想》中提出“谨行心斋”,即进行心灵的大清洗。从价值观着眼,通过内外修为,努力提升个人防腐拒贪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其次,能够学到治国理政的智慧。王岐山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管子“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主张,即最早提出的所谓国家“四维”的主张。“四维”指礼、义、廉、耻,它被管子认为是影响国家兴亡的核心价值观。在《老子廉政思想》中有“清静为天下正”、“不欲盈”、“廉而不刿”、“上善若水”等。诸如此类的思想,是我们发挥礼序家规教化作用,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加快法治建设的重要文化营养。再次,能够学到清廉传家的智慧。桐城人张英居高位而克己守法,为官清廉,留下了“六尺巷”的千秋美谈。其子张廷玉认为“为官第一要‘廉’”。正因张英、张廷玉始终能清廉传家,才能簪缨世族,贵胄满朝——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一门三世得谥(张英、张廷玉、张若渟)、“六代翰林”(张英、张廷玉、张若霭、张曾敞、张元宰、张聪贤)。“甘守清廉报国家,不为贪赃羞儿孙”,真乃金玉良言,受用无穷。同时,还能学到管权治吏的智慧。《于成龙两江清风》中,“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任两江总督时,对地方官提出六点要求:勤抚恤、慎刑罚、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并对两江属吏种种不廉官场作风进行专项整顿,在两淮地区迅速刮起一阵清廉之风,有力地保障了两江政治清明。书中此类历史经验教训,发人深思:吏治败坏,民生不遂;吏治清明,百姓自安,本固邦宁,天下方可致太平。只有对腐败零容忍,严惩贪官污吏,敬法畏纪、遵规守矩,才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书中所述廉政故事和廉政思想,能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思想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