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家的读后感

2017-05-16

《家》作为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中国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标志着巴金思想、艺术的最高成就。以下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巴金小说家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巴金小说家的读后感篇一

《家》作为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中国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标志着巴金思想、艺术的最高成就。

《家》主要讲述了拥护新思想的青年人与封建大家长的斗争和以高觉新为代表的既接受新思想又逆来顺受,奉行“作揖主义”的矛盾群体在社会转型期中的艰苦挣扎,以及封建家长制的不断没落。

《家》里的感情激流之所以特别能扣动人们的心扉,那是因为作品里许多悲惨的情节,大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浸染着作者强烈的爱和恨。看过《家》的人以及了解巴金先生生平的人都隐约感觉到《家》是巴金老先生根据自己青年时期的背景经历写成的,高觉慧的身上有巴金先生的影子,而高觉新则是巴金先生因破产自杀的大哥的缩影。

其次,在情节结构方面,小说擅于把众多的人物、自相的矛盾和纷繁的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富有时代特点的生活画面。

再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里的青年大都有见月伤怀、感花流泪的时代忧郁症,但作者却从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中,写出了他们绝不相同的风情神采,从而表现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免不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鲜明,充实饱满的典型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使典型形象不断丰满起来,《家》——不是以跌宕起伏取胜,而是从各个细节,各个侧面去塑造人物的典型性,让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从纸上走出来,归位于真实环境中的各阶层人群。

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是《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作品通过不同性格的反比,相近性格的类比,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中的自比,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之间的对立和差别。这种对比,常常通过在同一事件或场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现得到展现,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的不同侧面在映衬中更加鲜明。比如,写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灾”的鬼话,但觉新“担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三人的不同性格,表现的多么明晰。又如,写士娼出生的连长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维护家庭的和自己的尊严,大胆卫道护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却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刻画同是卫道者的不同面目和心态,入木三分。

《家》在刻画人物方面最显著的特点,还在于对于人物心理、情绪的剖析和内心活动的挖掘。这方面充分体现了巴金心理描写的才能。《家》的心理描写,主要采用了四种方法:

一是有浓郁抒情色彩的长篇独白。最精彩的是描写鸣凤投湖前哀诉无门的心理活动。作家透入鸣凤的内心看她起伏的思绪,又投过鸣凤的内心看周围的世界。这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的独白,清晰的展示了这个美丽、善良、真诚、纯洁的少女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变化活动的脉络,揭示出她即将告别人世时最为恸人的情绪和心境。

二是人物之间倾诉衷肠的大段对话。这种对话不是独白式的自语,而是在特定情势下急于让人了解的倾诉。比如,梅对瑞珏带泪啼血的诉说。这个绝望的青年寡妇对知己敞开了她那心死意灭、凄凉酸楚的内心。

三是梦境、幻想等潜意识的展露。写鸣凤死后觉慧做了一个梦:衣着华丽的鸣凤,已成为富家小姐,仍爱着自己,但她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中年官吏。他俩划着小船逃走,但风急浪高,难以前行,鸣凤的父亲又开着汽艇追来。鸣凤被抢走,小船破碎,自己溺入水中。这个梦意味深长地显现了隐蔽在觉慧心灵深处的思绪。梦中的大河、巨浪、小船、汽艇都含有象征的意义。

四是动作、神态等细微变化。作家不直接写人物的内心,只描写他的外在表现,从中反映心理的变化。比如写觉慧因参加学潮遭祖父囚禁,他在天井的梅花旁“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上,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这情不自禁的动作,使他得到一种毁坏的满足,表现出他内心极度的愤怒、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茫然的反抗情绪。

巴金小说家的读后感篇二

一向以来都不喜欢描写封建时代关于大宅子故事的书,觉得读来味同嚼蜡。但是却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巴金写作《家》是不满30岁,读完这部作品,心理起伏不是很大,大概是类似的题材看到的比较多,谈谈几点看法:这本书虽然如中国新文学史(关于巴金节录)所写的:若干章节读来仍感到难以下咽,叙述的部分。许多对话,太急于表达思想,而失去口语的活气和韵味;发表《家》时,巴金还对文学蒙昧无知:我写小说从来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问题;文学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终就不曾想知道……

《家》一书写的是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一代青年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这里,我只想谈谈最耀眼的觉慧。

我猜想,这个形象的出发点,是巴老在十版代序中“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诚然,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他看到了社会的弊端,旧历新年夜,他救济讨饭小孩,并思考“你以为你这样做,你就可以把社会的面目改变吗?你以为你这样做,你就可以使那个小孩一生免掉冻饿吗?……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最后蒙住耳朵走进房里,颓然道:‘吃醉了,吃醉了。’”

他反对旧礼教,与琴争辩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玩龙灯,反对请巫师为高老太爷捉鬼而斥喝家人。

他也很幼稚,他在爱情上受到了挫折。

但他敢于反抗,并最终挣出了大家族的束缚,乘着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走向新的生活。

无论是觉慧的心灵的蜕变历程,还是在大家族阴影下有着令人惋惜结局的凤鸣等人物对命运无声的抗争,透过巴老的笔,我们能看到两个字:反抗。“是的,我要反抗这个命运。”“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

家的另一个特点是满溢着纯洁浓厚的青春气息。这种单纯而自然的气息,如巴老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着一个沉重的主题,字里间仍表现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斗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书里的人物,埋在不同类型社会中培育,不同色泽思想的浇灌、照射下生长。而有着一层温室护罩的我们,却是脆弱的,有时甚至丧失了可怕的斗志。

巴金小说家的读后感篇三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巴金老先生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长大后闲来无事随手还会翻翻这本书。

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个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这个第十版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反对旧礼教。同时,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装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