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创业故事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当代创业故事。
当代创业故事1:80后女生曹青电商创业
曹青, 七格格Top潮店创始人兼CEO,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入选《福布斯》“中国三十位三十岁以下的创业者”榜单。从淘宝店到成立公司,从而实现财务自由,这个80后的清秀女生,是无数草根创业者心中的标杆。
2006年-2008年
2008年3月21日,组建起了我们的客服团队;
2008年8月,海蓝风情T恤热卖,我们晋升到了5钻。
2009年
2009年1月-4月间,我们从1皇冠升至2皇冠;
2009年7月,强势推出OTHERMIX和IAIZO两大自主品牌;
2009年9月,“七格格”正式注册公司,全称: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日销售额第一次突破53万;
不到6年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临平女孩曹青准备“退隐江湖”了。
“以后我每天只会上半天班,一半家庭,一半工作。”说这话时,曹青刚刚做完孕检,她的孩子还有60多天就要出生了。“现在公司各个部门都有负责人,团队搭建得很成熟了,我希望能把更多时间放在家里”。
作为“史上发迹最快最成功的网店——七格格”的掌门人,曹青觉得工作就是为了开心地生活。
这是电子商务快速造富时代里最常见的一个选择。创业成功后,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创业者就可以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
2006年,24岁的临平女孩曹青以4000元起家,用“七格格”这个名字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网店。
这条路并不好走。“我们也是跟其他淘宝店一样,一步一步做大的。最初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午饭晚饭都是拿盒饭草草对付掉的。”曹青这样告诉记者。每个月至少推100~150个新款,保证店铺内货品不少于500款的硬性规定,使得这家打着“潮”字号的小店在激烈的网络竞争中势头迅猛。
随着七格格的网店越做越大,危机接踵而至。由于质量不过关,七格格一度遭遇700多个中差评。曹青靠一封言辞恳切的公开信渡过了难关:“这封检讨书,我整整写到凌晨3点才停笔,文字都是发自内心。”
现在,七格格独立的B2C已经上线,男装品牌也将于近期上线,年销售额超过3个亿。
七格格、麦包包、千姿百袋等浙江网络名牌,都是抓住了电子商务的机遇,实现了各自的创业梦。
当代创业故事2:IT男辞职创业卖内衣 白手起家年营业额破四千万
一副黑框眼镜,外加一个黑色双肩包,休闲衣,30岁的刘源浩出席会议等各种场合,至今仍是一副典型的IT男装扮。4年前,他还是武汉一著名通信科技公司非洲项目的外派员工。现在,作为武汉爱生活网络公司的总经理,他创立了自己的女式内衣品牌。
昨日,刘源浩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他卖出了30万件文胸,他不无骄傲地说:“网上销售文胸应该是第一名。”不过,他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有些仿冒品冲击了我的市场,去年营业额增长不大,总共只有4000多万元。” 在江夏区光电谷科技孵化器长咀科技园,刘源浩拥有千万余平米仓库,数百个纸箱里面是自己创立品牌的各种型号和各种花色的胸罩。
刘源浩来自黄石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上有4个姐姐。2002年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家境贫困的他总琢磨着能自己赚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2005年,读大四的他趁着学业宽松,和室友逛汉正街,在一家店铺内,他发现了一种防噪音耳塞,当即看到大学生集体生活的强大需求,和室友一起凑了500块钱,以每对1元左右的价格拿货,到校园里以4元价格出售。在路边支了张桌子,刘源浩写了一条海报广告,“给你一片宁静的学习和休闲空间”,不到一天的时间,耳塞销售一空。
很快刘源浩发现光靠站在校园里卖既费时间,也没精力。他在高校的周边商店选了6个点,用2块5的价格将货铺进商店,由小店代售,每月只跑两三趟收款,每月几百块的生活费就出来了。
毕业后,他考取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通讯专业的硕士,继续这份兼职。一天,他在代卖店发现了竞争者,别人以更低的代销价给了店家。当时,商业网站已经兴起。为了竞争,他盯上网络,想通过网络卖向外地。
刘源浩的一名室友做过网站,经他的指点,刘源浩自己研究了一个月,买了一个域名,开发了一个网站销售系统,转到网上卖耳塞。
就这样,他白天上课,晚上打理网上的生意。读研期间,他的宿舍堆满了耳塞,每月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到2008年研究生毕业,他没花家里一分钱,账上还有3万元存款。
硕士毕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某通信科技公司做技术支持。头一年,刘源浩就被派到非洲的乌干达做项目。他让女朋友接手网店,定期给他“汇报”销售的情况,刘源浩则“遥控”女友进货销售。
结婚有了小孩后,刘源浩不愿长期驻外,这时,他用耳塞、眼罩和竹炭包搭配出的一款产品“旅游三宝”网上热销,网店人手紧张,2009年,他下决心辞去年薪10万的工作,回汉创业。
然而,随着一些厂家开始涉足网上直销,刘源浩的代理产品失去价格优势。形势逼迫他再次做出选择。当时,电视购物盛行,但网上卖同样产品,价格更便宜。经反复尝试,他挑选了女式内衣做代卖产品,有标准尺寸,有稳定客户,而且退货率还比较低。
持续半年后,网上再现价格战。几番挫折让刘源浩感到,不能再走代理的老路,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否则只能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
2010年5月,他注册了女性内衣品牌,请专业设计工作室,开发各种款式的内衣。
一来二去,他成了行家:“和老婆逛商场,她去买衣服,我就去看内衣,一说头头是道,营业员听得目瞪口呆。对文胸,从排扣、花边,到肩带,没有一个环节我不清楚。随便一款文胸,拿在手上一摸材质,我心里就一清二楚。” 刘源浩在浙江和广州采购原材料,并请那里的设计师跟随市场,设计各种款式。订阅各类内衣杂志,看各种款式,学习掌握内衣的潮流。每次的款式都是由他拍板定夺后,在广州一些工厂下单生产,然后产品集中到武汉。运用他开发的管理流程,组织配送到全国各地。
第一年,刘源浩的营业额做到了300万。2011年,就达到了1800万元。次年,营业额翻番到3000多万,如今公司员工已发展到50余人。他请国外的模特摄各种内衣图片,在网上不断推广品牌,甚至还请了明星代言,客户遍布全国各省市,还销售到东南亚等国家。
目前,刘源浩正在申报江夏区科技局的创业扶持资金。从大学时卖耳塞起步,从一个网店,到今天创出品牌。刘源浩说:“毕业时考公务员都很热,我从来没想过,就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借着经济大势,只要想好下一步,我就要去闯,去做,相信能白手起家。”
当代创业故事3:从尼泊尔小店裂变为年销2亿的淘品牌
从一家倒卖尼泊尔印度服饰的小淘宝店到如今年销售额逼近两亿的淘品牌,裂帛(Rip)用了7年时间。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主打民族风的服装品牌从设计风格、运作节奏到团队文化都带着创始人汤大风姐妹个人明显的印记。如今,裂帛有意识地淡化创始人色彩,努力在5年内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而这家以设计见长的淘品牌,最终希望成为的,是被国际服装设计同行认同的设计师品牌。
“小时候,我一心要成为一个三毛一样的人。写东西,到处走,有个爱情,拿金钱不当回事,塞在枕头套里,散落在撒哈拉的荒漠的风中。去总督府偷玫瑰,和部落人在一起,给他们吃小药片。多神论者,苏菲主义,相信不可预知的神秘力量,然后在还年轻的时候,早早地死掉。”
这是汤大风写的自白文字。汤大风,裂帛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原名汤险峰,曾用名不祥。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而后一直北漂,2006年成立裂帛品牌。说裂帛是“汤大风的裂帛”可能会让她不高兴,因为这个创始人厌恶被标签化,尤其厌恶被现代商业性质的各种称谓和角色标签化。她的同事告诉我,如果你叫汤大风老板,会让她难受到抓狂。
裂帛不是汤大风的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妹妹小风一起创立了这个品牌。小风从南京某家报社的平面编辑室辞职,跟随姐姐在北京创立了一家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为一本叫做《中国民族》的杂志做平面设计,而杂志里精美的服装将原本就对少数民族服装情有独钟的姐妹俩内心表达的欲望点燃。2005年底,大风和小风在淘宝上开店倒卖印度和尼泊尔地区的服饰,商品出售的速度之快也让姐妹俩意识到电子商务的神奇。
2006年,厌倦了平面设计的小风向姐姐提议回归本行“做衣服”,姐姐欣然同意。裂帛的市场主管蔡涵青这样解读姐妹俩做自主设计品牌的原因:“对于大风和小风来说,出售自己喜爱的衣服也是一种表达。而那时候,光是倒卖服装已经不能满足她们内心这种表达的欲望。”那年,汤大风和小风抱着自己的设计图纸天真地跑到云南找代工工厂,结果满满地吃了几回闭门羹。因为姐妹俩的设计太过复杂、订单量也太小,因此没有工厂愿意接。
回到北京,没有办法的姐妹俩只能自己招聘了几个裁缝开始作坊式地生产“裂帛牌”衣服。2007年5月,裂帛的团队迅速发展到近30人。那一年,裂帛在淘宝有了4家加盟店。
那时候,汤大风除了设计外还兼职裂帛的模特——这也是外界会认为裂帛是汤大风的的直接原因。“裂帛”的名字出自台湾作家简嫃的名篇《四月裂帛》,这是汤大风最爱的作家。这个曾经玩摇滚并想成为作家的创始人,几乎将自由散漫的气质嫁接到了裂帛的品牌基因里。裂帛的产品和人员管理在如今流行以KPI考核员工的创业公司里是很难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