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范文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因而首要先要努力体验各种职业传播活动,从具体的传媒活动要求出发,感觉需要学习什么。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范文篇1
构建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
【摘 要】电视新闻作为电视生命力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必须结合当前的媒介生态,努力构建有序的新闻传播格局,加强多媒体间融合,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本文以东方卫视为切入点和具体分析对象,试对电视新闻进行相对全方位的分析,以期对构建新媒介生态下有序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有所助益。
【关键词】东方卫视 电视新闻 媒介生态 传播格局
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向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将自身最根本的任务做到极致,即围绕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能够在时效性上追求第一时间播报,对整个新闻事件的动态发展、整个流程予以关注,并随时报道,为受众进行权威解读,对重要类型事件要有预测、报道、评论等基本流程。
一、东方卫视电视新闻概况
东方卫视前身为上海卫视,于2003年10月23日全新开播,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的旗舰频道。以“新闻立台”为特色和主打的东方卫视致力于打造权威媒体新锐观点,在多次电视新闻改革中引领了我国电视平台新闻传播的新风尚。
东方卫视以新闻节目为主打,贯穿全天的节目播出,其新闻节目播出时长位居各卫视之首,平均每日新闻播出量超过285分钟,自2011年6月各档新闻节目改版至今已形成多档风格多样、各有侧重、大容量、常态化的直播新闻栏目,构成了全国省级卫视中容量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
1、东方卫视电视新闻节目构成
主张“新闻立台”的东方卫视在新闻节目的整体架构上既考虑到节目制作规律,又结合观众的收视习惯,根据有序排列、组合的规划机制进行总体策划编排。继开播时对新闻节目的大调整及2011年6月对整体新闻节目的改版,东方卫视电视新闻节目一直领先于其他省级卫视,并在节目形式、节目风格、主持人个性方面都率先进行个性化创新和有益探索。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最具生命活力的一种形态。东方卫视节目加强了演播室和现场直播量。新闻节目全部直播,重大事件尽可能现场直播。
东方卫视的节目主干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看东方》是其在晨间时段倾力打造的大型新闻直播节目,依托SMG强大的内容资源和制播力量,历时120分钟,是新闻直播时间在全国最长的新闻节目,多种新闻兼容,娱乐资讯并举。《东方新闻》是其主打的品牌新闻栏目,选择在每天的黄金时段直播一小时,秉承“聚集重大事件、直播新闻现场”的特色,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东方直播室》则是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有机结合的新闻专题节目,关注当下热点新闻事件,以直播转型中的中国为理念,节目形式新颖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2、东方卫视电视新闻节目改版
继2009年改版后东方卫视于2011年6月又进行了一次全新改版,这次改版后东方卫视各新闻栏目以全新的面孔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它也再一次的开创了新的节目播出形式。
(1)新闻节目及播出时间固定化。
改版后,东方卫视新闻节目全天滚动播出,依旧是全国卫视中容量最大的新闻资讯,共有九档新闻节目,并且两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化的播出模式,播出时间也相对固定。具体包括7点档《看东方》、12点档《东方午新闻》、18点档《东方新闻》及23点档《东方夜新闻》。
(2)新闻节目样式追求多样化。
改版后新闻节目的样式仍然多样化,既有《看东方》一类的大型晨间新闻直播节目,又有力求打造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定位为“准确、锐利、大气、平视、生动”的专业新闻节目《东方新闻》,还将《东方夜新闻》的单一资讯改为杂志化编排,并且增加了评论,追求“第一解释”,常邀请相关专家、重要人物直接对话。
(3)全新主持人组合与特色播报方式。
黄金档主打品牌《东方新闻》在改版后推出全新的主持人组合,由主持人合作共同播报并不是改版重点,重点在于节目的播报方式发生了变化。东方卫视大胆创新,一改往日主持人正襟危坐的播报形式,不再局限于播报台后的固定空间,而是或者一坐一站,或者轮流“坐站”,甚至可以走动来播报新闻,将演播室划分为主播区、讲解区、立播区、互动区及访谈区,为播报方式带来了新生机,使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4)重视并强化直播连线的使用。
直播连线自东方卫视2003年开播以来就成为该台的一大特色,经过不断的改版,这一特色被进一步强化,主持人在演播室通过大屏幕来与现场记者直播连线,与现场记者“当面”对话,让观众有参与到整个事件过程的感受。新演播室的启用,使东方卫视新闻节目联合采用卫星直播、记者连线、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致力于用最快的速度、最抢眼的镜头、最独特的视角第一时间播报新闻。
二、东方卫视电视新闻传播格局的构建
1、以固定化的新闻节目为前提
固定化的新闻节目是构建有序的传播格局的基本前提。
(1)新闻节目相对固定。固定的新闻节目即每天播出的新闻节目是固定的,新闻节目的个数和板块类别是固定的。以东方卫视为例,7点档《看东方》、12点档《东方午新闻》、18点档《东方新闻》及23点档《东方夜新闻》就形成了基本的新闻节目格局,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都有对应的新闻节目,而所对应的新闻节目又是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
(2)节目时间和时长相对固定。节目时间和播出时长的相对固定是为了形成固定的播出模式,由此培养固定的受众收视习惯,形成收视粘性。固定的播出时间与播出时长也方便受众收看,同时也能同其他台进行公平的收视率竞争。如果经常出现节目播出时间和时长的不确定,不仅会损失固定受众,还不利于新闻节目品牌的建立。当前,东方卫视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播出模式,除重大或突发事件临时插播外,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时长也基本固定。
2、以节目样式的多样化为追求
只有节目样式做到多样化,各具特色,在和同级卫视竞争时才会更有竞争力。
(1)节目构思的创新性。节目样式的改变得益于节目构思的创新性。电视新闻节目的构思活动是节目孕育过程中一系列多维思维的体现,需要整个新闻团队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为节目的基调、内容、形式、整体架构做准备。以《东方直播室》为例,在节目构思上充分体现了其创新性与多维性,是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方式有机结合的新闻专题节目。通过关注当下热点新闻事件以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值得讨论的社会现象来“直播转型中的中国”,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2)以特色的节目风格为依托。鲜明的节目风格是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与其他新闻节目进行有效区隔的有力武器,节目风格是节目样式的组成部分。在媒介联动方面,充分突出电视的媒介优势,用直观的方式将事件呈现在受众面前,并且将矛盾原生态再现。东方卫视通过巨幅LED屏幕连接热心网友参与互动,现场观众投票团通过投票表决表达民意;电视、网络、手机三屏合一,以上都充分反映了电视新闻要充分运用多媒介融合的方式来进行节目运作。
3、以节目整体的类型化为基本
构建有序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必须以新闻节目整体的类型化为基本,在整体架构上要有频道意识、品牌意识,根据整个频道的主题、定位,将所有的新闻节目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侧重;同时,电视节目结构布局必须考虑受众的收视习惯,根据新闻制作播出规律对节目整体进行有序排列组合。
(1)以个性化的主持人为节目区隔。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主持人为新闻节目提供更多的节目特色,尤其是思辨性新闻节目,主持人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骆新是上海东方卫视的优秀主持人,他冷静、独到、犀利的主持和点评,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鲜明的观点,也引起了舆论界的广泛关注。观众对他的主持风格的评价为:犀利而不失亲和,关照而不失独特。
(2)对媒介技术进行优化整合。电视新闻的变革,首先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技术引起变革,进而带动观念的更新。东方卫视电视新闻理念的不断改变,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无关系。当前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带来了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必须加强媒介融合,突出自身媒介优势的同时综合利用多维媒介格局。在新闻资源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如何报道新闻成为各卫视台争夺收视率的重要途径。新技术的使用为新闻演播室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闻理念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共同为构建有序的传播格局服务。
结语
在媒介生态复杂多变的今天,传统媒体更应该在突出自身媒介优势的同时加速融合多种媒介形式,在全媒体、自媒体时代提高自身竞争力。电视新闻作为电视的生命力和重要组成,在面对挑战和机遇的同时要从大局出发,面对传播格局不断扩大的趋势,从新闻节目本身出发,争取第一时间,多角度的塑造媒介核心竞争力。在开办固定新闻节目的前提下,保证节目播出时间和时长都相对固定,不断追求节目样式的多样化和节目整体构成的类型化,凸显节目风格并培养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从节目的每个细节入手,从当前具体运作模式上总结实践方法,以对构建新媒介生态环境下有序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提供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①杨凤娇:《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格局的变迁》[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②高有祥,《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7)
③CTR央视市场研究发布2012年度全国省级卫视综合评估调查结果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范文篇2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摘要:由于现今新闻媒体众多,此外,科技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媒介更加多样化,也使我们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无法保障事实原貌的真实性,以及对事件进行评论时的主流导向性,同时,也不利于我们对新闻监督机构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
关键词: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媒介 趋利避害
可以说,通过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闻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必然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重要特点和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就要更好地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来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对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根源性探究,来找到解决的最佳方案,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前言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是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由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所决定的。现代社会,在科技发展带动下的新闻传播市场作用下,传播媒介多种多样,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方式应运而生。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交叉与互补目益频繁。但是,由于市场监督与管理的滞后性,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了诸如虚假新闻、色情泛滥、报道角度异化、侵犯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导航系统失效、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等诸多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如何进行及时地监管和治理是现代新闻传播主管机关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
一、新闻传播概述
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历史相对年轻的学科,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
新闻是信息的一大类别,新闻和新闻的传受是新闻学的逻辑生长点;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信息和信息交流现象。两门背景不同但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的交融,适应了社会信息化的现实,打开了研究的广阔思路。信息交流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延伸着人类的感觉。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整合、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闻传播媒介及发展历程。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新闻传播媒介包括许多种类,如报纸、电视、电台、网络以及刚刚兴起的手机微博技术等。不同传播技术具有各自的利与弊。
报纸是近代以来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传播媒介。它是以刊出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出版物。报纸作为视觉媒介传播物,具有保存和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优势特点,但也存在制作程序多而复杂、时效性较差、由于文字传播而限制了读者范围、感染力不及音像传播逼真等不足。但是,作为传播历史最为悠久的传播手段,具有为大众最为熟知的传播手段,仍旧是我们最易于接受以及最为普及的新闻传播媒介。
广播是通过声音进行新闻传播的媒介手段。它是继报纸之后,最为普及的新闻传播手段之一。由于其依靠声音作为传播媒介,因此,它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使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
电视是伴随着近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新闻传播手段。与旧式传播手段如报纸相比,具有受益面广、易于接收新闻信息等特点,已成为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媒介。电视是一种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集于一体的传播形式。这种形式相对于报纸而言更为直接生动,它在进行媒介传播过程中,大大强化了受众群体的现场感,也更加强化了新闻的可信性。但也存在新闻细节不宜被记录,容易使读者被新闻传播媒体的导向性所左右的不足。此外,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顺时播放性也导致读者在收视过程中受到限制。
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具有的大容量、高速度、超文本、互动性、多媒体形态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新闻传播朝着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闻传播真正成为一种高度全球化、高度自由化的新闻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可使读者更加自如地选择信息收发,不再被新闻传播媒体的舆论导向性所左右。此外,通过网络传播自身的技术手段,还可以对以往的新闻事实进行复原再现,这增强了新闻事件的传播性和可信性。
手机微博技术是网络手段衍生出的新生新闻传播手段之一。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和较强的即时性,但是同时也存在和网络手段相同的缺点。
新闻传播媒介经历了从文字顺时性传播到音像选择性传播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发展过程中由于缺陷带来的阵痛。
二、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新闻媒介传播多样化的优势。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对社会大众而言,可以使社会大众接收新闻信息更加便捷,特别是由报纸的顺时性传播进而到网络技术的选择性传播,使传播手段更为丰富,使新闻受众群体更加易于接受,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同时,这种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可以使读者从文字到影像,通过不同的感官来对新闻事件进行感触,增强了新闻事件的可渲染性,对新闻媒体的主流舆论导向性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使不同传播形式的媒体之间很好地进行了互补,从经济学而言,它很好地做大做强了新闻传播市场,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弊端。我们不可否认,由于新闻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使更多的假新闻充斥其中,使读者不易辨别真伪。同时,由于市场监督管理的滞后性,给色情信息传播和侵权性新闻造成了可乘之机,给新闻市场的健康运行带来了障碍。
面对利与弊的抉择,我们应当在趋利避害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网络技术,加强市场的监管。为未来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趋利避害的思考
在现代传播媒介手段下,由于科技的带动,使得传播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新闻受众群体心理需求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传播手段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虽然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顺时传播的旧方式,开始了新闻传播选择性传播的新时代。但是,对于新闻细节的披露仍显不足,某些复杂新闻事件的可信性仍旧不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新闻事件可信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某些固有的传播观念来改变。
首先我们必须传播受众群体之需,提高新闻信息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和需要满足度。其次进一步划分受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众传播。最后,传媒要以自己的特色充分显示出存在的价值,以特色取胜。
四、对未来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展望
不可否认,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使网络媒体的潜能进一步发挥。21世纪,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新闻可以随时随地传给受众。各新闻单位在重新进行资源重组和整合后,媒体经营网站的业务将由发布新闻为主到开展网络广告、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经营,并与国际接轨。在未来的网络世界,传统媒体的中心格局必将被打破。虽然广播电视新闻通过电缆、光缆向全世界传送新闻,已突破了时空与时间的概念,国家与疆域的界限,而网络时代,激烈的新闻竞争,使网络新闻不仅包括了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而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潜能。
新的世纪,是传统媒体加网络的时代。从中央的主流媒体来看,这就需要集中精力,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加强主阵地,掌握主动权,要做好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这里的人才准备,指国家传媒的从业人员,必须逐步适应这种多元化、多样化的需要,向一专多能、一人多能、一体多能的方向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媒体的传播力由传播平台、传播内容、传播人和传播方式四个重要元素所决定。媒体只有将构成传播力的四个要素优化组合后,才有望达到有效传播的目标。
媒介的创新已经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有效是变化的宗旨。从全球行销发展来看,怎样将信息有效传达给受众群体是这个时代传媒变局的主旋律,中国市场同样将上演这样的变革。随着越来越多新媒体的崛起,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越来越多的媒体传播方式将被淘汰,但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竞争力的媒体传播方式将会日益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