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哲理的励志小故事

2017-01-06

从没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于向荆棘丛生处迈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带哲理的励志小故事。

带哲理的励志小故事1: 人生29岁变动的理论

人到29岁,就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及正在做的事产生疑问。

我做编辑的这10年间,以采访的名义会见了众多的文化知名人士,包括艺术家和学者等。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把它称作“人生29岁变动的理论”。

在采访中很多人谈到自己在29岁时遇到了人生转折,这有相当大的概率——简直是令人吃惊的概率!我常想,29岁一定有什么说头。如此说来,释迦牟尼出家时的年龄就是29岁。

所谓29岁的命运转折与每个人都具有的天职有很大关系。人到29岁,就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及正在做的事产生疑问,于是,为解决疑问而采取行动的人,在其后的32岁时又遇到另一个转折点。那么,32岁的转折就决定了自己的天职。再往后35岁、38岁都能顺利地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可在42岁前后又迷惘了。

所谓40多岁时的迷惘,或者表现为人的身体状况异常,或者表现为男性又陷入了对女性(或者女性对男性)的情爱中……也有人对此前毫无兴趣的东西突然像发疯一样地痴迷起来。总之,他们的身心都产生了动摇,又想重新确认什么是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再事先声明一下,这种理论完全是我根据采访经验得出的,纯属迷信,也没有什么统计数据及科学依据。通过采访各方人士,我觉得大家都不知为什么要把29岁当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仅此而已。当然也有例外,但我并没有采访全世界的人,碰巧我所遇见的很多人都说29岁是个转折点。

宫下富实夫先生——一位精通古神道的音乐家,没想到一次我与宫下先生见面聊天时,他说出了和我一样的论点,我很吃惊。宫下先生是音乐疗法的始祖。他说:“像语言方面有语言精灵一样,数字也有数字的精灵呢!”因为数字一般是十进位,在“9”字上转换。所以说“9”具有使事物变换的能力。的确,数字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符号,如果人们总是相信数字的象征意义,对存在数字精灵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之后,宫下先生如是说:“29岁时,数字精灵对任何人都显灵。”

“哎,是对任何人吗?”

“是的,数字精灵显灵后,向真正的人生敲门的机会对谁都是平等的。人到29岁的时候,便会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果相信自己,鼓起勇气,决心有所作为,就能够开始走上通往天职的道路。”

“嗯。”我半信半疑。

我问他:“那,要是29岁时敲门失败的人该怎么办呢?”

宫下先生坦率地说:“那就不行了。”

“啊!”

“因为他放过了给所有人的平等机会,所以他今后的人生会有很多麻烦。”

“那样的话,不是太悲惨了吗?”

“哎呀,不过,还有来生,所以不用那么着急。”

“话是那么说……”

“哈哈哈哈。”

此时我拼命地回忆自己29岁时干什么来着。我想起那时自己开始办计算机网络公司了,心里才算踏实下来。我可不想寄希望于来世。我想读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边搜索自己的记忆边想:“我29岁时,没什么可提的事。”当然很多人还不到29岁。

是的,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宫下有宫下的神话,释迦有释迦的神话。在某人身上发生的事,不一定在自己身上发生。因为神话是各式各样的。但人都会在某处遇到一些转折,并生活过来,这是肯定的。自己人生的目击者只有自己。

因此,不相信自己是目击者,也就不相信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认为:经常有意识生活的人,总能认识到自己的机会。他们不愿坐视观望,具有下决心“抓住机会干吧”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机会。相反,如果人不能认识机会,就总犹豫不定:“那个是不是机会呀?”

不过,不管你认识到还是没认识到,无论是什么人都是有机会的。社会上已成功的人只因抓住了机会。而抓不住机会的人总是怀疑犹豫,最终一事无成。

带哲理的励志小故事2:再小的机会也有成功的可能

在他的前半生他是意大利一个小镇上默默无闻的穷画家,他穷困潦倒,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他的画一幅也卖不出去。他苦心创作的画,连街头的面包也换不来,为此他常常饿着肚子。可是就是这样的困境,他仍然坚持创作。

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深陷困境的他只好千里迢迢地去米兰投身到一位热爱画画的公爵的门下。这位公爵很喜欢画画,可是公爵对他的作品并不欣赏,只是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公爵很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庸俗的画匠而已,美术创作对他不过是一种狂热的奢想,凭他的水平只能做一个在街头给人画像的画匠而已。

一天公爵突发奇想,要在自己刚装修好的餐厅的空白墙上画上一幅壁画。公爵门下的好多画家听说这个这消息后都争先恐后地纷纷涌上门来,希望能得到这个机会。

他也去争取,可是公爵拒绝了他:“这只不过是一个餐厅的壁画而已,很无关紧要的,不用劳您大驾了。”

可是他再三恳求公爵,最后在他的百般央求后,公爵把餐厅的壁画交给了他。

开始创作后,他一遍又一遍通宵达旦地勾勒草图,一次又一次地在那堵墙壁前徘徊思考。一连几天了,他还迟迟没有动笔。公爵看着他耽误了工期就催促他:“这只不过是一幅餐厅的壁画,用不着你那么劳心费神,随便画一幅就是了。”

但是他并不这样想,他并没有把这幅作品看成一幅普通的壁画,而是看成一件精品去做。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开始动笔了,可是他并没有像公爵说的那样只是随便涂涂就匆匆完工,而是每画一笔都很谨慎,有的时候甚至思考几天才动笔画。

公爵来视察了好几次,可是他的进展非常地缓慢,公爵非常不满地对他说道:“你快点画!餐厅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就这样,街头画匠只要十几天就可以画好的壁画,他却整整画了三个月。

餐厅投入使用了,每一个来用餐的人都会注意到他的这幅壁画,最后往往是公爵宴请的客人变成了讨论和欣赏这幅壁画,而他也声名鹊起。

几百年后,这幅公爵餐厅里的壁画成了世人皆晓的一幅名画,它价值连城,这幅作品就是《最后的晚餐》,而他就是世界美术史上伟大的画家——达·芬奇。

就因为达·芬奇的这幅壁画,公爵餐厅里的那面普通墙壁也身价百倍,成为了美术史上的圣地,而达·芬奇也因此名垂千古。

再小的机会也有成功的可能,就看你愿不愿意像达·芬奇那样去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机会。

带哲理的励志小故事3:人人可以是天才

天才就是放对了地方的人才。而常人说的“蠢材”,很可能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

我早年在一个省的文学社团工作,有位小老弟常来走动,对所有人都恭敬有加。他当时最痴心的就是做个社团会员,好有一个“作家”名分。因为写的东西实在不成样子,终究没有如愿。过了一些年,我们忽然知道他成大款了,在所有只要有文学界的人在座的饭局上就大讲文学社团如何地狗屁不值。他之所以成了大款是因为他为好几家媒体拉广告。善于拉关系,又该忍的时候能忍,这正是他的强项。我们虽然挨了骂,但看见一个小老弟终于发达,还是很欣慰的。

同样的例子,在很有文化的人中我也见到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学进修,有位老师很羡慕我们班上的人常有小说发表,就常邀请几个跟文学刊物熟悉的同学去家里做客,希望他们能帮自己发表作品。我的印象是,到我们毕业,他好像也没有什么文学作品发表。我们都有点歉疚,觉得没有帮上老师的忙。好在这位老师终于以他巨大的成功让我们释然:前几年我们忽然看到他凭自己的学识和口才成了身价数千万的电视明星,很是为他高兴。

至于在世界范围,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

史蒂芬·史匹根高中成绩很差,没有一所电影学院愿意录取他。但他走进了电影工作室,学到了必需的技能。以致今天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毕加索原本想当诗人,他的诗被鉴赏力极高的斯泰因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改变初衷。幸亏了这位斯泰因夫人的提醒,否则这世界就有可能多了一位蹩脚的诗人,少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其实,人人都有可能是天才,只是所在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美味的汤汁,滴到衣服上即是污渍,即便是垃圾,只要放对了地方就可能成为培养鲜花的肥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一件东西是没有用处的,问题在于是不是放对了地方。在深山老林断粮断水,一位一字不识的山民就是“天才”,因为他懂得在这种绝境中求生的技巧;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使用电脑,那他很可能被认作白痴。有的科学家唱歌五音不全,有的艺术家不知诗云子曰,可是在自己的专业上他们“把自己放对了地方”,所以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发挥出独特的才华与能力,尽情欢唱生命之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